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戰爭中遭受了各種難以想象和難以言喻的虐待,大部分人在當時被折磨致死。
即使少數幸存者僥幸逃脫,也會傷痕累累,甚至終身殘疾。
在他們的煎熬中,他們期待著有壹天能回家。
然而,當他們歷經艱辛回到家鄉時,等待他們的不是同情,而是無盡的歧視、羞辱和排斥,這導致大多數幸存者對自己的經歷選擇了沈默。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現在幸存者寥寥無幾。
這些已步入八旬的老人的燭光已經漸漸黯淡。
中國5個省的20多位老人當年都有同樣的經歷。在漫長的剪輯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聯系在壹起。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2012導演郭克拍攝了廣西“慰安婦”幸存者魏少蘭和她的“日本兒子”的生活。當時中國僅有32名“慰安婦”幸存者。
2014年,健在的老人只有22個。為了盡可能地記錄這段歷史,郭克開始制作紀錄片《二十二》。
拍攝過程
影片拍攝於2014至14年7月,攝制組30余人,橫跨五省,拍攝全部22名幸存者。
在拍攝的兩個月內,導演采用了節制的拍攝手法,嚴格遵守老人的作息時間,在不打擾他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完成了拍攝。
此外,船員和身邊的親友也為老人送去了藥品、輪椅等物資和捐款。
在拍攝這部紀錄片時,郭克在半個月內走訪了22名“慰安婦”幸存者。
最後,根據他的身體健康狀況、表達能力和個人經歷,他挑選了四位幸存者,分別是湖北的毛銀梅、海南的林愛蘭、海南的李玫瑾和陜西的黎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