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
(壹)報紙產生之前的新聞傳播活動
報紙產生之前的新聞傳播活動,源於生存所需的新聞傳播。原始社會的口頭交流。春秋戰國時期,有組織的記筆記、搜集消息的活動。《春秋》曾被認為是壹種“廢報”,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時政資料,但它不是報紙。漢朝首都開始設立“地”作為傳播封建王朝地方與中央之間信息和事件的中轉機構,但官方的官報——地報尚未形成。
(2)中國最早的報紙——唐代官報。
中國古代報紙始於唐代。唐政府出版的第壹份官報(內容為《宮廷動態》,讀者為京城官員)。《開元雜報》出版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已知最早的官報。唐代孫橋的《讀開元雜報》壹文是這種古代官報的最早記載。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收藏的《敦煌府報》(內容是通知我們這個時代的使臣回義軍在朝廷上求見傑夫),出版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發現於敦煌莫高窟1900。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報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
(3)宋代的“地寶”與“小報”
封建官報在宋代發展很大,當時稱為“地寶”、“鮑超”、“地寶”、“晉劇院”、“包壯”,其中地寶是最流行的名稱。迪堡的發行方是駐紮在首都的音樂劇院。“地寶”的分配制度:門下省編,頒給賽事,通過進入音樂廳的地方官“報天下”。“邸報”的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令和命令、皇帝的日常生活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和公報、有關官員任免和獎懲的消息、大臣的奏章報(重大軍務)。《邸報》的新聞發布受到封建政府建立的嚴密控制。宋代新聞審查制度:定本制度。(新聞審查制度。公元999年。為了控制新聞發布,音樂廳要把編好的樣本送到樞密院審核,通過的樣本稱為“定稿版”。)宋代的地寶大部分是手寫的,小部分可能是雕版印刷的。
“小報”始於北宋末,流行於南宋。當時被讀者含蓄地稱為“新聞”,是壹份非官方報紙。“小報”的內容主要是大臣的筆記和官員任免的消息,“地寶”裏沒有,還刊登了壹些抵禦金兵入侵的言論。“小報”的發行者是壹些表演者、中央部門的中下層官員和書店老板。它的出版當時被政府禁止了。
(4)明清官報和民間報紙出版的報紙。
明代官報由總政治部發行,清代官報由總政治部和提督官發行。官方報紙的內容通常由掌權的皇帝和大臣控制。清末,通過官書店等單位創辦了壹批近代政府官報,包括官書店報和政治官報。16世紀中葉以後,明政府允許私報自辦。在封建政府的監督下,壹些從內閣有關部門抄來的手稿被出版出售。這些報紙大多位於北京。他們出版的報紙壹般叫《北京日報》(有時和《地寶》混在壹起)。報社在首都,是從首都發出去的。內容包括三部分:聖旨、政務和官員奏折。報紙室出版的《北京日報》有壹個標題。崇禎十壹年(公元1638年)以後,活字印刷被廣泛使用(明末地寶活字印刷是我國新聞傳播技術的壹大進步)。自明朝中期以來,出版和遞送北京報紙已成為壹種公開的職業。明末,《北京日報》曾刊登社會新聞。但在政府的嚴格控制下,清代的“京報”大多只能刊登壹些官方允許發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關後,北京有十余家報館,他們出版的報紙仍叫《北京日報》。內容類似於明末的《北京日報》。(晚清鮑靜與《金石報》有相似之處)
(5)古代農民起義軍和90年代勞動人民的革命宣傳活動。
早期農民起義軍的宣傳手段。明末李自成、張農民軍中流行的旗報(布制)、帖報(輕便的方形木牌制)(內容宣傳民流通政策,突破新聞封鎖,宣傳起義軍“免稅”、“均田”、“迎王不收糧”的政策和紀律,報道戰況,起到安撫民心、瓦解敵軍的作用)。近代反帝運動中出現的暴露海報、傳單、時事海報。義和團運動期間暴露的海報和傳單。太平天國時期,出版了大量《天父書簡》、《救世歌》等小冊子。太平天國時期的墻報(黃紙,手寫或印刷。揭露罪行、號召起義、與地主決鬥、法令、任免)(都具有傳播消息和政治宣傳的功能)。洪仁
建立“新聞廳”和發行“新聞篇”的設想,是在太平天國後期提出的。(《資政新篇》提出了辦報的主張。標誌著中國近代新報紙思潮的產生)
第二,19世紀外國人在中國的報紙活動。
(壹)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的開始(1815-1839)
中國近代報刊的出現是與外國入侵同時開始的。中國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報刊和最早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報刊,都是外國人創辦的(中國新聞史上俗稱洋報)。外國人在華辦報的目的(以傳教名義侵華進行宣傳)。1815——1842是近代外國人在中國辦報的第壹個階段。這壹階段的主要代表報刊。1815創辦於馬六甲的《Chasecular》月刊是歷史上第壹份近代中文報紙。它的出版發行(七年),它的創始人和主要編輯,它的內容和特點(“宣揚‘真理教’,介紹基督教教義和聖經文章,介紹各國的情況和科學知識——上帝賜予的。有評論,有記敘文,有故事,有詩歌,有對話,有章節,白話文有壹點文言文成分。木刻,中書樣式,每月壹次,免費)。65438年至0827年,第壹份英文版廣州紀錄在廣州成立。商報、貸市、期)和1832在廣州創刊的英文報紙《中國叢報》(這壹時期最長——20年,最豐富、最有影響力的外文報紙,詳細介紹中國,受到英美政府的重視)。(第壹份外文報紙《蜜蜂中國——澳門教會領袖周刊》)這壹階段在中國從事辦報活動的有幾個有影響的外國人:(精通中文的英國傳教士,第壹個創辦近代中文報紙的外國人,《馬六甲查》、《北京報》、《廣州誌》、《中國叢書》主編,第壹個研究中國報刊史文章的人),以及。主編兼撰稿人查提出了文章寫作的四項原則,即文章要短小、通俗易懂、通順生動)、卡爾·居茨拉夫(1833廣州,根據《京華日報》的材料編寫的第壹份東西方研究月刊——外國人在華出版的第壹份中文報紙)和(美國派出的第壹位新教傳教士)這壹階段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的主要特點(宗教色彩濃厚、外國報紙公開宣傳殖民政策、以洋文的態度和口吻討論中國的各種現象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外國人無法在中國活動,所以報紙傳播很小。中文報刊的出版中心在馬來半島,外文在香港、澳門、廣州){1)目的是征服中國人的心——從宗教宣傳到“知識炮彈”。努力成為中國。3)有從宗教類報紙向非宗教類報紙發展的趨勢。
(2)外國傳教士的辦報活動(1840-19結束)
鴉片戰爭後,中國打開國門,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進壹步發展。截至19年底,在華外國人辦報數量接近200家。其中相當壹部分是由外國傳教士贊助的。外國傳教士創辦的幾份主要中文報紙:遠播的《關震》(教會報紙,但多為時政時評、商情、科學文化)、《六合叢談》(上海第壹份近代中文報紙,英國辦事處,1857)、《中西新聞劄記》(以介紹科學文化知識為主,宗教文字較少)、教會出版機關廣學會的成立。廣東學會機關報《世界公報》的出版(原名《中國教會報》,美國傳教士林樂之自費創辦的中文周刊,於9月5日在上海創刊,1868)。其主要內容(以時事政治為主,宗教宣傳較少的綜合性期刊)。保衛帝國主義侵略是對中國的“幫助”,介紹“西學”,鼓吹中國的“改革”——“新政”,其編輯出版情況及其社會影響(綜合性時事雜誌,發行網絡覆蓋4萬個政府教育機構,在學者、知識分子中影響較大),主要編輯、撰稿人為林樂知、提摩西·理查德。對《萬國公報》等外國傳教士創辦的報刊進行分析和評價。(不再像過去那樣熱衷於“解釋基督教”,而是大幅增加時事政治,評論中國時事,推廣不公平貿易,商業新聞和評論,廣告更多。說明傳教和辦報是為殖民政策服務的,旨在殖民中國,使其成為西資商品的傾銷地,使清朝成為外資國家的附庸。)
(3)多家外國人投資創辦的中文日報(1872)
鴉片戰爭後,外國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和北京投資創辦了壹批中文日報。這些日報面向中國讀者,標榜“為中國人說話”,實際上不時維護外國資本家的政治經濟利益。幾家主要的外國中文日報。他們當時的影響力。《申報》的出版。它的政策和主要內容(主要是商業新聞,但也包括時政新聞和評論,文學作品和廣告),它的創始人和編輯。這些外國人投資的中國日報的新聞業務改革。他們在中國新聞史上的地位和影響(1872,上海,英國商人美查的合資企業,後來變成了壹個人。前稱申江新報。1949五月停。1913石頭兩天。很多商業新聞。擠掉《上海新報》:1)立足中國讀者,聘請中國人擔任主筆。2)降低售價。3)中國報紙史上第壹次將新聞、言論、副刊、廣告等基本要素合二為壹,上下皆可閱,關註重大政治新聞,維護殖民地利益。4)做好配送。5)不要猶豫,用電報電話傳遞信息,招人交流記憶。7)附上各種補充。8)重視管理。(《新聞》1893二月英國商業丹佛斯,1899轉美國商業福開森,關註經濟新聞,關註商界,重視管理、廣告和銷售)
(四)外國人創辦的外國報刊和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外國通訊社(1850)。
鴉片戰爭後,外國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創辦了大量供外籍人士閱讀的外文報刊,使用英、日、葡、法、德、俄等多種語言,總數超過120種。幾種有代表性的外文報刊。mainland China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日報:《子林西報》(北
中國日報
新聞)(英國商務Xi安門辦公室,代表英國官方觀點。1850上海,原名北華捷報,1864由紫林洋行接手,更名。由英國領事和工業部支持,代表英國官方觀點,101年最長)。它的創立過程,它的政治背景和主張(上海。針對的是外地人和中國的知識分子,但並不迎合普通讀者的口味。內容更加明確,煽動政府加緊侵略掠奪,公開支持清政府,反對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中外新聞和地方新聞欄目重視言論,對中外政治關系發表意見。在華教會有通訊員)、其傳播網絡及其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外國通訊社在中國的活動。第壹家在中國設立分社的外國通訊社:路透社(1872)。外國通訊社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影響
第三,戊戌維新時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辦報活動。
(壹)中國資產階級報紙的萌芽(1873-1874)
中國資產階級的誕生和壹些持資產階級觀點的知識分子的政治改革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對報紙作用的認識(論述報紙的各種功能,提出辦報的目的是“立言”,強調報紙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要求言論自由,要求國人自由辦報),他們的辦報思想及其早期的輿論活動。
中國資產階級報刊活動的開端。最早的中國資產階級報刊:《趙文日報》(1873愛小美漢口,中國人在中國創辦的“以軼事、詩詞、雜文為主”的最早報紙)、《報告》(1874《上海容閎》,多次改名,反映資本的政治軟弱)(廣報改名反映資本)。
《循環日報》的出版及其特點和政治傾向(早期自辦報紙中,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1874 65438+10月香港。最早的宣傳和改進思路。“循環”——改造和強化自己的方式,可以實現由弱變強。第壹份以政治理論為靈魂的報紙。它不同於以抄錄詔令、奏折為主的古代報紙和以傳播教義、發布商業信息為主的外國報紙。未來,辦報成為報業的傳統。《循環日報》主編王韜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報紙政論作家(維新變法先驅)。他的主要經歷、他的政治活動和他的政治寫作風格影響了現代新聞業(政治論文直截了當、旗幟鮮明、不華麗、通俗易懂,突破了“桐城派”的束縛,開創了壹種“報紙風格”供後人效仿)。(1828~1897。早期的改革派思想家。江蘇常州。河馬小廚師
不,鐘,不..
花園老人。壹個學者誕生了。我在上海聖公會辦的莫海圖書館工作。在太平天國革命期間,他寫了壹封信,建議攻擊太平軍。1862因涉嫌向太平軍獻計被清政府通緝,逃亡香港,後輾轉英法俄。1874,香港《循環日報》主編,主張改革自強,批判洋務活動抄襲西方皮毛,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工礦交通的主張。指出“今變者有四則,壹則取師,二則練兵,三則上學,四則立法”。認為應該清除仕途,裁掉冗員,安置旗民,革除厘金。贊美英國的議會制度。政治上君民共治,經濟上國家富強,外交上主權獨立。)1884回上海後,仍與洋務派交朋友。的作者
《園誌外編》——最早的報刊論文集,及其他數十種。辦報主張:1)關於報紙多重功能的四篇文章2)提出辦報的目的是“發表聲明”3)提出言論自由4)要求允許中國人自由辦報)
2)強化社會時期的資產階級報刊(1895-1896)
1895“在公共汽車上寫作”活動與資產階級變法運動的進壹步發展。強學會的成立(標誌著醞釀了幾十年的維新變法從思想啟蒙轉變為上層階級有組織的政治活動,資本主義政黨的萌芽已經出現),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為維新運動做了輿論準備。薛強學會機關報《中外新京報》的出版、主編和發行。中外新聞宣傳的主要內容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原名《世界通報》1895 8月北京。編輯梁和麥,都是清官豪紳,長期以3000份為單位,宣傳變法思想,與《京華日報》形式相同。強社成立後是機關報,加了聖旨、外國新聞、報選,然後是《中國》。5個月)。
薛強上海分社機關報《薛強日報》的出版。它的主編和出版物。《薛強日報》的宗旨和政治傾向(1896印刷版,共5期)。許勤和何淑玲。“廣才、護境、助變法、增知、除詐、達民”)。
薛強社的停刊,中外期刊和《薛強日報》的被迫停刊(引起頑固派的恐慌和嫉妒,指責康梁“栽黨營私”,要求取締,強行施壓,光緒取締)。中外期刊和強勢期刊在資產階級改良派辦報活動中的地位(培養和鍛煉改良派的宣傳骨幹,在媒體上嶄露頭角,積累辦報經驗,為改良派報紙的大發展奠定基礎)。沈寂七個月後,改革沖向阻力,在更大範圍內掀起了中國新聞史上第壹份報紙的高潮。
③《泰晤士報》,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機關報(1896)
泰晤士報的出版。其主要負責人及其出版發行情況。(19世紀末維新運動中回鶻新派的重要刊物之壹。1896/08/09在上海成立,總經理王·,主要撰稿人梁啟超。作品有麥、許勤、歐壹佳、章太炎等。平版印刷術。它包括詔令、奏折、評論、中外雜誌、外國報紙翻譯等。辦報宗旨是宣傳變法維新,救國強國。很多文章論述新穎,文筆生動,很受知識分子歡迎。幾個月的時間,銷售銀行增加到壹萬多家,風靡全國,“國內有報道以來前所未有”。“戊戌變法”時,被清政府改為官辦,派康有為監管。最後壹期1898/08/08由王改為報)。
政治改革的壹般討論(政治理論。43期,涉及政治、經濟、文學和軍事。梁第壹個關於改革和改革的綜合性綱領性文件)和《時政》對改革和改革思想的宣傳。時事報關於擴大民權、開議會(論開議會)、發展民族工商業(論商戰)的宣傳。《泰晤士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宣傳(《論中國的力量》)和呼籲救國。
時代的社會影響力(以購買和閱讀為時尚)及其與讀者的聯系。時代在維新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和全國各地維新派的支持。
洋務官僚對時局的幹擾(阻攔頑固攻擊、封禁書信、在追蹤失敗後試圖排擠梁)與時局旗幟的變化。時事在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中的地位。
(4)在維新運動中興起的其他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
戊戌變法前夕,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興盛。
華南重要的維新派報紙《知信報》。它的主要編輯和作者,它的特點和它推廣的主要內容。(澳門1897原名《石光五報》,2007年2月22日,作者何廷光、康、許欽仁。與“時代”政策壹致,南北呼應,主張改革。不同的是在澳門出版,不清楚,加粗;多關註改革新政的報道;發布若幹開放的文字和禁令,允許發布免費文章。1898年政變後,只有它幸存了下來,***133)
《湖南日報》(唐·)和《湖南報》(譚嗣同)是華中地區重要的維新派報紙。它們的主要編輯和作者,它們的特點以及它們與湖南維新運動的密切關系。
華北重要的維新派報紙《國文集》發表的進化論翻譯。(嚴復《國民報》,維新派創辦的第壹份日報)
上海、蘇州、無錫、杭州、重慶等地資產階級改良派出版的鼓吹政治改革的報紙。
1898的百日維新,以及光緒皇帝在百日維新期間對維新派報刊活動的支持。頑固勢力對改革派報紙的壓制和迫害。
(5)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活動的特點以及改良派報刊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辦報的第壹次高潮,外國報刊壟斷中國報刊的局面,促進了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發展)所發揮的進步作用。
其特點之壹是報紙宣傳與當時的政治活動密切相關,維新派領導人非常重視報紙宣傳工作。
第二個特點是非常重視政治理論的作用,湧現了大量的報紙政論家,創造了新穎的政治理論文體“時事文體”(影響了壹代人的文風)。“時事體”是適應新的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的要求而產生的(王韜的“報體”以前沒有形成風氣,報刊還是八股和古桐城文的混合體:古奧刻板、單調、空洞、枯燥。維新派的政治激情受到抑制,西方新知識、新名詞湧入,舊文言文難以適應引進,於是新文體誕生。因為這些政論文章多為“時政”,梁在“時政”上的文章具有代表性,故稱“時政體”。自由,怎麽寫;隨和,半寫半白,雅俗* * *賞;邏輯性強,充滿情感,充滿煽動性),梁啟超是“時事文體”的代表作家
維新派報刊宣傳活動的進步意義如下:1,突破了封建統治者的禁令。2.用資產階級思想啟蒙讀者,宣傳救國思想(提高報人地位)。3.推動了改革運動。(4)新聞業務多方面改革,政論寫作開創了“時事文體”,出現了政論家,最早的政論報紙)
第四,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事業
(壹)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早期宣傳活動(1894 ~ 1905)。
1894年會在檀香山成立後,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要依靠少數人的演講和遊說,重印帶有反滿思想的小冊子和翻譯印刷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的著作,進行革命宣傳(效果不好。由於中國資本主義因素尚弱,社會基礎薄弱,改革思想較深,很多人對清朝抱有幻想,宣傳反響不大,直到《中國日報》的出版。當時革命派以組織武裝起義為主,尚未建立自己的官方機關報。只有在檀香山出版的《龍脊報》由鐘惺同鄉會成員把持,國內外的大部分輿論陣地都被改革派占據。
(二)資產階級革命報刊的興起1900(1905 ~ 1911同盟成立至辛亥革命爆發)
10月25日,鐘惺回族第壹份機關報《中國日報》在香港創刊。孫中山參與了《中國日報》的籌備工作。《中國日報》首任社長兼總編輯陳少白。《中國日報》早期的宣傳內容及其作用(1)宣傳了留學生的革命活動。2)報道革命者的活動。3)揭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政府官員的賣國罪行。4)呼籲反帝救國,展開保王勢力論戰。初創企業與康梁友好,然後攻擊孫。1902與廣州《嶺南報》的論爭,是報業史上第壹次有影響的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爭。1900後大量印制革命思想的小冊子。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鄒容《革命軍》(揭露反動賣國,號召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第壹章前言,介紹《蘇報》。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用通俗犀利的文字宣傳自由平等和民族主義的思想。兩萬字。它起到了推動思想從改良到資本革命的作用。時代的階級局限性不區分滿人統治和滿人)和陳天華的《突然回頭》(用民間說唱文學表達革命思想,反帝侵略,呼籲推翻“洋人法庭”,建立民主共和國,影響很大)。留日學生在會時期創辦的革命報刊:開譯書匯編、國民報(章太炎《仁義仇人論》的發表是革命派最早直接批駁保皇派謬論的文章)、湖北學生圈、江浙潮(魯迅第壹部小說《斯巴達之魂》發表)。(3)鄭主編的《啟蒙智慧》壹書,是第壹份面向留學生的具有革命傾向的刊物。上海、杭州革命報紙的興起:大陸日報、國慶日報、警訊日報、中國白話報、杭州白話報的創辦。
(3)蘇寶和蘇寶。
蘇寶發展的三個階段(1)0896年6月26日管理、鄒
主要作者,文筆不佳2)1899陳蕃經營,親保王黨報3)陳蕃傾向革命,寫張,壹張新面孔,變成革命報紙)。蘇寶與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密切關系。“告報案”的起因、過程、結局及影響。(辛亥革命前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例。1903年夏,張為上海《蘇報》主筆,章太炎、蔡元培為執筆人,推薦鄒容革命軍,發表批駁康有為改良主義政見的論文,鼓吹革命。否定光緒帝為“載”
小醜。“清政府與上海租界工部勾結,於6月底逮捕了章太炎、鄒容等人。7/7蘇寶被封。張、鄒堅持鬥爭,在院獄混合中宣傳革命。它表現了勇敢挑戰封建專制統治的大無畏精神,使報紙成為宣傳革命的陣地。清政府企圖將張、鄒押解到南京並加以殺害,遭到輿論的廣泛批評。次年5月,張鄒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和兩年。1905/04,鄒死於獄中,張於次年6月出獄,後赴日本。這個案件進壹步暴露了清朝統治者的反動本質。)蘇報總編輯張,重要撰稿人章太炎,有其早期的辦報活動和理念(戊戌變法時加入上海強學會,但《泰晤士報》與康梁鬧翻後,投奔杭州報,1899遇孫中山蘇報案後任總編輯,以辯評論。文筆優雅,引經據典歷史廣博;思路清晰,邏輯嚴密。有錯誤的觀點。
(4)1898年政變後,資產階級維新派在海外辦報(慈禧政變、光緒入獄、“六君子”之死、康梁逃亡),於是維新派不得不把宣傳中心遷到海外,成立保皇派社團,在日本、南洋、美國、奧地利設立100多家分社,辦了幾十家報紙,形成了海外華文辦報的第壹次高潮。
《清議報》(荀刊。海外改革派的第壹份機關報,梁主編,1898 65438+2月100。宗旨是“主張民權,傳播哲學,宣揚明朝國恥”,擁護光緒,反對仁慈,主張君主立憲,同時發表民權、自由、破壞、改革的文章)和《新民叢報》(辛亥革命前維新派的重要刊物,1902/02,在日本橫濱創刊,雙月刊。梁啟超,創刊時任主編,介紹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和思想,宣傳變法,批判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積極倡導和宣傳新文體,語言清晰流暢,文筆生動犀利,深受讀者歡迎。最大的貢獻是向讀者介紹了世界各地的大量知識、新理論、新思想(“讀啊讀,讀到差不多能背出來”——毛)。後來在革命形勢高漲的情況下,他堅持君主立憲,反對資本主義革命。在與《人民日報》關於革命與保皇制、民主憲政與君主立憲制、“土地國家所有制”的爭論中,他遭到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嚴厲駁斥。發布於1907的冬天。* * * 96)成立。它們的主要內容、觀點、特點和影響。保皇派社團的建立與海外保皇派報刊的發展。保皇黨協會在海外出版的幾份主要報紙。
:文星日報(舊金山)、新華報(檀香山)、日新報(溫哥華)、天南報(新加坡)。梁啟超在這壹時期的政治活動。(1903反俄運動後,國內黨禁放寬)資產階級改良派在中國恢復辦報。大公報(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1902年6月,天津全是英斂之。主張立憲,敢於直言,報道認真,“為勞動群眾說話”比時間重要,在華北影響很大。)北京方言日報是他們的創始人英國人創辦的。
給彭。他們的政治傾向及其影響。《上海時報》及其創辦和新聞業務改革(戊戌變法後中國第壹份由維新派創辦的機關報)。1904上海6月12。由狄寶賢主持。政治上沒多大關系。在編輯和出版方面表現突出。第壹期“時評”欄目安排了“突擊救援”;第壹次用1號到6號排版,體現事實的重要性;標題和評論的主眼被圈起來識別;徹底擺脫書式,改成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