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
《親密關系》1 本書探究了長期以來詩人、劇作家、哲學家,乃至醫學家對親密關系的理解和論斷。由於數千年來科學家對親密關系研究的忽視,當通俗心理學占據了關系學的主導地位時,人們對人際關系的了解和領會往往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書所記載,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將使我們對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理解、溝通、親密、依戀、伴侶選擇、嫉妒等各個方面有壹個嶄新的認識。本書針對的基本讀者是大學生及他們的導師。本書寫作風格簡明易懂,並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不過,它並不避開研究成果及理論解釋等復雜的問題。簡言之,本書既符合個人對這壹主題的學要,又保持了嚴格的專業水準。
第壹編 親密關系研究導論
第壹章 關系的要素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吸引
第二編 相識及親密關系的基本過程
第四章 社會認知
第五章 交流
第六章 相互依賴
第三編 友誼與親密
第七章 整個生命過程的友誼
第八章 愛情
第四編 關系問題
第九章 壓力與緊張
第十章 親密關系中的權力
第十壹章 沖突和暴力
第五編 親密關系的喪失與增進
第十二章 親密關系的解體與喪失
第十三章 孤獨
第十四章 培育親密關系:獲得、保持和修復參考文獻 《親密關系》2
今天看完了壹本書,沒有很仔細的看,只能說大概的閱覽。所以不知道對我接下來寫讀後感有沒有什麽不對的決定,但閱讀完後有記憶最深的幾點還是忍不住想分享壹下。
這本書大概就是講壹段關系的幾個階段,分別為絢麗、幻滅、內省、啟示這麽個階段,在每個階段裏作者都有講解他的理解及推導過程、自身經歷。有很多的地方我讀得很入神,因為有和我切身相關的感覺,比如他有說到在人們糾結時怎麽做決定,書中有壹定的分析及案例我就不說了,因為我也記不清了,但最終的核心點我記得,作者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做出真理的選擇,滿足對雙方或者盡最大的可能滿足雙方利益的決定,其實看完後我覺得就是做壹個理性的選擇。作者只是把“理性”這個詞用“真理”表達了出來,可能在作者看來真理更是神聖或者慎重的吧。在這裏還反應了壹個問題,就是讀這本書的話,有些詞可能跟妳現在對這個詞的理解會有點不壹樣,比如剛剛提到的真理,從書籍裏面表現的意思核心就是理性,而在現在人們對於真理的理解雖有壹層理性的意思,但更多的理解是永恒不變的、反復被驗證過的觀點或者道理。再比如,“直覺”這個詞,我們更多的是理解為憑感覺、第六感,但作者的理解為“去註意我的靈魂的想法”。可能作者想表達人們的第壹直覺或者第壹反射是最真實的,也就是最貼近人們心靈的。大概可以判斷為作者會站在心理學或者更深層的理解上去解讀某些詞,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也應該準備壹顆更神聖的心,或者需要多轉個彎對某些詞進行更深的閱讀。
另外在這本書裏表現出來的很多道理,其實大家都能用更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且這些道理為大家已經很容易理解或者早已經知道的道理,作者在該書裏會寫的很神秘,或者是為了保持凸顯心理、關系主題書籍該有的調性,讓妳覺得哇,原來我讀了壹頁的文字其實是在讀我早就明白了的道理,而且這個道理可以壹兩句話講出來的作者要用壹頁寫完。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本書不好啰嗦什麽的,它畢竟是壹個類似於心理書籍,在閱讀節奏及散發出來的氣質上必須吻合書籍的定位,也必須有更多的分析推理過程,所以在我們看到的壹個結論,作者是通過真實案例或者親身感受進行論證、給予理性與科學。
該本書還有闡述了壹個可以看成是天生屬性的重點,可以說是人性本存在的思維邏輯屬性,我覺得我可以這樣概括:當妳選擇壹方時是因為妳選擇的壹方更容易讓妳當下舒適。比如,當妳暴躁時妳是痛苦的,那妳為什麽明明痛苦還要暴躁呢?因為人們選擇暴躁發泄比讓自己在內心忍受更容易釋放或解氣。還有比如吵架,明明吵架費神且心情槽糕,事後妳可能還會後悔,可為什麽大多數的人類在這種時候還是會選擇吵架呢?是因為我們寧願爭吵也不願面對傷口,是因為生氣比成熟心碎要簡單得多。這些都是在說明人類在做某些決定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讓自己當下能立即發泄的或者相對舒適壹些的決定。
書裏面還有壹些觀點讓我很印象深刻:
比如說懷疑,當妳處於懷疑自己的情況下,妳可以把懷疑自己的狀態,看成懷疑是壹種提問,不要看成是壹種施加於影響未來不會成功的因素,妳可以用懷疑是提問的概念讓自己做更多的理性分析,以為未來做更多的準備。
再比如說犧牲,犧牲不是壹種行為,是壹種心態。當妳在洗碗的時候,至於它會不會讓妳開心完全取決於妳的心態。當妳因為妳的另壹半在那玩而妳在洗碗的時候,妳覺得是犧牲,可能會影響妳的心情。但如果妳把洗碗看成是壹種慢生活或者是另壹種娛樂妳則不會認為它是犧牲的行為。
最後再分享壹點,是害怕。如果妳害怕壹件事時,妳就當作他是不真實的,因為妳的害怕只是妳的想象。很多的害怕都是發生在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所以妳更多的是自己在嚇唬自己,妳完全有機會有時間去做更多的把握及完善。
當然,畢竟是壹本書,我不會容易這麽輕易就不分享了,還真的最後分享壹點,就是對於吵架的分析。在這裏我很淺顯的回憶壹下我在書籍裏面看到的,其實書籍裏面還有很多的這壹個話題的分析與解讀,但我現在只能想到這壹點。我們有時候吵架、解釋是為了讓對方有罪惡感,從而希望對方能夠服軟,能夠因為對自己有罪惡感而表示虧欠或者認錯,從而對自己更好壹點。
還有還有,這本書還寫了很多,我覺得如果能靜下心來好好的閱讀壹定還有不少的收獲。我會把這本書放在書桌上,當作壹本雖然已經翻閱完讀但還像是在讀的書,偶爾翻翻壹定還能有不少的收獲。
夜深了,讀完這本書最強烈的首波讀後感就是這幾個點了。寫了我差不多壹個小時真的好困了,原本是準備不寫了直接睡的,後面覺得還是得蹭熱紀錄第壹讀後感。深夜壹點,陪妳讀書,哈哈~
《親密關系》3這本《親密關系》是我目前看過的唯壹也是最好的壹本心理學書,書很不易讀,因為句句引發思考,看過壹遍,只覺收獲了書中50%的精華,寫讀後感時,只要隨手翻開壹頁,字裏行間便又有了新的感悟。現就自己理解的皮毛寫下簡單的讀書感悟,希望還能再次深刻的.研讀壹遍,體會那種與心靈溝通的快樂。書中的親密關系雖重點指的是夫妻關系,但我理解更多的是包括夫妻在內和父母、孩子等所有與自己親近的關系。並且我更著重體會的是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
與直面相反的做法即逃避,不敢面對。說到直面才能放下,讓我想到壹個電影情節,壹個人被幻象中的猛鬼怪獸追擊,不停的逃跑,猛鬼怪獸窮追不舍,並因主角的恐懼而變得更加強大兇猛,當主角被追的無路可逃時,不得不面對幻象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都是幻覺,瞬間猛撲過來的猛鬼怪獸化為烏有,眼前變回平和寧靜的現實。我想在生活中當我們不懂得處理自己的情感時,面對愛人、父母、孩子、朋友和自己時,我們心中那積聚的痛苦給我們帶來的折磨應該也不亞於猛鬼怪獸,讓我們心痛、抓狂,甚至有時覺得死比活著更容易。作為壹個還不能超脫世俗、隨時能跟靈魂對話的人,我還是要隨時去迎接生活帶來的痛苦,但讀了克裏斯多福的《親密關系》,讓我在痛苦來襲時,可以直面痛苦,把痛苦和懷疑自己的心看做壹個去認識自我和靈魂的機會,那麽我便從內心開始不再恐懼它,而是接納它,感激它,並讓自己變得更堅強,心中充滿愛和希望。
書中對天賦的說法對我也很有啟迪,天賦是我們天生的才能,不是靈感激發的,只要我們聽從心靈的指引,創造性的想法、言語便會層出不窮,對自我的懷疑,會迷惑、阻撓我們,讓我們不能夠了解自己是多有天賦的人,當我們直面這種懷疑時,就會發現其實是我們自己臆造出的各種恐懼、緊張、恐慌的感覺,反過來折磨了自己,否定了自己,讓我們因恐懼而不敢接近自己的本質。認清了它的由來,恐懼煙消雲散,我們才能自信的發揮自己的天賦。(在這裏我很期待讀作者的另壹本著作《找回妳的生命禮物》)
對情緒的處理,還是要直面——直面情緒,說出它,感受它,之前我只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但當我不了解情緒和造成這種情緒的本質時,控制情緒就成了對自己情緒的壓制,讀過這本書後,懂得了情緒的本質,便能夠跟隨心靈的指引,心悅誠服的接納它,讓其自然而然的消逝。“無論何種情緒,在妳身上停留的時間都不會超過六分鐘,除非妳為它建造壹個家,讓它在妳心中長住下來,如果妳否認自己的情緒,為情緒找借口,害怕或放縱自己的情緒,那它們就會在妳心中生根了”。
不管是親密關系的快樂,或是生活上的其他快樂,都依賴我們每時每刻的應對方式來決定,所以多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麽吧,如果妳想要快樂,妳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只有選擇直面痛苦,才能最終放下痛苦,跟隨靈魂的指引,在壹次次痛苦的蛻變後,相信生活會像蝴蝶的翅膀壹樣綻放。
《親密關系》4親密關系不僅僅局限於愛人,也包括家人,閨蜜。當我們和我們在乎的、在乎我們的、我愛的、愛我的人發生沖突時,要學會站在愛的角度解決問題。妳憤怒,走不出來跟妳兒時的記憶有關,妳會想起之前相似的情況,而我們往往會將這種情緒轉化給親密關系,以求得壹時解脫。只要是感情都是需要經營,何況不同於普通的親密關系之間的感情。所以,如果妳在乎他,就用愛去解決問題,不要冷戰,用壹顆真誠的心互訴衷腸,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面對事情,不要以家庭慣常的方式解決。循規蹈矩不會給妳帶來快樂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要過分在乎自己的感受。妳難過不代表別人會好過。如果想要壹份長久的感情,多壹點體諒,多壹點換位思考,多壹些耐心,少壹些架子。不要在乎自己付出多少。如果妳愛這個人,那就無私壹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就是這個道理吧。親密關系中,少壹點競爭心理,關系才會更親近。以上是讀完之後此時所能想到的感想。大概就是這樣了,完
《親密關系》51.宇宙中心呼喚愛
如果是以懷有發自內心的愛來面對問題,問題能夠得到創造性地解決。
2.關系中的組合關系
壹對關系中常常出現類似相反面的角色扮演,它們能夠組合成壹個整體,深處其間的人,是問題的制造者和參與者,擁有療愈過去傷痛的機會。
3.事情發生本身是中性的
現有事件會激發我們的情緒,這種情緒是由過去,我們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而產生的。我們所需要反思的也是對從前那件事的想法及感受。
4.生命自有其指引
“選擇愛、真理或靈魂之光,並決意去追尋它們,就能讓生命的恩典幫助我提升並且超脫痛苦。”貫穿全文的說法,讀來盛滿聖經的影子,如果體會過平靜的喜悅,大概是能夠理解作者所說的面對問題時,用有創意的,自發的,充滿愛和真理的方式來處理事情,是什麽感覺的。
5.不要固執地認為,妳應該跟目前的伴侶過壹輩子
”妳的心最關心的不是妳在親密關系中的去留,而是怎麽樣做才能讓妳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妳願意順從自己的心,妳自然就會領悟出處理親密關系的方法”
壹開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是執著於尋找到使得關系永葆親密的法子的,昨天看到1/3左右的位置後,和壹群書友分享了最近看的這本書,講了其中的某壹觀點後,他們也是問我,那書裏有講到解決的辦法麽?我被問住了,只說我還沒看完,今天再往後翻翻,感覺這本書大篇幅是在展示,關系中的人,他們為什麽會遇到沖突,***有的情緒指向,慣有的應對方式是什麽,關系中的人如何懷有覺知來應對。也從親身經歷來說明,即使有覺知如作者壹般的人,在處理親密關系中出現的問題時,也時常會有落入陷阱的時候,提醒我們,要有永懷愛和追求真理的意向和決心來應對問題。書的末尾,留下了壹個提示,這本書並不是讓妳在壹段不適合妳的關系裏死磕的,是去是留,妳要問妳的心?
《親密關系》6“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個愛我們、讓我們覺得特殊的人身上,覺得有了他(她),這些需求都會得到滿足了。”
“責怪他人、批評他人行為、指責他人不願改變,其實是壹種輕而易舉的手段,能夠簡單地利用道德批判,將自己提升到壹個高於他人的位置,也使我們擺脫了自身的不安。”
克裏斯多福將親密關系(主要是愛情)分為四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在這方面,他的觀點和《少有人走的路》中愛這壹章有些相似,愛情在起初是熱情狂喜與極樂,壹切那麽美好不存在任何缺點,這個階段的愛願意為對方做任何事。進入到第二階段後,矛盾爭吵開始產生,妳甚至會覺得在對方身上找不到任何吸引妳的地方。壹直到第三階段,親密關系能夠讓妳找到機會直視自己的內心,由此可以發現多數爭吵的源點是人在逃避內心的痛苦,而那個痛苦多半是妳幼時或者曾經的求而不得。如果妳有勇氣正視過去的痛苦,那麽就有機會進入最後壹個階段,看到自己的本質得到啟示。“尋找親密關系,尋找真摯的伴侶,其實是在尋找自我。”
如果要衡量從這本書裏學會了什麽,還很難,時至今日無論是親密關系還是人際交往,從書裏到實際運用還是壹個磕磕絆絆的過程,時常感覺挫敗在於讀過的書聽過的道理看過的經驗不少,卻還是碰到那麽多焦頭爛額挫敗憤怒的事,直到看到這句話“怕什麽真理無窮,進壹寸有壹寸的歡喜。”
《親密關系》71、如膠似漆
小麗依偎在小捷肩頭,新做的頭發如瀑般美麗,散發著淡雅的清香,吃著棉花糖。小捷摟著小麗,用手指擦去她嘴角的糖沫:“寶貝,慢點吃,瞧妳,吃得像白胡子老頭......”
2、新婚燕爾
小麗學做小捷愛吃的紅燒雞,小捷從身後抱著她,小麗撒嬌:“討厭,讓人家怎麽做飯嘛!”不小心,雞燒糊了,小捷勇敢地吃了壹塊,“沒事,就當今天買了只烏雞,味道真不錯!”
3、柴米油鹽
婚後第三年,小麗下班進家,小捷躺在沙發上看手機。“老婆,晚上吃啥?”“妳怎麽不做飯?我又不是妳雇的老媽子!”“妳吃槍藥啦!愛做不做,不做我出去吃!”“砰”摔門而去。
4、期望需求
小捷回來,“老婆,剛才是我不對。小時候我媽總罵我,我壹看到女人兇就來氣。我買了妳最愛吃的魚香肉絲,趁熱吃。”“老公,今天領導批評我報表做錯了,我晚上給兒子餵奶睡太晚了頭疼,我不是故意的嗚......”
5、親密關系
小捷把小麗摟在懷中:“以後我給孩子沖奶粉,妳好好休息。”小麗的頭發早已剪短,兩天沒洗還有點味兒,可是愛和理解,讓他們更親密。
妳是小麗(理),還是小捷(解)?
《親密關系》8我們渴望建立真摯的親密關系,卻又害怕再度受傷。如何在“親密關系”中獲得自己向往的幸福?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我們當然可以把在“親密關系”中遇到的挫折、苦難、傷痛歸結於外因或他人,可是這樣往往是於事無補的,我們還是得不到我們向往的幸福,傷痛依舊無法痊愈。
就讓這本書帶我們壹起來了解“親密關系”的本質。
根據動機理論,人們的行為都是在其動機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換句話說,我們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某種需求。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顧、了解、支持或其他。
所以在親密關系中,壹切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了解這些行為的動機能夠更好的看清我們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批判性思維)
當我們遇到這樣壹個人,仿佛找到了那根丟失的肋骨,瞬間圓滿了。為了吸引這樣的人,我們必須假裝自己有那些需要那個人來彌補的特質。比如說妳想找壹個自信的人作為伴侶,那麽妳就會認為壹個自信的人是不會喜歡壹個特別自卑的人,所以妳在這個自信的人面前,就會盡量地去表現出自己自信的壹面。
我們需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自己心中有足夠的愛。有需求就會提出要求,想把他們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然而不管我們多努力地運用暗示或明說的道理,試著讓伴侶“變得更好”,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我們行為背後的需求,並不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愛。
如果妳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妳就能在自己內心深處找到妳真正需要的事物。擺脫了需求的束縛,妳就能感受到純粹的愛。另外,學著接納妳的伴侶,也能讓妳學習到接納本來的自我,而不再認為妳需要什麽來讓自己變得完整。
如果我們執著於期望和要求,那麽,我們尋覓真愛的任務註定會失敗。妳終究會發現,妳的需求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憤恨。
我們都應該思考,為什麽會感到失望和憤恨,是什麽沒有被滿足,而這些都是壹定要被滿足的嗎?有沒有別的辦法。
每段親密關系都會遇到困難,而每個問題的背後,都伴隨著某種情緒的傷痛。就是這種傷痛,導致爭吵、批評或相互指責。
如果我們遇到困難卻縱容自己任意發怒,這將會導致兩人的感情漸行漸遠。
從表面上看,爭執的雙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對的立場,但事實上,所有的爭執都起源雙方***同的痛。只要能察覺彼此的問題,他們就能化爭吵為理解。(覺察他人)
絕大多數的親密關系都會讓人有些失敗的感覺。如果妳把伴侶當作滿足妳個人需求的工具,那妳很快就會覺得要不是自己選錯了人,要不就是愛的火花已經熄滅。
但如果妳把親密關系當作學習無條件的愛的途徑,那麽妳的決心能讓妳渡過難關,體驗更美好的快樂和親密。而這個階段中,潛意識中的陷阱無數,而妳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費。而要突破這些看似固若金湯的障礙,我們必須學會“穿墻而過”的藝術。(內醒,覺察自己)
內省通常被看作親密關系中最醜陋的階段,因為妳覺得伴侶不再像從前那麽迷人了。妳已經習慣了用壹套固定的方法來對待彼此及處理不斷浮現的老問題。
在這個階段,親密關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讓妳滿足,妳可能會感到難以捉摸的倦怠感,無聊,過度的幻象,上癮的行為變本加厲等,而且還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麽都不能改變現狀。這些無形的墻,讓妳痛苦萬分。
如果妳現在或將來身處此種情形,妳必須非常謹慎地選擇回應的方式。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但我們可以選擇“穿越”障礙那麽如何“穿墻而出”?
在親密關系中,有很多的“墻壁”包圍著我們,要如何才能“穿墻”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監牢呢?雖說親密關系是沒有公式的,但還是有壹些原則是***通的:
1、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問題的框架。妳必須得突破自己的認知,先得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
2、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就是當妳解決了壹個問題,並不僅僅解決的是洗碗或電費的問題,而是妳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問題。
3、妳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妳內心世界的投射。
4、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負責。婚姻生活是妳壹個人的事情,是妳壹個人面對自己的內心,調整自己的狀態,然後了解自己內心的這個缺口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別人。
5、自由並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就是能夠問出壹個好的問題,能夠發現親密關系當中到底有什麽問題。找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更加接近自由。
6、沒有什麽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就是壹切的東西,只要妳用愛來對待,用愛的方法來解決它,就壹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親密關系》9年輕時,每個人都壹刻也不得閑,都在忙碌都在追名逐利。可是,當我們追逐的某個自以為很重要的目標達成之後,這個目標便顯得壹點兒也不重要了。於是,我們又轉而追逐下壹個遙遠的目標。
不管我們有沒有達成追逐的目標,很少有人停下來問問自己:這些目標到底值不值得我花時間去追逐?
年輕時,“做事”就是我們全部的生活,因為只有那樣,我們才覺得自己有用、有重要性,人生也才有目的,但我們還是常常感到空虛。
但是,自古以來所有的聖賢之人壹直在嘗試告訴我們壹個道理:“重要的不是妳做了什麽,而是妳是什麽樣的人。”
在精神導師馬哈拉吉年輕時,有人問他英文中最重要的字是什麽,他的回答是:“允許”(LET)。在說這話的時候,他壹定早已突破親密關系的墻壁,體驗過“墻外的生活”,因為靈魂關系的關鍵,正是“允許”。
當然,這不是要我們整天呆坐著無所事事,而是要讓我們明白:我們所做的事,應該是聽從心的引導而做的事。如果我們能明白“允許”的道理,那麽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出自靈感、創造性的想法,以及啟示。
“為做而做”與“允許”之間,生活的質量有很大的差異。“允許→→接受→→容納→→愛”,這是我們愛自己、愛家人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靈魂關系中,我們所要練習的不是做事,而是允許。溝通不再依循公式來進行,而是讓我們心中的直覺、靈感以及揭露真正感覺的明燈來做我們的引導。
《親密關系》10最近終於把《親密關系》這本書讀完了,從打開到讀完用了差不多壹年多的時間。估計是我讀的時間最長壹本書了,上次讀《金字塔原理》用了小壹年時間。
親密關系的重要性
人這壹輩子,會遇到很多人,會有人陪妳壹段時間,然後各奔東西,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認識很多人,有些會成為我們的朋友,有些會成為閨蜜或者哥們。但是最後會發現真正能壹起走很長時間的人,真的很少,甚至我們經過很長時間也遇不到互相欣賞的戀人。我很困惑,為什麽我們會是這樣子,是我們聯系不夠緊密,還是壹起吃的飯次數比較少。
我們覺得和自己有關聯的人正常社會交往變得必不可少。為滿足歸屬需要,我們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維持親密的人際關系,我們還期望與那些關心我們的人交往和溝通。
吸引力的秘密
吸引力的基礎是壹種獎賞。和他人會給人愉悅,如果他人給予我們大量的興趣和贊許,我們就會對這種關註和接納感到非常高興。而這種能夠給我們提供的獎賞越多,對我們來說吸引力就越強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人們更可能喜歡和結識更臨近我們的人,因為臨近常常能夠導致熟識,而熟識又引起喜歡。
禮尚往來,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對方是否接納自己,是大多數交友時思索的重要問題,而對方也喜歡妳的時候,妳會發現自己值得被愛,從而找到自己的價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喜歡與我們想象的人。如果我們能遇到和我們剛好相像的人,與我們同樣的背景,興趣和品味,也會令人感到愉悅快樂。
溝通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是因為聯系少而慢慢疏遠,有些是因為吵架而開始互相詆毀,有些是因為聊不到壹起,交往是兩個人的事情,也有可能對方犯了壹個妳無法原諒的錯誤等等。
感情的建立和積累需要漫長的打交道,但是摧毀感情基礎,卻有很多道理。所以感情這個東西是個脆弱的東西,有時候不堪壹擊,說錯壹句話就可能友誼的小船就翻了。
寫到這裏我也不知道怎麽寫了,可能經歷的還是不夠,很多地方還沒消化,只能先這樣了。以後有新的感悟,再進行補充作者:曾永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