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汽車電影

汽車電影

歷史的洪流充滿對抗,百年汽車工業亦是如此。他們大多是為了權力而戰,或是因為屈辱的自尊而戰,甚至兩者兼而有之。雙方的地位和權力越高,就越能碰撞出經典的對決。比如1963?年,綽號“魔鬼漢克”的亨利·福特二世試圖收購法拉利,結果與意大利汽車制造商恩佐·法拉利——壹個強硬而固執的人——結下了多年的梁子。

2020年奧斯卡熱門電影《極速賽車之王》就是根據這個真實故事改編的,聚焦於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他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為福特制造壹輛全新的賽車,並最終在勒芒舉行?24?在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奪得冠軍,然後被福特“拼湊”出來的故事。

這部電影由克裏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主演,這對“惡業兄弟”曾兩次陪伴這位奧斯卡影帝。影片中兩人的外形輪廓分明,臉上字跡潦草,體現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男子氣概的體現。電影的原型故事也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屬於美國汽車制造業的黃金時代。

當時,財大氣粗的福特在美國的銷量很高,但其保守的設計和營銷無法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趁機搶占市場份額,這讓福特高管非常苦惱。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的孫子亨利·福特二世急於扭轉局面。福特汽車公司的高管告訴他,能讓年輕人瘋狂的性跑車是拯救公司的唯壹解藥。

這個想法很好。只有壹個問題。當時福特沒有跑車生產部門,他也不知道如何制造跑車。經典跑車福特野馬要到幾年後才會問世。那麽,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壹款超級跑車來拯救這家業績逐漸下滑的公司呢?

因此,福特高管決定采取壹種傾斜的方式,將目光投向在歐洲連續獲勝的法拉利。當時,孤傲清高的法拉利因多年在球場上的廝殺而出現巨額赤字,瀕臨破產。福特立即做出了決定,並派出了壹個豪華的律師團隊前往意大利,決心以654.38+08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法拉利。

福特的目的是通過吞並法拉利的賽車隊,在各大賽場壹騎絕塵,間接提升福特品牌的知名度。今天,這種做法可以被理解為主要汽車公司願意刷新新的北圈速度並在03年的WTCR戰役中領先的原因。

盡管福特的小算盤打得很響,但法拉利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可不是什麽好收成。恩佐是壹名熱愛賽車事業的前賽車手,他不願意放棄對車隊的控制權。他告訴福特的代表,他永遠不會接受福特希望控制車隊的條款,也不會將自己職業生涯的努力賣給“壹家在破舊工廠生產醜陋汽車的破舊公司”。

有傳言說恩佐·法拉利甚至侮辱了亨利·福特二世,說他遠遠落後於他可敬的父親。然而,恩佐·法拉利的強硬態度使福特花費了9個多月的時間,所有費用花費了近100萬美元,最終以恥辱告終。

不僅如此,精明的恩佐利用與福特的聯系提升了品牌價值,為隨後與菲亞特的收購談判攢足了籌碼。嚴重到連商戰小說都不敢這麽寫。福特二世大怒,命令下屬不惜壹切代價造壹輛賽車!壹輛比法拉利還快的車!壹輛能在法國勒芒贏得冠軍的賽車!而這也是“福特VS法拉利”傳奇的開始。

為了在短時間內幹掉法拉利,福特不惜代價開發了經典的GT40。搭載4.2升V8發動機,車身高度低於1米,擁有子彈般的流線型車身,可以輕松突破320 km/h的最高時速。

然而,磨刀霍霍的GT40在比賽中表現糟糕。在帶到法國勒芒的三輛汽車中,沒有壹輛帶回來完整的車身。競爭對手法拉利輕松包攬前三,再次羞辱福特。

接下來,是電影預告片中“90天擊敗法拉利”的開頭。1964年,福特GT40在法國勒芒的壹次失敗給了美國傳奇賽車手謝爾比壹個談判的籌碼。不僅說服福特二世繼續砸錢,還獲得了車隊的控制權,他的黃金搭檔肯·邁爾斯成為了福特車隊的王牌賽車手。

“兩兄弟”很快分析了上次失利的原因,並對福特GT40進行了大量改裝。可以說,最終的成品車除了外觀之外,基本上改變了內部器官。車隊核心的車手位置交給了當時參與車輛調校的邁爾斯。隨後,福特車隊壹舉奪得多項重大賽事的冠軍,在1966的法國勒芒,“福特VS法拉利”的終極之戰即將打響。

然而,這場比賽的真正敵人不是法拉利,而是我們自己人。比賽進行到壹半時,正在奮力追趕法拉利的福特已經報廢了八輛賽車中的四輛。膽小的福特高管壹再幹涉車隊的戰術計劃,以防止上壹屆所有賽車因故障而退役。只有邁爾斯無視禁令,充分發揮了賽車的潛力,大大縮小了與法拉利的差距。最後,在他的領導下,福特重新奪回了領先地位。

在這之後,當勝利迫在眉睫時,福特高管高興地提議,遙遙領先的邁爾斯應該放慢速度,與後面的兩輛福特保持同步。齊頭並進沖過終點線的場景無疑會帶來很高的人氣,車隊對高層的命令非常反感,尤其是謝爾比和邁爾斯。但當寶貴的個人榮譽記錄與被綁架的所謂團隊榮譽發生沖突時,邁爾斯只能被迫選擇後者。

結果,賽車界最臭名昭著的醜聞發生了——1966,三輛GT40賽車同時沖向終點線,似乎決心減速並壹起到達終點。但由於高起跑線和高層的愚蠢決定,邁爾斯與冠軍失之交臂。邁爾斯沒有生氣,而是大方地向獲勝者表示祝賀,他被外界認為是無私的,為球隊貢獻了壹生中最豐富多彩的時刻。更尷尬的是,導演並沒有讓故事到此結束,而是選擇繼續講述邁爾斯在兩個月後的賽車測試中喪生的故事。我只想感嘆,為什麽屬於男人的浪漫故事總是在燃盡後以消亡告終。

雖然《飛車之王》不是壹部簡單的勵誌電影,但回放歷史極致燃燒的賽車場面占據了影片的大部分時間,可以讓觀眾的情緒接連達到高潮,但從高潮跌落的過程更令人心疼。在商業利益和理想主義的碰撞後,後者似乎輸了,但這也是影片最巧妙的地方,它將壹場失利變成了壹曲英雄贊歌。

說到底,妳可能對賽車不感興趣,但我們仍然希望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能讓更多人知道肯·邁爾斯和謝爾比的貢獻。它們深刻地影響了賽車屆乃至整個汽車行業,以至於法拉利在福特奪冠後被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F1上,從而創造了F1中法拉利的傳奇,可以說是蝴蝶效應。

作為壹個汽車愛好者,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的標題顯然更適合謝爾比和邁爾斯的傳記。只是沒人知道這個名字。畢竟賽車行業很小,電影也是賣錢的,所以福特VS法拉利只能作為壹個噱頭。但縱觀整個電影情節,不要低估或唾棄野心勃勃的亨利·福特二世。這其實是電影效果,不要太主觀。如果沒有他發明T型車裝配線的決定,就不會有今天的福特,如此完美的汽車工業和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家用車。

最後,我要向肯·邁爾斯、卡羅爾·謝爾比、亨利·福特二世和恩佐·法拉利致敬。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