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重回賀歲檔,這次帶來了《集結號》。此時中國電影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壹年進口好萊塢《變形金剛》國內票房的官方統計數字達到2.7億人民幣。現在不是電影沒人看,而是在看誰的影片——國產影片的吸引力顯然沒有好萊塢影片的大,國產電影依然面臨著為好萊塢培育了市場後,黯然退出舞臺的尷尬。因此,中國電影應該是什麽面貌依然和十年前壹樣,緊迫而模糊。
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電影悲壯的死去,後來很多人總結原因認為正是臺灣的新電影運動害死的臺灣電影。這個結論恰恰是本末倒置。臺灣學者盧非易在總結了大量臺灣電影的放映數據後認為:臺灣新電影運動從來就不在臺灣電影票房中占據主要地位,換句話說,它壹直處在市場邊緣,等待壹個只能在邊緣行走的電影運動拯救整個臺灣電影市場,這不是癡人說夢就是高燒不退,事實是臺灣商業電影的死亡導致了臺灣電影的死亡,這才是真相所在。
馮小剛這次帶來的《集結號》正好是讓人眼前壹亮的新方向。這個方向是:第壹,商業影片。第二,主旋律。國產主旋律電影壹直是讓人詬病的毛病就是不講人話不辦人事,因此即使像《張思德》這樣票房收入2個億(估計90%的水)的影片也不能叫做商業電影,因為它不能帶給觀眾購票入場觀看的欲望。而《集結號》能讓觀眾購票入場(不是包場)正是《集結號》作為商業電影的成功之處。
從《集結號》來說,這個未必是國內最好的戰爭電影,正如《甲方乙方》不是國內最好的喜劇電影,但是如果《集結號》能夠像《甲方乙方》壹樣,為中國電影指明未來的道路,壹樣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