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中國最古老的36座古城

中國最古老的36座古城

古都長安

1,歷史位置:

長安,意為“長治久安”,現為中國七大古都之首安的舊稱。它與開羅、雅典、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前後,周、秦、西漢、隋、唐等13個朝代或政權先後在長安建都、建立政權,歷時1100多年。在壹千多年的歷史中,長安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其輝煌的歷史而聞名。而且壹直是地方行政機關——州、縣、府、道、省。

明朝洪武二年(1369),長安改為“Xi安府”,並在唐代長安皇城的基礎上修築城墻,為今天的Xi安城奠定了基礎。

2.漢唐長安:

第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第建郡,七年後建都於此。

漢代長安是在秦鹹陽遺址的基礎上建立的。史書記載:“漢長安亦秦鹹陽之址”,張衡《西京賦》說:西漢長安“為探秦制而跨周法”,《黃圖三賦序》也說:“武曌,治鹹陽,以漢為都”。

《舊唐書·地理》說:“都城為秦鹹陽,漢長安。“秦惠文王以後,鹹陽繼續向南擴張,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臺、興樂宮、甘泉宮、辛宮、阿房宮、七殿等建築。劉邦得天下後,在婁敬和張亮的勸說下,建都長安。先是秦興隆宮修繕改為長樂宮,後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未央宮。惠帝建城墻,建東西城;漢武帝修建光明宮、桂宮、龔蓓宮和張健宮時,漢朝的長安就形成了。也就是說漢代長安城是在秦都鹹陽的基礎上建立的,說明都城的位置是漢朝和秦朝定的。漢代的Ques宮位於北二環以北的Xi安漢城保護區,漢文帝景帝的陵墓位於鹹陽。

此後,西漢、東漢(狄鹹早期)、西晉(金)、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都曾以此為都城,東漢、三國魏、五代唐等都曾以此為都城。西漢末年青林赤眉,唐朝末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在此建都。漢唐時期也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西漢時,城內有專門為外地人設計的居住區。生活在唐朝的外族來自亞洲各地,遠至波斯、大食,有數萬之多。

隋開帝二年(582年),在漢長安城東南建新都大興城。進入唐朝後,改稱長安,仍為都城,僅局部新建、擴建。唐代長安城鳥瞰復原圖長35.56公裏,面積約84平方公裏,是現在Xi長安城的9.7倍,是漢代長安城的2.4倍,是北魏洛陽城的1.2倍,是隋唐洛陽城的1.8倍,是元代的1.7倍,是元代的65433到盛唐時期,長安是當時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城市。

唐朝的長安是世界歷史上第壹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代長安人口中,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士兵、奴隸、僧尼、少數民族外,外商、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不下三萬人。當時,多達300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節來到長安和唐通。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從長安傳到世界各地。此外,西方文化在唐代被長安消化再創造後傳播到日本、朝鮮、緬甸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唐代的長安成為東西方商業和文化交流的聚集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

唐代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皇城三部分組成,總面積80多平方公裏。外郭城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m,南北寬8651.7m,周長36.7km..兩邊各有三個門,除了南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外,其余都是三個門道。宮城位於廓城北部中心,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492米,東西長2820米。中部為太極宮(隋大興宮),正殿為太極殿(隋大興殿)。東邊是皇太子的東宮,西邊是宮人的葉挺宮。皇城與宮城南部相連,有7條東西街、5條南北街、左宗廟和右州,設有中央政府辦公室和附屬機構。後來,李世民為其父避暑而建大明宮,並在李隆基臨淄為王時,將其宮殿改擴建為興慶宮,三宮合稱三大。

長安城以155米寬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11條南北向街道,14條東西向街道,將外郭城劃分為100多條統壹的方莉。

古都洛陽

洛陽(英文翻譯:洛陽漢語拼音:Luo yáng)

歷史名:(洛邑、洛邑、洛陽、成州、新大邑、沈度、羅京、仲景)。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世界“四大聖城(耶路撒冷、麥加、洛陽、雅典)”之壹,“絲綢之路”的起點之壹(洛陽、Xi安),中國歷史上唯壹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中國歷史上最早、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感動世界”的城市。洛陽因位於古洛水北岸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洛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永遠的淮河羅箭,壹個宏偉的祖先的事業”。在中國古代,神話如伏羲、女媧、黃帝、帝嚳、唐堯、虞舜、於霞等。在這裏廣為流傳。帝嚳為伯夷都城,夏太康遷都田,商湯定都於錫伯;武王伐周,八百諸侯會迎;周公輔政,將九鼎遷至洛邑。平,高祖獨羅,光緒中興,魏晉禪,孝改革,隋唐,後梁,十三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洛陽曾經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西周初年,中國第壹個大型公路網建立,以洛陽為中心,筆直如箭,最遠可達。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楊迪定都洛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2000多公裏的南北水運網絡。

洛陽是中國文化的讀書人。歷史研究表明,文明最早萌芽於此,道教始於此,儒學發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教最早傳播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起源於此。聖賢雲集,眾人雲集。洛陽也是姓氏和客家的根。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呼圖洛書》出自洛陽。被譽為“人文始祖”的傅,根據河圖和羅的書畫而成八卦九域。此後,周公禮樂,老子著書立說,孔子訪問,李、班固在這裏撰寫了中國第壹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裏完成了歷史巨著《子簡》,程頤、程顥開創了宋代理學,著名的“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都曾在這裏匯聚壹堂,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馬軍發明了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說明:洛陽歷史情況復雜,容易被誤解。1.商周漢魏都多次遷都,洛陽是其中之壹。2.由於戰略和經濟的需要,壹些偉大的王朝建立了首都城市,如唐朝,其首都是公認的長安。洛陽之所以稱其為都城,是因為唐代統治者指定洛陽為其行宮和遊覽之地,享有與長安相同的建制,而有的皇帝在此停留的時間更長,所以稱之為“洛陽為東都”。雖然在對整個帝國王朝的影響和地位上不能與長安相比,但畢竟不同於壹般的地方行政單位。

十三朝古都

朝代名稱:皇帝建都的時間。

夏偃師二裏頭太康、鐘康、和前2070-前1600。

商湯、外丙、任重、泰嘉等。公元前1600-1046年西商代伯顏石屍鄉溝內。

西周時,洛邑、成州、瀍河為王,康王、趙王、王牧在1046年前——771年前。

東周洛邑(澗河兩岸)從王萍到快王,***公元前25年771-公元前256年。

東漢時,漢魏古城洛陽光武帝到狄鹹,***12帝25年-190年。

曹魏,洛陽,古城,是文帝至元,***5帝221年-265年。

西晉漢魏古城洛陽武帝至成帝,***4為帝265-313。

北魏漢魏故城洛陽從孝文帝到梁武帝,493-534。

606-618年的楊迪和公邸,隋唐古城,隋朝的東都。

武則天,隋唐古城,武周都城,公元690 -905年。

909-913年太祖、英帝、黃帝,隋唐古城,侯亮西都。

莊宗、明宗、敏迪、莫迪,隋唐時期的古城,後唐的東都,分別為923-936。

晉末西京隋唐,高祖古城936-938年(約2年)。

中國的都城洛陽建立於中國第壹個王朝夏朝,有十三個朝代,即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侯亮、後唐和後金。

第十五王朝的古都

“十三朝古都”壹直為官方所用,但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最準確的說法是將西漢和吳周的都城加在“十三朝古都”中,這是目前學者普遍認可和接受的事實。

十七朝古都

在“十五朝古都”的基礎上,增加了北宋和民國。

從歷史記載和建都時間來看,洛陽有23個朝代,包括、夏、商、西周、東周、戰國朝鮮、秦末豫王、西漢、維新、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李衛、鄭、唐、武周、燕、、後唐、後晉、民國。所以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首都,無論是建都的朝代還是政權的數量。註意事項:

1.公元前202年2月3日,劉邦在定陶稱帝,史稱西漢或漢前。劉邦稱帝當月,從定陶來到洛陽。《資同治鑒》記載:“皇帝在洛陽南宮買酒。”論功行賞,文臣武將皆大歡喜,遂定都洛陽。五月,齊人婁敬路過洛陽,勸劉邦遷都長安。經過壹番辯論,劉邦才決定遷都長安。

2.洛陽曾經是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十壹·二八”淞滬會戰和八年抗戰期間,曾兩次遷都。第壹次遷都洛陽為“行都”,第二次遷都重慶為“陪都”,南京的民國法定首都地位不變。

北京

天壇,建於1420,是北京最著名的古跡之壹。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就出現了原始部落“北京人”。北京城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記載為“薊”。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首都;自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壹中國以來,北京壹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和地方中心。自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國首都、金國首都、元、明、清的首都。1949 65438+10月1被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7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區周口店的窯洞裏,這裏是人類的搖籃之壹。

北京最早的名字叫薊。公元前11世紀,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的分封國。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位於薊國西南的另壹只海燕吞食了薊,並遷都季承。從那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季承壹直是燕國的首都。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季承在北京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成為遼國的首都。遼是由崛起於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薊位於其疆域之南,故改名為南京、燕京。壹個多世紀後,另壹個少數民族女真建立的金朝滅遼,於1153遷都燕京,改稱中都。1214年,由於新興蒙古軍的進攻,金朝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占領了首都。1267年,蒙古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四年後,教主在正在修建的都城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所有的新城都建於1276,這就是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羅在遊記中所說的“世界無與倫比”。從此北京取代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壹直延續到明清。1911 10 10月10,中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次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至此,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覆滅,北京作為皇城的歷史到此結束。1965438+2002年4月,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被臨時參議院選舉,首都遷至北京。

此後30年,北京歷經磨難:壹是連年軍閥戰爭,使帝都衰敗破敗;1937日寇入侵,古城在血與火中煎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了這座城市。1949 10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共和國的首都。

城市名稱

北京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大致有20多個別稱:冀(公元前11世紀)、幽州(最早見於《尚書·順典》)、遊都(唐朝)、南京(五代時,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2)、中都(1153)、大興(晉朝)前人壹般用“史靜”來稱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別稱還包括長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郭靖和京華。除了在北京的歷史上使用上述名稱,在秦漢時期,北京曾是楊光縣的所在地。隋朝大業年間,曾為卓郡治所。唐天寶統治時期,這裏曾是範陽縣的所在地。遼朝時期,曾是西晉政府所在地;明清時期,北京曾是順天府所在地,因此楊光、卓君、範陽、西晉、順天府也成為北京的別稱。

文化和藝術

糖葫蘆:800年前宋朝傳下來的美味,是有3000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是歷史上五個朝代的首都。自遼代以來的八百年間,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皇家宮殿、園林、寺廟、墓葬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原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居住著24位皇帝。建築宏偉,完美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風格。它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天壇以其合理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築聞名中外。是明清帝王“祭天”、“祈福谷”的地方。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築群,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頤和園是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圓明園是中國最著名的皇家園林。在中外園林史上享有盛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萬園之園”。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有13座明代帝王陵墓,尤其是近代發掘的明十三陵,規模巨大,蔚為壯觀。

傳統文化

寺廟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布京城,現存著名的有:法源寺、潭柘寺、戒臺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白雲觀等。伊斯蘭教北京牛街朝拜寺等。藏傳佛教雍和宮(喇嘛教),天主教四十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崗窪城教會、崇文門教會等。

胡同

胡同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居之壹,起源於元代。“胡同”壹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的意思。散布在北京各處的胡同有7000多條,每條胡同都有壹段軼事。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些是用北京話命名的,比如葫蘆關胡同。經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廟街,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是東西走向的焦敏巷,全長6.5英裏。最短的胡同不超過十米長;最窄的胡同是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氏胡同,只有0.7米寬。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現已成為北京八大特色商業街之壹。

四合院;四合院

四合院是壹個東南西北四面都是房子的院落,院落的外墻形成了胡同的側墻。院內北室為主室,東西兩側為廂房。除了大門,沒有與胡同相連的窗戶或通道。四合院安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民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宮殿壹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比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這幾年北京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四合院很少。現在二環內只有兩個比較完整的四合院。

中央軸

北京中軸線是指出和明確北京城市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對稱的特點。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裏。從南到北依次是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門、端門、午門、故宮、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鐘樓。從永定門,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有天壇和先農壇。祠堂和社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和德勝門以中軸線對稱分布。我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先生曾說:“北京獨特的宏偉秩序,就是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的。”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是建國後拆除的,永定門城樓也是近年重建的。

城墻和護城河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明、清兩朝末年都城防禦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墻、城門、甕、瞭望塔、敵臺、護城河等諸多設施。曾是中國最完整的古城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和建築規格的不同,分為宮城門、皇城門、內城門、外城門四類。明清北京有宮城四門(稱六)、皇城四門(稱六七)、內城九門、外城七門。民間有“內有九門,外有七門”的說法。清朝滅亡後,北京城逐漸被拆除。除了宮城,只保留了天安門廣場,內城只剩下正陽門、德勝門牌樓、東南角樓和崇文門,外城全部被毀,只重建了永定門。

京劇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深受北京人民的喜愛。走在北京街頭,經常能聽到路邊傳來抑揚頓挫的段子。京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個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四大地方戲——三清、四喜、春宮、春春進京演出,獲得空前成功。徽班經常與湖北的藝術家合作演出,所以壹種新的劇種誕生了,它以徽調“黃兒”和漢調“西皮”為基礎,並結合了地方戲劇如昆曲、秦腔和梆子的精華。這是京劇。在200年的發展過程中,京劇在歌詞、語調和韻律上越來越像北京。所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許多民族的特點,最終成為壹門成熟的藝術。京劇是集唱、舞、武、樂、藝、文於壹體的藝術。它類似於西洋歌劇,所以被西方人稱為“京劇”。除了京劇,北京還有雙簧、相聲、評書、韻鼓等等,都是國粹。

燕京八大

燕京八景指的是北京的八大老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小月(盧溝橋)、金臺趙茜(金臺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遊秋風(中南海)、玉泉圖圖(玉泉山)、西山晴雪(香山、西山)。北京八景最早是在金代古籍《明昌遺》中提到的。後來,燕京八景在《萬部雜記》(明)、《陳垣年譜》(清)等地方誌中均有提及。早期的八景和晚年略有不同。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訂燕京八景,並下令為燕京八景建碑。

規定飲食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細,遠近聞名。清代《杜門竹枝詞》說:“三大錢賣花,切餅鬧,早上有壹碗甜粥,才吃茶湯面;甜耳涼果炸糕,掛爐燒餅愛窩窩,剛火起來賣的叉子,硬面叫波波;蒸餃的餛飩全是菜,新加的湯圓不錯……”這些小吃在廟會或者街邊集市上都有賣,人們會無意間碰到,在老北京被形象地稱為“會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豆香面、酸梅湯、茶湯、包子、茯苓餅、果脯、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炸肚、炸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