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電影《非洲之戀》優秀評論

電影《非洲之戀》優秀評論

對電影《非洲之戀》的思考

這部電影根據斯蒂芬妮·茨威格的暢銷自傳小說改編,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希特勒開始法西斯專政的時候,德國猶太人,沃爾特壹家,沃爾特的妻子,捷達和她的女兒來到了非洲的肯尼亞。瑣碎的生活,艱難的生存,靈魂在蒼白之後有了它新的顏色。

這是壹片包容的土地。那些被遺棄的人在這裏重生。

二戰時非洲離戰爭有多遠?

戰爭的陰影很長,非洲的太陽似乎也受到了戰爭的影響。烈日下,人們擔憂、糾結、苦澀、掙紮——這是逃離戰爭的人無法逃避的壹種情緒。

除了接納和包容,非洲當地人也能看出他們對文明的敬仰和依賴。

人必須經歷壹次失落——化為灰燼,然後從中拾起不滅的火焰,重新燃燒,才能堅定而持久。

捷達屬於難民。在非洲,她從未落魄過。起初,她甚至很傲慢——她告訴當地的廚師Owa,不要隨意碰她從德國帶來的玻璃和瓷器。有壹段時間,她似乎落魄了,只有她自己的沮喪——從塵土和農活中,她看不到希望;她的丈夫曾經是壹名律師,他似乎滿足於在土壤中挖掘,這讓她很生氣...德國與英國開戰,非洲的英國人又把他們帶走了——至此,猶太人擁有了多重難民身份。為了營救她的丈夫,她把自己交給了壹名英國軍官...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能夠自己打理土地了。她和丈夫的朋友曖昧,她不再依賴任何人...這個女人開始自立了,她跨越了很多坎坷。成熟是壹種突破。

這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在孤獨的七天與土地之間,爭吵、抱怨、不忠、愛與悲傷、獨立、分離與不離不棄...

德國傳來消息,潔塔和她丈夫的親戚被趕到波蘭,被納粹屠殺。這應該是法西斯最後的瘋狂。兩個人壹起走過了漫長而痛苦的時光。我們該如何迎接這最後壹擊?電影中,與承載死亡消息的信件重疊的影像是兩個人赤裸糾結的身體。性,除了激情,還有對痛苦的深刻表達。不同時間,不同背景下的相互占有與付出,讓妳明白了這多年男女關系的全部意義。

天地是空的,人類滅絕了,但生命必須繁衍,生生不息,死亡也在孕育著莊嚴的生命——在它們的下面,是非洲這片貧瘠而富饒的土地...

影片展現了歷史背景下人與土地、自然關系的重構——壹種滲透在血液中的聯系。土地對人很微妙,很包容,她想讓妳自己去感受。可以累,可以恨。最後妳會含淚愛她,就像妳那可憐又多病的母親壹樣。妳心中博大的愛超越了壹切。窮嶺之下,有寶藏。拋開壹切感情,融入其中,獨立於世界的新存在,這片土地已經誕生了他們的靈魂。

這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都是真實的,完美的,美麗的,純潔的,透明的。妳甚至懷疑他們除了善良之外沒有其他感情——捷達的女兒5歲就能撲到大廚Owa的懷裏,被他高高舉起,長成了漂亮的少女也照樣可以。她甚至擠進奧瓦狹窄的床上,在他的懷裏睡到天亮...也許這部電影可以從他們身上挖掘得更深。

沃爾特斯壹家終於離開了。

電影的最後,捷達靠在火車的車窗上,對車下賣香蕉的非洲老人說,她窮得壹個子兒也沒有。老人掰下壹根香蕉給了她。潔塔去撿香蕉,但同時抓住老人又黑又瘦的手,握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