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林家鋪子的影片評價

林家鋪子的影片評價

改編自文學名著的銀幕經典,散發出中國古典之美學神韻!

影片《林家鋪子》是夏衍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十七年諸多以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壹。編導以極其凝煉雋永的筆觸,描繪了壹幅30年代遭受戰亂沖擊的我國江南某鎮的生活圖景,簡潔地勾勒出了飽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榨的中國社會的縮影--林家鋪子的命運變化圖。影片以復雜的眼光審視林老板,隱含著壹種同情的態度,遠離了當時的電影文化主流,從而成為了新中國電影中最傑出的藝術經典。主演謝添的表演入木三分,堪稱新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的壹絕。影片所傳達的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及其所到達的高度,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自然,影片也是導演水華風格成熟的代表作品。

該片於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並作為唯壹壹部中國電影參加1986年在香港舉辦的“世界經典影片展”。1959年是新中國影史上相當輝煌的壹年,這壹年誕生了《林則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優秀的影片,而《林家鋪子》則更成為其中的翹楚。該片改編自矛盾同名小說,它不僅以其沈郁的現實主義色彩作了對茅盾作品的形象註解,還呈現出它特別作為壹部現實主義影片的示範性。筆者看來,所謂現實主義並不僅僅在於作品內容或者時空架構的現實性,而是具備壹整套能夠穿透歷史進行時代本質摹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本文將對該片各項電影元素(劇作、影像、聲音、剪輯還有表演)進行考量,去發現它是如何成為壹部現實主義影片的典範之作。

從劇作來看,該片講述了1931年九壹八事變之後發生在浙江杭嘉湖地區壹個小鎮上的壹家普通店鋪“林家鋪子”倒閉的故事——“倒閉”本身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如何倒閉。影片圍繞著“林家鋪子”如何倒閉這壹問題,折射出當時的外族入侵、國內政治黑暗、民族工商業的雕敝和農村經濟的破產等壹系列連帶問題。可以看出,“林家鋪子”乃是當時廣闊社會的壹個縮影,是壹個典型性的形象呈現。現實主義講究“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誌。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環境形象。細節的真實性在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切實呈現。現實主義作品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在影片的開始部分,當小鎮的各家店鋪降價銷售迎接年關之時,刻畫了壹系列農民購買力降低的細節。農民對於琳瑯滿目的商品是渴求的,然而他們僅僅是看看就匆忙離開。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林家鋪子,而是廣泛存在於所有商戶。農村經濟的破產顯而易見。第三,作品也呈現出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編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是創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比如對於林老板這壹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影片劇作對矛盾原著的壹個顯著修改點在於增加了林老板向壹個更小的商戶王老板索債的情節。說它顯著,並不在於情節意義上,而是在於創作者的態度上。通過這壹小小的改動,就使創作者對林老板的態度超越了原作中的“可憐”而變得中立。並且通過場面的細致呈現,讓人覺得這種態度是真實的、可以信服的。影片的劇作充分遵循了文學現實主義的創作要求,這是影片現實主義的基礎保證。

從影像來看,影片的影調濃重而黯淡,有力地創造出影片的悲劇氛圍,同時,這也是那個時代的寫照。這是藝術的寫實。影片壹開始,小船慢慢搖進小鎮,當小船進入壹段狹窄的河道,水邊的墻壁上呈現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字樣,這時,壹桶汙水倒入平靜的河水中,汙水沖擊河底沈渣泛起,水面浮現出“1931年”,寓意壹個黑暗、災難的年代,汙泥濁水泛濫。在現實主義作品中,,時代感是重要元素,準確的時代界定和呈現是必不可少的,表現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該片這樣壹種表現無疑是成功的壹種。接下來,攝影機進入林明秀所在的學校,學生們正掀起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穿著日制長袍的林明秀受到同學的指責。隨後,攝影機跟隨明秀運動,或遠景或全景或明秀本人的神情近景,更加細致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圖景。在這裏,我們看到導演水華對於景別的運用是很講究的。水華認為,“展現環境壹般用全景,介紹人物壹般用近景”。水華在這壹段影像中的講究之處在於並不僅僅從大環境角度去介紹時代,他還進入人物的內心,用人物的心理反應去折射時代。除了鏡頭元素的運用外,影片的布景、道具、服裝等美工造型也以它們的精致準確甚至壹絲不茍完成了對於時代的呈現,比如林明秀亂翻自己的衣箱那壹場戲和難民生活場景的呈現等等。

現實主義不同於寫實主義,它並不排除寫意性元素的運用。影片在影像上可以看作是完全寫實的,但在背景音樂的運用上則是完全寫意的。這部影片不同於那壹時期的其它影片比如《我這壹輩子》的交響樂和《早春二月》的鋼琴樂等等,而是完全使用民族音樂作為它的背景音樂,具體來說就是琵琶和二胡樂器的奏樂。這兩者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樂器,當它們運用到這部影片中時,形式的意義似乎更大於內容的意義。盡管音樂也含有壹定的悲劇力量,但就與故事內容的對應而言,肯定還有更合適的旋律,甚至消除背景音樂也可能會成為更好的選擇。在此情形之下,就不得不註意這兩種樂器了。我想創作者的本意可能更在於在虛實的映照之間表達他深切的民族關懷。這是作者在他的現實主義中表露出來的政治傾向。

在對現實主義的表現上,該片的剪輯做到了這樣兩點:摹寫現實主義場景,表達現實主義情緒。截取影片開始和結束時的兩個場景為例。上文提到,在開始林明秀從學校回家壹段中,從她跨出校門到回家的4個鏡頭時介紹當時社會圖景的,這4個鏡頭在剪輯時用了疊印手法,在視覺上傾向於取消鏡頭之間的隔離,給人壹種整體感,這是出於作者表現小鎮“整體面貌”的考慮。在結尾林老板坐船離開小鎮壹場中,我們看到坐於船上愁眉緊鎖的林老板,耳邊卻仍然傳來上壹場景中張寡婦的淒厲哭喊,這在觀眾心理層面引起了強烈的震撼,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那個時代的強烈情緒。應該註意到,這裏聲畫分離的剪輯也是寫意性的。而在這部影片的高潮段落中,也就是林老板逃走眾人索債那壹場中,剪輯則把兩者歸壹,短短壹場戲使用了56個鏡頭,頻繁切換中既摹寫了殘酷的時代場景,又激烈地表達了作者憤慨的情緒。

作為影片性格元素的表演,謝添(飾林老板)的加盟讓這部影片在現實主義道路上又進壹步。林老板是當時民族工商業者的壹個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的確有著剝削性的壹面,但不可否認,那也是為時所迫,他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壹個受壓迫者。因此,簡單的處於夾縫中的階層定位不能成為對他形象理解的全部。謝添的把握是準確的,那就是壹個人,壹個為生存而勞碌的人。因此,謝添的林老板勤勤懇懇;因此,於會長向他表露蔔局長的討妾願望時,他會下意識地說不;因此,朱三太像他討要紅利時,他沒有概念化的去表現兇狠。謝添的表演是內斂的,是性格的,他塑造的林老板既在人物形象的真實層面上體現了現實主義的意圖,又在工商業者代表的層面上塑造了壹個帶有***性的典型形象。

綜上所論可以看出,《林家鋪子》之所以成為壹部現實主義的典範影片,首先得益於現實主義題材的選取,而意旨明確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就等於說它是完美的,在表現手法方面,有許多地方是可以去更加完善。現實主義是電影世界中相當主要的壹種樣式,前人已有傑出貢獻,對它的挖掘則需要千千萬萬影人的繼續努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