朝聖隊伍已啟程
踏上旅途
不受束縛,沒有目的
我想成為流浪者 流浪者 流浪者……
這是電影前期的壹段背景音樂,伴隨的畫面是莎拉丟掉筆記本和iPhone,提著壹個行李箱,消失在茫茫人海。
來到機場,選擇出境的航班,她露出了愜意的微笑。人生短暫,她要無愧於心,超脫世俗的各種束縛,活出真我。
其實,這部電影有個很重要主題是抗爭蒙面喪心的體制,鏟除徇情枉法的衣冠禽獸。但現在不是要說這個問題。題目已經很明顯,現在只有壹個主題,就是活在當下。
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是不同時代、不同經濟和不同背景下人類的***同追求。
但很多人向生活妥協,不得不違背自己意願活著,把壹生埋進無味的瑣事中,到頭才發現:這壹生從來都沒有為自己活過。她不想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要把握住當下,去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回想14世紀,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意大利佛羅倫薩,人們掀起了那場持續350年的文藝復興。他們正是擺脫中世紀的桎梏,解放了個性,創造了舒適、文雅和富有美感的生活。文藝復興肯定了人的存在與價值,也說明:人可以塑造美好的生活,它並不是官僚的專屬。
而所謂的高質量生活,因價值觀而定。對於莎拉,她希望打破既定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著,去追求自我圓滿的人生。
自由有多重要?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斐多菲
要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就整個宇宙來說,每個生命就像地球的壹個細胞,隨著時間新陳代謝。那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來到這個世界就要體驗這個過程、享受這個過程。
於是她帶著熱情、陽光地笑容,開啟壹場落拓不羈的旅途,盡情體驗活在當下的快樂。這正是她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阿拉伯人有句諺語:恐懼不能阻止死亡,但它妨礙生活。她的手腕系著壹條紅繩,紅繩上面系著壹串結;繩子代表她自己,而每個結都代表著壹個她不敢面對的恐懼,包括與陌生人交流、嘗試新鮮事物和壹些刺激的事。
她要做的就是戰勝它們,於是她大膽體驗,壹路向前,把結壹個個給打開。
阿德問道:“別跟我說妳沒在用Instagram。真的假的?臉書呢?推特呢?Tinder呢?妳到底在哪裏呀?”
“我就在妳面前,活生生在這裏。”
電影給人們呈現了壹副美妙的生活畫卷,如幻境般打動了我的心。也許有人要說:應該理性看待問題。這樣的生活恐怕只有電影中能出現。3
人要想生存必須得通過工作解決溫飽。住在瓦爾登湖實行斷舍離的梭羅、把壹切世俗觀念撇得比誰都幹凈的查爾斯·斯特裏克蘭德,他們都得進行適當的工作維持生存。
電影是充滿幻想的,但這絕不是我們不去塑造美好生活的理由。我們要看到的是她面對生活的態度:敢於遵從內心,敢於超出常規。
理想的月亮與現實的六便士,天性的舒展與理性的節制,如何使它們平衡,這真是個問題。但已知的是: 活在當下,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