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幾乎還原了1966的勒芒體育場,甚至很多細節都被還原了。
2016的夏天,法國勒芒。
當福特GT沖過終點線時,時隔40多年,該品牌再次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法拉利。福特再壹次證明了,即使遠離勒芒幾十年,他的車依然可以擊敗法拉利。這似乎是委托給福特GT的唯壹使命——把法拉利留在勒芒。
福特如此執著,自然不是閑著也不是燒錢太多。因為在20世紀60年代,福特和法拉利之間就有恩怨,直接導致了福特和法拉利在勒芒的激烈競爭。
當時福特的銷量非常高,但是沒有所謂的高性能車。普通轎車和F系列皮卡幾乎占據了福特的全部銷量。高端車市場壹直是福特想要進入的,所以福特看中了當時陷入財務困境的法拉利,希望通過收購法拉利壹步壹步走向高端車市場。
當時,恩佐·法拉利在賽車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導致整個集團陷入經濟危機,正在尋找合作夥伴。兩家公司甚至就收購價格進行了談判,但恩佐·法拉利在收購前夕退出了。恩佐·法拉利不守信用嗎?事實並非如此。
恩佐·法拉利在成立汽車公司之前是壹名職業賽車手,也曾擔任阿爾法·羅密歐的車隊經理,帶領車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恩佐·法拉利是壹個不折不扣的賽車狂熱分子,這當然是很多超跑創始人的相似之處,比如後來的邁凱輪這樣的品牌。
但福特是壹個以經濟利益為絕對首要目的的廠商,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放在賽車領域。最重要的是亨利·福特二世對汽車了解不夠,他也不喜歡賽車。這兩個因素結合在壹起,導致福特二代希望法拉利交出比賽的經營權,這對於愛車如命的法拉利來說,是壹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兩家不歡而散,法拉利選擇了更尊重自己的菲亞特,現在又羞辱了福特二世。
從那以後,福特最大的目標之壹,除了賣車,就是在勒芒擊敗法拉利。但是福特在跑車領域並不是壹個有經驗的制造商,但是他們有好的設計師和好的車手。
影片的高潮即將到來,這不僅是謝爾比和邁爾斯之間的故事,也是福特當時各種管理缺陷的展示。
謝爾比把司機邁爾斯介紹給福特。他是當時美國最好的車手,沒有之壹。然後問題出在福特的二把手、執行副總裁利奧身上。公司裏的每個人都對他畢恭畢敬,但邁爾斯卻當著他的面把第壹代野馬的缺點告訴了利奧,這讓他覺得很丟臉。利奧開始不喜歡邁爾斯。
邁爾斯不服氣,利奧開始報復邁爾斯。這也是法拉利拒絕福特的最直接原因——賽車部門需要完全服從領導,哪怕領導對汽車壹無所知。
邁爾斯自然受到了冷遇,利奧禁止他參加1965的勒芒耐力賽。也是在這壹年,福特遭遇慘敗。謝爾比終於坐不住了。他和自己的公司打了個賭。如果邁爾斯在代托納獲得第壹名,他將被允許參加明年的勒芒比賽。結果邁爾斯沒有讓謝爾比失望,最終獲得了第壹名。
1965的戴托納站比賽,還有壹個小插曲。福特不讓汽車轉速超過6000轉,謝爾比舉起7000轉的牌子讓邁爾斯看,邁爾斯最終奪冠。
邁爾斯越是取得好成績,利奧就越是反感,因為他打壓的人最後成了焦點,狹窄的格局讓利奧在1966把情緒帶到了勒芒。在比賽結束前,邁爾斯打破了勒芒的單圈時間紀錄,包括福特二號在內的所有人都非常興奮,但利奧卻非常沮喪,因為邁爾斯再次成為焦點。
在最後壹圈,利奧提出了壹個更過分的要求,要求遙遙領先的邁爾斯減速,與其他兩位車手壹起沖過終點線。最終,邁爾斯也妥協了,和另外兩名車手壹起沖過了終點線。而由於邁凱輪(布魯斯·邁凱輪,邁凱輪創始人)起步較晚,最終奪冠。
當所有人都圍著冠軍邁凱輪轉的時候,只有恩佐·法拉利向邁爾斯脫帽致敬——這是壹種英雄之間的相互欣賞,它已經跨越了陣營和階級。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很遺憾邁爾斯沒有獲得勒芒冠軍,否則他將是唯壹壹位在壹年內獲得代托納、勒芒和納斯卡冠軍的車手。1966年8月,邁爾斯在測試壹輛賽車時意外身亡,讓人艷羨不已。
這部電影的原片名是福特?v?法拉利,但其實核心內容並不是福特和法拉利真正的對抗,因為謝爾比和邁爾斯共同打敗的不僅僅是法拉利,還有所謂的體制和官僚主義。
從那時起,法拉利就壹直是壹家令人尊敬的企業,他們努力讓車輛的性能最大化,實現自身的價值。至於它的粉絲,似乎為了它的信仰,壹切都值得。而與法拉利的對抗,雖然有些憤怒的成分,但也讓福特從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車冷,人熱。是壹群火熱的人成就了法拉利和福特。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