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孔雀》是壹部有爭議的浪漫電影。
大部分觀眾吐槽它的故事狗血,劇情脫離現實:壹個女人與三個有血緣關系的男人發生愛情糾紛。
專業人士吐槽該片拍攝技術過於花哨,過度使用倒敘手法,導致敘事破碎。
但也有人透過表面故事發現了細節,挖掘出了更深層次的主題,並為之點贊。
壹千個讀者心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也適用於電影。
每部電影都不可能讓所有觀眾都完全理解導演的意圖,所以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判斷,沒有對錯。
夜孔雀壹下子看不懂,拍攝手法和劇情發展都不符合套路。
如果妳再仔細看壹遍,妳會發現,簡單地把它看成壹部披著文藝外衣的亂倫片,可能有些操之過急。
可以理解為壹個揭示“愛情”的故事:愛情的誕生是荒誕的,愛情的選擇是合理的,找到愛情是壹份禮物。
觀眾吐槽最多的就是主角的情感發展很突兀,很不合理。
其實這三段愛情的發生,可以用艾爾莎在片中的臺詞來解釋:
愛情總是突如其來的到來,只有沒愛過的人才會認為愛情是壹個感情的漸進過程。
白色蠶蛹鋪滿水泥石臺,馬蓉跪在中央閉著眼睛彈尺八。這個男人沈穩溫柔,仿佛從舊時代走出來的,有壹種傳統的味道。
艾爾莎愛上了他。也許是突然喜歡上了那雙按在尺八上的手,也可能是喜歡上了曲子和聲音。
遊泳池裏,艾爾莎穿著黑色泳衣,曲線畢露,長發濕漉漉的,勻稱的白色小腿在碧藍的水波中輕輕搖曳。壹雙輪廓優美的腳迷住了小林。
小林對埃爾莎壹見鐘情。為了接近她,小林壹路跟著她。
建民也對艾爾莎壹見鐘情,但影片很隱晦。
在艾爾莎的腳上紋身後,建民去倒顏料。這時出現了壹個特寫:紅色和深藍色的油漆混合在水池裏。
之後,建民大膽表白:我想在妳背上紋壹只夜孔雀,因為妳的皮膚是紋身最好的材料,是所有紋身師的夢想。
特寫的寓意顯而易見,因為艾爾莎是他哥哥的女朋友,所以當建民意識到自己情緒激動時,復雜的混合心理出現了。水池中的藍色顏料象征理性克制,紅色顏料代表愛情的萌生。
世界上所有的壹見鐘情都證明了愛情的荒謬。但是導演設定的人物身份給了這種荒誕壹個合理的解釋。
艾爾莎是長笛手,會很容易被彈尺八的馬蓉感動。小林愛走川劇,所以迷上了艾爾莎的腳。建民是個紋身師,於是愛上了皮膚非常適合紋身的Elsa。
可見他們都是有感情成分的藝人,性格中有潛在的瘋狂,壹見鐘情都是關於壹種和自己有關的特質。
馬蓉、馬曉霖和馬建民分別代表了三個時代的男人和三種不同的愛情。
在愛情中,人性暴露無遺。在追求愛情的路上,只有經歷過才會知道什麽是正確的選擇。
馬蓉代表老人。
老人已經經歷了愛情,經歷了很多事情後變得理智冷靜。他不再是壹個對愛情毫無顧忌,只會有所保留的付出的年輕人。
妻子去世後,馬蓉壹個人生活。單身久了的人,內心都有壹種堅持。這種堅持在某些時候是固執的。
馬蓉第壹次送艾爾莎回學校,中途讓她下車,因為怕被兒子看到。雖然我知道這是有失紳士風度的行為。
和艾爾莎在壹起後,他還是半途而廢。埃爾莎難以置信地問,妳還把我放下嗎?馬蓉還在重復:下車。她臉上有壹種無助和內疚的表情。
馬蓉在愛情上懦弱自私,在愛情上內斂保守,做不到在愛情上碰運氣。壹旦面臨考驗,他只會偏向自己。
在這段關系中,艾爾莎壹直是主動的。
為了接近馬蓉,她想盡了辦法:錄他的演奏視頻,去琴行請人定制尺八,在廟裏燭光夜遊,陪他下鄉找臭椿。包括兩個情色場景,艾爾莎是提出性的人。
其實他們之間的感情是不對等的。
艾爾莎在壹樓仰視,在二樓和馬蓉聊過幾次,說明她壹直在仰視馬蓉,為愛做出犧牲。
小林代表青春期的男生。
年輕的心從對異性朦朧的向往開始。他正處於壹個容易為愛情瘋狂的年齡。他天真卻真誠,瘋狂卻空洞,他的行動往往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小林對艾爾莎的迷戀是對美好身體的向往,於是瘋狂地追隨。小林很享受她為艾爾莎所做的壹切:在宿舍當清潔工,搓腳,修腳,美甲,做水晶鞋。
但是艾爾莎需要清潔工還是修腳師呢?不,她需要的是壹個愛人。
小林除了壹雙小腳,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艾爾莎與其說是他的夢中情人,不如說是他把艾爾莎當成了美的象征,所以他從來沒有真正明確地表達過自己的愛,只是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從而感動自己。
這段感情是小林的單戀。暗戀無疑是壹種不平等。
許多鏡頭暗示了這種不平等。他在遊泳池水中按摩坐在岸邊的艾爾莎的腳,拍攝角度是頭頂和頭頂交替。在宿舍幫艾爾莎修腳。艾爾莎躺在床上,他蜷縮在床下。
以建民為代表的成熟男人才是合適的戀人。
因為我愛過,所以我知道如何去愛。他把自己的愛付諸於實際行動,敢於表達,敢於承擔責任,用恰當的方式帶來了自己最愛的東西。這才是成熟的真愛。
艾爾莎用紙箱養蠶,建民買了壹個大魚缸,壹步壹步擡上樓送到她家門口。
他很細心,支付艾爾莎需要的東西。
艾爾莎的蠶只吃臭椿葉,但她在巴黎找不到臭椿。
於是建民真的帶著愛爾莎來到臭椿樹旁,幫她把葉子摘下來放好。他言出必行,用實際行動表達愛意,能讓人有依靠,安心。
埃爾莎正在墓地裏挖掘。
建民靜靜地看著她埋蠶,唱挽歌。他的愛裏有理解,有默默的支持。
很多人吐槽鏡頭毫無征兆地交錯在巴黎和成都之間,認為導演故作高深,故意使用意識流拍攝手法,導致艾爾莎和建民的感情發展過程支離破碎、抽象。
鏡頭的交替其實是在說明成都的過去,已經根植在艾爾莎的心裏。
現在和過去似乎是平行的。身在巴黎,忘不了成都的壹切:馬蓉和馬曉霖同時愛上了她,壹個自殺,壹個精神有問題。
她的心理陰影壹直揮之不去,是健民的愛和陪伴最終拯救了她。
所以,當建民即將被驅逐出法國時,艾爾莎毫不猶豫地宣布:
電影是用最戲劇化的方式表達矛盾的藝術。導演戴思傑選擇用這樣的私人關系來表現愛情主題,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
夜孔雀,又名孔雀蛾。法布爾在《昆蟲》中寫道:
毫無疑問,這部名為《夜孔雀》的電影,意味著艾爾莎壹路尋找愛情的過程。
在馬蓉和馬曉霖之後,艾爾莎終於能夠接受馬建民的感情,毫無懷疑地選擇和馬建民在壹起,只因為她確認了那是真愛。
也許愛情的發生是荒謬的,但愛情的選擇是合理的。愛是壹份永遠不會消失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