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日誌》劇情:革命前的紅色羅賓漢
“世界改變了妳,妳也能改變世界。”
《機車日誌》是壹部描述壹段壯麗的自我發現之旅和追蹤格瓦拉建立革命之心起源的電影,南美洲豐富而復雜的人類和社會形態也隨著這兩位誌同道合的好友的旅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切·格瓦拉這位“革命浪漫主義的最後偶像”,阿根廷裔古巴馬克思主義革命領導人,39歲就被殺害的偉大的革命家,正是通過這次近乎苦行的旅程,親眼目睹了殖民主義對南美人民的剝削,間接地影響了他日後投身革命事業的決定。2004年1月,影片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放映後,博得了在場觀眾長時間的起立鼓掌。
這部由巴西名導沃特·塞勒斯(代表作《中央車站》)導演、約瑟·裏維拉編劇的電影,根據兩位真實人物——阿根廷人埃內斯托·格瓦拉·戴拉·塞納和艾伯托·格蘭度的真實旅程改編而來。切·格瓦拉為這段旅行寫下了《摩托車日記》,其中前言寫道:“寫這本日記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壹天起就已經死了。組織與打磨過這本日記的那個我,早就不再是我;至少現在的我,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我了。漫遊南美洲對我造成的改變,遠遠超過我所能預見的。”
1952年1月,切·格瓦拉(蓋爾·加西亞·伯納爾飾)還是壹個專門研究麻風病的23歲的醫學院學生,他的好友29歲的艾伯托(羅德裏格·戴拉·塞納飾)也是壹個生物化學家。兩個人道別了各自的家庭和切·格瓦拉的女友齊齊娜(米婭·麥斯特羅飾),騎上1939年產的諾頓500摩托車,開始了壹段充滿浪漫色彩的冒險之旅。這輛古董摩托車載著兩人離開熟悉而舒適的環境,走得越來越遠,直到那個充滿無限驚奇和刺激的目的地,而兩人也因此變得親如兄弟。
最終,這段歷時八個月、行程8000裏的旅途,從開始遊山玩水的嬉戲目的,轉變成深邃的發現之旅。整個南美充滿了無窮的哀傷和無盡的希望,從無家可歸的礦工到內河船上的妓女,從麻風病人到出身顯赫的貴族,切·格瓦拉和艾伯托發現了他們人生的***同目標,並下定決心去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