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村戲》觀影感。

《村戲》觀影感。

《村戲》是2017年最佳華語影片之壹,有幸在濰坊看到點映場,並聆聽了小夥伴們的精彩分享,很期待它能夠公映,好讓更多人能夠看到如此精彩的影片。

《村戲》的電影宣傳海報上,導演鄭大聖寫了這麽壹段話:“我的創作意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妳有可能延伸的思與想”。相信每壹個觀影者都不可否認,它確實是帶給我們關於人性社會與生活的深刻思考。

《村戲》改編自賈大山的三部短篇小說《村戲》《花生》《老路》,整部電影采用黑白色調,劣跡斑駁的老房,泥濘不堪的羊腸小道,樸實憨厚又盡顯人性本質的農民將我們帶入到了1982年國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的“農村大戲”中。

壹.影片梗概

電影分兩條主線穿插進行,壹條為1980年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村民期待分地包產到戶,王支書強令恢復老戲演出,迎接領導以實現首批試點,由此而引發的利益沖突與情感糾葛。此時王奎生瘋了已經十年,但最終《打金枝》這場村戲也沒有看到,倒是由此所折射出的人生與人性的大戲卻躍然紙上,“村戲”的內涵更像是為呈現壹場瘋狂的人性自私與醜陋的大戲。另壹條主線為1970年,述說王奎生是怎麽壹步步被自己在內的集體大眾所逼瘋的,作為壹個老實巴交,恪盡職守的看青人,他的無意恐嚇將到地裏偷花生的親生女兒致死,這種本該帶著唯有自殺方可放置的愧疚與悲痛情感,卻被當時“保護集體公***財產,敢於大義滅親”的至高無上榮譽所裹挾,村民眼中唯有救濟糧,哪還有基本的“人性”可言。為了回饋王奎生“反人性”的付出與犧牲,村支書讓他負責看管村裏最好的九畝半,但“瘋子”卻無形中成了維護不公平秩序的“罪人”。十年之後,當瘋子慢慢不再瘋,他卻發現身邊全是希望他永遠瘋下去的“真瘋子”。十年之前,為了救濟糧,妳不能瘋,而且還要披紅戴綠地接受“大義滅親”的表彰;十年之後,為了我們分地,妳必須要瘋下去,而且還要離開生妳養妳有著“花生圖騰”信仰的壹方水土。像“緬懷”和“紀念”瘋子所做出的犧牲,這種事情,只在我們需要妳的時候,做做就好。

二.瘋子的“瘋”與“不瘋”

關於人性的善與惡,世人已經探討許多,人性當中與生俱來的貪婪與自私,我們往往很難直面去探討。作為壹個教育工作者,堅持的是孟子所講的人性本善的原則,因為唯有這樣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有所指向的,每個人都可教正是基於人性本善這樣壹個教育信仰。同樣在海報中還有句話:“沒有壹個壞人,也沒有壹個無辜的人。”影片中每個人的行為都不足以用壹個壞人來界定它,妳不能保證當妳所處那個時代,妳能堅定認為自己不這樣做,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性和集體性合謀是我們所無法用簡單的壹句“人要善良”所能解釋的。

回憶線與線實現交叉敘事,為我們清晰地展現了王奎生瘋子悲慘的前半生,也註定了他後半生的灰色基調。

王奎生為什麽會瘋呢?是基於:黑白顛倒的價值觀綁架,恥辱與榮譽兩極顛覆的人性扭曲,讓悲劇變“喜劇與戲劇”的命運摧殘與折磨。從現實層面來講,失女之痛,乖巧可愛的女兒,饑餓難耐也不會用小手去動眼睛盯了無數次的老爹的飯菜,偷花生吃卻被老爹無意的恐嚇導致窒息死亡。女兒死在自己手中,這種切膚之痛,這種悲痛與愧疚,在他拿槍指向自己的那壹刻盡顯無疑,但妳的情感表達必須聆聽大眾需求,在那個需要英雄走向神壇服務大眾的時候,妳必須要成為英雄,他的心痛不已無人顧及。在她送女兒送的時候說,永遠不要回來,因為他認清了人世間黑暗與陰森,讓女兒再也不要回到這樣悲慘世界。

更重要的是“榮辱,悲喜”綁架裹挾下的無助與絕望。因自己的過錯,導致女兒的死,這是他壹生的痛,是他壹生追悔莫及揮之不去的悲劇,但被村民塑造成為大義滅親,保護國家集體公***財產的典型。想象壹下,這是壹個多麽瘋狂與泯滅人性的年代,集體,群體性的情感失憶與謀殺。想必那壹刻王瘋子不得不瘋,因為人性中本有的血肉親情與正義之道不可磨滅,他說服不了自己,只能逼瘋自己。

曾經因為自己的犧牲,他成了英雄,他沒變,如今成了卻成了罪人。村民親自把他塑造為英雄,又親自把他從神壇上趕下去。為為了利益可以毫無人性,可以不擇手段,可以忘恩負義,瘋子沒有變,誰變了呢?世道變了,為利為己之心沒有變。

“瘋子”的“瘋”看起來是以個體的“瘋”,反映的確實群體的瘋狂。當王瘋子被五花大綁坐在去往精神病院的車上,他悟了:“彩雲,回來吧,爹爹給妳洗洗臉。”那壹刻,他再也不能掩飾十年來對女兒深埋於心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再也不能容忍自己迎合集體“服務”需求去做那個有悖內心的“花生”衛士~民兵連長王奎生。被送走的那壹刻,更像是壹種解脫,終於可以到壹個不壹樣的世界,期待在哪裏可以抒發內心,失去了就是會痛,人之常情不可阻擋,此刻,他呼喚女兒的歸來,更像是期待壹種團聚,他終於可以像個真正的父親壹樣去愛自己的女兒,去表達愧疚與悔恨,終於有了喘氣的空間和自由,諷刺的是,這種自由卻只能在即將到達的精神病院裏獲得。進入“精神病院”的王瘋子卻“不瘋”,那個時代與人性黑暗背景下的社會更像是壹個“真正的精神病院”,此刻,我們壹直走在走向痊愈的路上。

三.對小芬人物形象的感觸

在整部影片當中,小芬的人物形象非常豐滿真實與純粹真摯,可以想象在那個年代,她能夠做到不隨眾人屈辱,怪罪,謾罵王瘋子,反而能夠基於人性最純真的情感去理解,包容,維護和保護壹位長者,不趨炎附勢和屈從權勢,她所塑造的正面形象與他爹老鶴所代表的無視兄弟情義,精明算計,心狠手辣的村民集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盡管十年之前的事情她並不知情,但能夠做到,對壹個從小陪伴自己成長的壹個長者的基本的人性尊重和全力維護實則難能可貴。他對王瘋子兒子樹滿說:“我不嫁壹個打自己爹的人”,可見她是壹個視血肉親情為至高無上的人。在村民捆著王奎生去精神病醫院的時候,她怒吼說:“奎生叔是人不是牲畜,妳們不能綁著他。”這體現了她對人性尊嚴的尊重。當她說:“我要跟奎生書和樹滿壹起包下九畝半種花生。”足以體現壹個具有獨立與擔當精神的女性形象,即使是放在當今社會也是少的深明大義者。當她說:“沒有解不開的疙瘩。”體現了她“即使面對再不同,再嘈雜,再多樣的觀念,人群與社會環境,她依然可以保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壹種寬容和大度,保持對真善美的追求。同時他對樹滿真摯的情義和欣賞完全不顧及當時所推崇的“人高馬大善勞作”擇偶標準,不功利不世俗,堅持內心信念,滿滿的正能量。

於我們而言,我們要拼盡全力去維護真善美的文明與秩序,即使在某壹刻我們做不到像小芬壹樣去批判不公,保護和維護弱者,即使無奈改變大勢,我們至少要做到不參與到集體性無意識與盲目性的傷害與攻擊中,無論外界境遇如何,要依然保持對人性的尊重與美好情感的追求,無論何時,始終保有基本的獨立思考精神。“因為世界上只有壹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