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求壹部電影名字(急)

求壹部電影名字(急)

勇敢的心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鬥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伯父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

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壹個安分守己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並遭殺害,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壹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壹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

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撼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誌對抗英軍。

〖電影幕後〗

[編輯本段]

幕後制作

《勇敢的心》是壹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14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

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壹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沈重壓抑、憂郁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壹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淒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淒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梅爾·吉蔔森除飾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導演,他在影片的結構上,也沒有忽視人們的欣賞心理。在刀光劍影鐵血爭戰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主題,讓人體會到英雄傳說的蕩氣回腸的鐵血柔情。這無疑為古裝歷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場。

《勇敢的心》同時也沒有擺脫好萊塢技術電影的框架,龐大的攝影隊遠度重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壹倍。所幸影片上映後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場。

壹句話評論

What kind of man would defy a king?

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His passion captivated a woman. His courage inspired a nation. His heart defied a king.

He who fought, fought for freedom.

壹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壹段纏綿而令人蕩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壹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精彩花絮

·因為壹些臨時演員在拍攝時帶了手表和太陽鏡,片中有幾個戰爭場面不得不重拍。

·梅爾·吉布森曾經接受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調查。因為他們認為在片中使用的道具馬是真的馬。直到吉布森的助手給他們看了記錄拍攝現場的錄像之後才將此事了結。

·許多場景都是在愛爾蘭米斯郡King John的城堡拍攝的。《紅壹縱隊》(The Big Red One)同樣在這裏拍攝過。

·華萊士的妻子壹開始叫瑪麗安,改成Murron是為了防止跟羅賓漢裏邊的人物重名。

·現實中華萊士家族的成員也在電影中出現,梅爾·吉布森還跟他們壹起生活並學習歷史。

·斯特靈戰役拍了6周時間,花掉了壹百萬英尺膠片(時長超過90小時)。

·吉布森答應派拉蒙他將領銜主演才得以拍攝這部影片。

·編劇蘭德爾·華萊士之前從沒聽說過威廉姆·華萊士,是他去愛丁堡時看到的壹尊威廉姆·華萊士雕像引發了創作靈感。

穿幫鏡頭

.

·華萊士的父親馬爾科姆並沒有在起義中被殺,英國人擄走了他另外兩個兒子,於是他跟英國人合作,當了外國漢奸。

·在片頭的旁白中提到,英王愛德華是個異教徒pagan。其實,pagan這個詞指的是不信天主教的人,當時的蘇格蘭人和凱爾特人仍然信仰他們自己的原始宗教,所以,他們不可能用pagan稱呼敵人。

·蘇格蘭男人到十七世紀才開始穿裙子。

·片中的藍底白十字蘇格蘭國旗是在華萊士死後才出現的。

·華萊士父親去世,壹個女孩送給小華萊士壹束花,這裏導演梅爾·吉布森加了個兩人手部的特寫,這個鏡頭顯然是後拍的,畫面裏出現的都是成年人的手。

·華萊士小時候和成年後都曾經用石頭砸過Hamish,但是,小時候他用左手,大了卻用右手。

·華萊士夫婦在小鎮和英軍發生沖突時,華萊士跳過屋頂逃生,大家可以看到他穿了件黑色內褲。可是,根據蘇格蘭風俗,男人在裙子下面是什麽都不穿的。

·華萊士帶領村民殺死領主後,所有人都滿身骯臟血汙,大力士Hamish的爸爸肩頭還插著壹支箭。下壹組鏡頭是華萊士妻子的葬禮,大夥兒都幹幹凈凈的,老頭兒肩上的箭也不見了。再下壹組鏡頭,這夥人重新滿身汙血,兩個人在幫那老頭拔那支剛才已經消失了的箭。

·第壹場大戰中,壹個英國弓箭手被騎兵打倒,他的頭盔掉了,下壹個鏡頭他再次挨打,頭盔再掉,等他終於躺倒在地,頭盔又回到了他頭上。

·第壹場大戰很明顯不是壹天拍的,至少不是壹次拍完的,有的鏡頭陽光明媚,地上有清楚的人影,有的鏡頭則相反!不過這些在這部片子裏面都不重要了,拿出來分享下而已!

·第壹場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華萊士斬斷壹個英國軍官的馬蹄。軍官摔下時,導演用了壹組不同角度的鏡頭展示這個過程,幾乎每次切換,軍官手裏的劍都會換壹次手。華萊士真是幸運,他遇到了英軍中最快的劍手,對方卻壹直在猶豫用那只手出劍。

·起義軍跟英軍的第壹場大戰就是斯特靈之戰,歷史上是在斯特林橋上進行的,當時周圍環境十分泥濘,英軍列成輕裝小隊過橋,遭到穿重甲的蘇格蘭人截殺,因此大敗。

·戰後,羅伯特·布魯斯遇到兩個哭泣的小孩,不要讓配音幹擾妳,註意他們的表情,其中壹個明顯是在笑。

·蘇格蘭軍隊在跟著布魯斯發動進攻時,壹個兇猛的蘇格蘭人用壹只手高舉雙刃砍刀沖鋒,同時用另壹只手拉著自己不太合適的裙子。

·在攻打英格蘭的戰鬥中,壹輛白色貨車從畫面遠處駛過。

·愛德華王把菲裏普扔下樓時,他在空中半翻身,根據鏡頭最後顯示的狀態,他應該是後背著地。可是當鏡頭切換到屍體時,他卻是趴在地上,在極短的時間極小的空間內完成了高難度的體操動作,真是了不起的最後表演。

·華萊士派起義軍戰士送幾個朋友上路,其中壹個只有壹句臺詞的人,說話操標準的南加利福尼亞口音。

·高潮的大戰中,華萊士率隊沖下山坡,他手中的武器時而是劍,時而是大斧,時而什麽都沒有。

·第二場戰鬥中,華萊士壹直手持壹把雙刃砍刀,那把刀十分神奇,幾乎有點碧血劍的味道,開始時刀上全是鮮血,戰鬥中還帶上了刀鞘,最後那些血不見了。

·蘇格蘭各路人馬開會,有個人誇華萊士,妳是個愛國者(patriot),根據韋氏大辭典,這個詞要到17世紀初才發明。

·在華萊士去刑場的路上,很多英格蘭群眾向他投擲食物和垃圾,但當他被拉出囚車時,他已經把自己弄幹凈了。

·記得殺死華萊士的那個劊子手嗎?雖然他壹直穿著件很土的破鬥篷,其實他是壹個穿著講究、品位超前的人,在他彎腰的那個鏡頭中,妳可以看到,他穿著壹雙現在仍很流行的橡膠底休閑鞋。

·片尾,鏡頭搖過觀看死刑的人群,所有人都望向壹個方向--那是副導演交待的刑場方向;只有壹個農婦直勾勾地盯著鏡頭。

·蘇格蘭風笛世到15世紀才傳入的,華萊士是1296年起義的,在他小的時候怎麽可能在葬禮上有風笛呢?

·華萊士就義的時候,那位蘇菲·馬索扮演的英格蘭王妃只有14歲,並且在法國。不知道華萊士在死之前怎麽可能和她有這麽壹段的。

·據說歐美許多歷史專家只看了此片10分鐘就挑出N處錯誤,不過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壹部優秀影片。事實上編劇蘭德爾·華萊士經過研究所得威廉姆·華萊士的史料並不多,劇本故事主要來源於15世紀蘇格蘭作家Henry the Minstrel的傳奇詩作。

獲獎經歷

第六十八屆(9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勇敢的心》BRAVE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