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 相關圖片 編輯詞條專家發言消歧義 參與討論 所屬分類: 內地明星 導演 演員 電影 編劇
胡金銓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美術師。出生於北京,原藉河北邯鄲。受母親工筆國畫師劉慶雲的影響,從小喜愛繪畫,曾就讀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繪畫專業。
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華影業公司廣告師、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美國廣播公司制片人、編劇。1958年進邵氏公司當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1963年與李翰祥合導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此後自編自導武俠片。19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成名。他還在自己編導的影片中多次兼任美術設計,他在臺灣還舉辦過個人畫展。
目錄
基本資料 職業生涯 成長經歷 電影藝術生涯 登峰造極 基本資料 職業生涯 成長經歷 電影藝術生涯 登峰造極 壹代名導的思想 相關評價 演員作品 導演作品畫 編劇作品 相關詞條 資料參考[顯示全部]
胡金銓-基本資料
年輕時期的胡金銓
姓名:胡金銓
英文名:KingHu
性別:男
生日:1931年04月29日
逝世:1997年1月14日
籍貫:北京
猝逝:臺北
職業:編劇,導演,演員
胡金銓-職業生涯
胡金銓獨立編導的《大地女兒》
1949年移居香港。
1952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任美工,
1954年出演第壹部影片,
1958年進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演員,
1959年開始任李翰祥的副導演。
1964年獨立編導影片《大地兒女》,此後執導了《大醉俠》1964年
《龍門客棧》DragonInn年,
《俠女》ATouchofZen年等新派武俠片,在港臺和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
1972年執導的《俠女》在情節與傳奇中加上了特務式的追打暗訪增加了懸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劇武打,帶有濃厚舞蹈格式,他還試圖在中國的“禪道”中揉進“劍道”表達自己發揮的“禪學”思想。被外國影評人稱為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是壹部揉和動作、懸念與文藝氣質的電影。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綜合技術獎。
胡金銓
1978年他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壹。
1965年因《大地兒女》獲第四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1967年《龍門客棧》獲第六屆臺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1979年執導《山中傳奇》LegendoftheMountain,獲第十六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美術設計獎。
1983年因《天下第壹》AlltheKing'sMan獲第二十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服務設計獎。
80年代作品風格多樣,有現代喜劇片《終身大事》TheJuvenizer。
古裝歷史片《天下第壹》AlltheKing'sMan。
胡金銓工作照
1983年執導的《大輪回》TheWheelofLife獲意大利科幻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屆臺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
1990年執導《笑傲江湖》Swordsman被選送第三屆香港電影博覽會展映。同年,被臺灣《世界電影雜誌》評為十大華語片之壹及該年度臺灣十大賣座片之壹,還送往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展映。
1992年執導《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送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龍門客棧》被選入金馬獎30周年精選名片回顧。作為國際知名導演他曾出任過希臘、馬尼拉、臺灣金馬獎等電影節的評委。他的電影美學在《俠女》壹片中形成,因而被譽為港臺電影史上最早的聞名世界的電影巨匠。
胡金銓-成長經歷
1975年胡金銓站在嘎納獎臺上
1931年,胡金銓出生於北平,他的祖父胡景桂曾出任清朝監察院禦史,而父親胡源深早年則留學於日本京都大學,回國後在河北井阱煤礦當技師,民國時期則轉行經營起了面粉廠;胡金銓的母親擅長工筆國畫,小時候胡金銓則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從師練習國畫藝術。童年的胡金銓就已經非常喜歡戲劇藝術,尤其沈迷京劇中的武戲,少年時代的他經常偷偷溜到湖廣道或廣德樓去蹭兩場大戲看,甚至還被家裏人發覺,挨了壹通板子。
少年時代的胡金銓,就讀於北平匯文中學,學校的教育傾向於傳統的古典文學,而自小就在父母督促中研習古文的他,自然也就對所學所識駕輕就熟。然而除了自身學業之外,胡金銓的玩心似乎也更甚壹些,平日裏對文史書籍、古典文學涉獵得太多,就尋機到戲園子裏找找樂子,不光是與大多紈絝子弟壹樣談花論鳥、揣摩昆曲、雜說兩句文武場,甚至還溜到八大胡同去聽外省藝人唱的河南戲、陜西梆子。而最甚者當數聽書,壹有機會不光要與三兩好友結伴溜到湖廣道去聽說書藝人評夕講古,聽不過癮就再跑到天橋滾地場去聽江湖藝人“圍棚子”、“撂地”。有壹次,因為說書藝人口誤連連,總是將漢光武帝劉秀的名號說成劉皇叔劉玄德,胡金銓就帶起頭來給人家哄場,結果被幾個地班子裏收買的流氓揪了出去挨了壹通修理,不光敲詐去了身上的銀圓,鼻梁、眼眶也被打得又紅又腫,回到家裏還沒等訴苦,又讓家裏人狠狠地教訓了壹頓,可謂是倒黴倒到了家。
胡金銓
在到茶館裏與書友相互切磋的過程裏,胡金銓得知了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在民間的深遠影響。事實上胡金銓的父親就有還珠樓主神怪武俠的很多手抄本,甚至他家還與還珠樓主有著前輩的世交,胡源深自己也曾親自拜會過這個擅寫神怪的奇人,而且也多次在家裏設宴款待還株,沒曾想,自己的兒子居然也私下裏也開始去拜會這個老怪物。還珠樓主的性格很是古怪,壹般很少開口給人講神怪武俠故事,尤其是有小孩子時,更是不輕易造次。惟獨他自己常年吸食鴉片,養就了壹身“阿芙蓉”癮,所以破例開聲往往也都是犯了煙癮,壹邊雲山舞繞地吸煙,壹邊海闊天空地信口由韁。少年時代的胡金銓在家裏明裏不敢見還珠,也不敢輕易走進客廳公然去聽他閑扯,只是偷偷站在門外聽上壹兩句而已。後來,入了迷,就背著家人跑到還珠家裏,央求還珠講上幾段。結果還珠並不搭理他,只是隨聲敷衍幾聲客套話,就打發了他。結果胡金銓回家就動了腦筋,居然想到了還珠的有吸鴉片的癮,每次還珠被請到家裏時,家裏人總是給他預備上壹小包作為籌禮,結果胡金銓也效仿起來,偷了家裏的鴉片,帶到了還珠家。
這樣壹來,胡金銓才真正在還珠的熏陶下開始狂熱迷戀起了武俠文學,當年或許只為了壹時興趣,貪戀故事中的聲色犬馬,誰曾想幾十年以後,他自己開始以武俠電影宗師為名、為業,以武俠文化的造詣開創中國電影的壹個時代。
胡金銓-電影藝術生涯
胡金銓與把兄李翰祥
1949年,內戰結束後,胡金銓只身赴港,剛開始時由於人地生疏,為了謀求生計,他自己也只能挑揀薪水低廉的兼職工作,同時為電影公司畫廣告招貼和給人補習英文的,其間也到過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校對。在給電影公司畫廣告海報的過程中,他的創意與畫風受到了壹些電影從業者的賞識,1951年,21歲的胡金銓在蔣光超的引薦下跨進了電影的門檻,進了大片場,進入費穆主持的龍馬電影公司畫廣告,隨後轉入長城電影公司美工科,在萬籟鳴兄弟領導下從事電影美工,為《壹板之隔》(1952)和《壹家春》(1952)等影片充當任道具、繪圖與設計美工職務。結果他嚴謹而細膩的美術天分,以及豪爽的個性得到了業內的壹致認同,很多電影人都對其青睞有加,並私下裏邀其講壹些鮮為人知的野史段子,以及那些在香港難得聽到的神怪武俠誌異。
胡金銓
1954年,人緣極好的胡金銓在壹些電影人的大力推薦下,開始了他的演員之路,初次亮相是在嚴俊導演的《笑聲淚痕》中,有個戲分不大的客串演出,其後又在大導演李翰祥的電影中頻頻飾演角色,以致被人戲稱作“最佳男配角”。胡金銓與李翰祥都有著北京的生活經歷,也有著相同的文學愛好與欣賞意趣,既是同鄉、趣味相投、又是同僚,當然就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在香港影壇已經頗有聲望的李翰祥開始大力幫助胡金銓,令其在短短數年裏在業內走俏,並壹手提攜胡金銓編導了戲曲片《玉堂春》,從此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笑傲江湖
在1956年進入邵氏影業公司之前的短短幾年光景裏,胡金銓曾先後出演影片《雪裏紅》、《長巷》、《三姊妹》、《小情人》、《全家福》、《江山美人》、《後門》、《燕子盜》、《武則天》、《花團錦簇》、《萬花迎春》等多部;還主演了影片《馬路小天使》、《妹妹我愛妳》、《兩傻大鬧攝影場》、《安琪兒》、《妙手回春》、《擦鞋童》、《畸人艷婦》、《壹樹桃花千朵紅》、《隔墻艷史》、《福星高照》等10部;與此同時,在《有口難言》、《金鳳》、《倩女幽魂》、《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影片中擔任助理導演或兼演出;另外,除了編寫《花田錯》、《山賊》等電影劇本外,還編劇兼執行導演影片《玉堂春》。
天下第壹
這壹時期,胡金銓輾轉於龍馬、長城、永華、軒轅、亞東、亞洲、新天、東方、清華、電懋、海燕、四維等多家影業公司,先後得到費穆、萬籟鳴兄弟、朱石麟、李萍倩、陶秦、嚴俊、李翰祥、蔔萬蒼、羅維、嶽楓等著名導演的影響、指點和引導,並與李清、韓非、夏夢、林黛、王引、陳燕燕、李麗華、樂蒂等著名演員合作,廣泛地接觸和學習各種電影技巧;為了充實自己,胡金銓還涉獵顧仲彜、張駿祥和黃佐臨等戲劇、電影家的理論書籍,通過俄譯英的文本壹遍壹遍地閱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電影大師的著作。可以說,1951年到1964年間,是胡金銓作為壹個刻苦、勤奮而又頗具才情的電影青年,全面掌握電影技藝、深入感受電影文化並醞釀自身突破的重要時期。
1965年,胡金銓執導了自己首部電影《大地兒女》,因為是有關抗日的敏感題材而在新馬地區遭電檢刪剪,但卻在臺灣地區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與商業收益,並在當局的推薦下成為第壹批受到政府鼓勵發行的外埠政宣電影。次年,胡金銓拍成了經典武俠片《大醉俠》,他真正的電影風格開始顯露崢嶸。《大醉俠》借鑒日本武士電影以及西部片的精華,融會了中國山水畫意境,形成了胡金銓獨特的電影美學,開啟了新派武俠片潮流,影片壹經上映,就在港臺地區賣了個滿堂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光是捧紅了武俠名旦鄭佩佩,也使得自己的地位迅速標升,成為邵氏電影的壹代宗師,並將從前流行於香港電影界的神怪武俠潮流成功轉行,為新派武俠電影開創了壹個新的紀元。
胡金銓-登峰造極
大醉俠
影片《大醉俠》有著成熟的美術造詣以及中國傳統戲劇的諸多風格引借,無論是人物的亮相、裝束、動作都受中國傳統戲劇“文武場”的影響。胡金銓自述說“許多人以為我拍了很多武俠片,其實不然,我對武術壹點都不懂。我拍的動作完全是從國劇中借來的,我的武打動作是將舞蹈、音樂、戲劇合而為壹,我把戲劇動作分解,並且想盡辦法讓它在電影中達到最驚人、最突出的效果。”
1967年,胡金銓拍完《大醉俠》掀起邵氏的“彩色武俠世紀”之後,隨即就在自己的電影制作成本以及制作習慣等環節上與邵老板鬧開了矛盾,後來不可開交之時,就假借受臺灣電影人沙榮峰的邀請,而離開了邵氏電影機構,去往臺灣國聯電影公司尋求發展。到了臺灣後,由於先前的《大地兒女》曾為胡金銓在臺灣電影界樹立過良好的口碑,所以沒有存在信任危機與發展桎梏的問題。當時臺灣媒介還對胡金銓的到來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期望他能夠為臺灣電影界帶來壹些更為成熟的藝術創意與商業經驗。
1967年,胡金銓在短期之內就拍成《龍門客棧》,上映之後掀起武俠狂潮,不但在臺灣創造了新的上映、票房的奇跡紀錄,更打破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票房記錄,在港臺、韓國和菲律賓等地引發觀看熱潮。這種現象是臺灣電影壹直以來都不曾有過的輝煌,尤其是在武俠電影題材上能擊敗香港邵氏電影機構,則更讓人感到無法想象。
《俠女》
此後,胡金銓花費3年時間拍攝了中國武俠電影史上鴻篇巨制——《俠女》,拍攝周期之長,耗費之巨大,都在當時令人無法企及。影片1972年才公映,但商業狀況並沒有達到想象中那麽火爆,自此胡金銓武俠電影開始受到質疑,評論界也在臺灣電影新壹輪的文藝片浪潮中很快講其遺忘。但壹直到1975年,影片《俠女》時隔三年之後才不得已參加海外影展,以求外埠商機,不想卻獲得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自此胡金銓也成為首位獲得國際承認的中國電影人。獲獎之後,《俠女》引發臺灣媒體的大範圍評論,開始不斷研究電影的藝術成就,稱其為中國電影開先河、爭光榮的歷史巨作。在這樣的輿論熱度下,影片得以被重新上畫,結果重新上映後的票房收益立即激增起來,為胡金銓贏得了難得而意外的發展契機,並在同年裏,重新找到了機遇拍攝了武俠電影《忠烈圖》。
1978年,胡金銓當選為英國出版的《國際電影年鑒》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壹。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壹位獲得國際學術界承認的電影人,並開始自成壹家,以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嚴謹的作風進壹步影響世界電影的美學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壹代宗師。
胡金銓-壹代名導的思想
胡金銓
在胡金銓的的武俠電影裏,背景年代多半都是五代十國、明朝中後期以及元代末年等中國歷史上外敵入侵、內亂加劇的特定時期,大漠塞外的“客棧”或深山裏的“寺廟”,則是胡金銓武俠電影恒常不變的故事場景。反派角色,多半都是倭寇以及太監等等,他們不僅僅是壹個個“惡”的化身,而且是威脅“國”之完存的罪魁禍首。這樣的情節結構,不由得讓我們想到了胡金銓思想中的俠,他們都是什麽人?還是韓非子筆下那些“以武犯緊”的強人嗎?還類同於夜半飛去“贓官”之頭顱的劍客嗎?想來都不是,胡金銓思想裏的俠,尚只是壹些忠臣烈士之後,盡是些精忠報國之義士。仰或是為了經書、法理而降魔衛道的高人,他們身負著家國的責任,背負著民族的榮辱興衰,俠,只是他們的壹個外衣而已,他們更等同於“五四運動”後滿腔熱血夢想報效祖國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在壹個時代的更叠裏尋找著理想,再在理想的破滅中宣泄言誌。
胡金銓和晚輩徐克交談
胡金銓的心理結,是種在了離鄉去國的憂郁之間,這等同於那個時代的壹些漂流在外的知識分子壹貫的心意結。《俠女》故事發生的地域是“靖虜屯堡”,而《龍門客棧》和《迎春閣之風波》也是在邊境客棧發生,這無外都是在闡述自身的文化遭遇,以及身不由己的漂泊宿命。像《俠女》中的顧省齋、《山中傳奇》的何去青壹樣,胡金銓也是陷於亂世隨波逐流的渾沌書生,原本自覺性很低,但他為了生活,卻也曾在香港為出版業翻譯過佛經,這壹點遭遇,事實上與影片《俠女》、《山中傳奇》中替伽耶山海印寺抄寫《大手印》經書的何去青很像,事實上這也更接近於他自己的身世影射。當何去青到達鎮北屯堡的鬼域之後,誤墮色欲羅網,無心抄經,亦差點性命不保。這更加說明了這個“鎮北屯堡”的事實背景,影片中的這片地帶是個無人地帶,只是壹些孤魂野鬼的棲息地,這是不是就是暗指被稱為“收容地”的香港,也或就是那因失德、失信而丟掉疆域的臺灣“臨時”當局?壹個“臨時”的口號,更像是壹個給鬼聽的頌經壹般,而仍舊沈迷於舊有時代醉生夢死,幻想反攻回歸的壹群政客,以及那些夢想破碎被禁錮了思想的文化移民,是不是更等同於那些不得超升的鬼魅?《山中傳奇》和《俠女》,都是胡金銓的自我思想宣泄,他對“鎮北屯堡”的失望,事實上也就是他對自身漂流寄居的某棲息地的失望,傳達的是壹種決絕而黑色的悲觀心態。
胡金銓-相關評價
俠女劇照
雖說藝術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商業價值上,胡金銓卻壹直呈現高開底走的頹勢,慢慢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淹沒。20世紀70年代胡金銓執導了壹系列票房失敗的作品,然而他不甘囿於武俠片窠臼,仍努力拍攝東方寫意色彩的空靈作品。在韓國拍攝的《空山靈雨》及《山中傳奇》是他後期的代表作品,在意境上都酣暢淋漓,但似乎格調過高,導致了無人觀賞的尷尬局面。
20世紀80年代他在臺灣拍攝通俗時裝喜劇《終身大事》,以及古裝戲《天下第壹》、《大輪回》,可惜都不合時宜,遭到了市場的冷遇,自此無法再現當年之輝煌。1989年應徐克之邀復出籌拍《笑傲江湖》,他由人物造型、布景、服裝設計開始參與工作,這位武俠片大師頗有重整旗鼓之勢,但隨後因與徐克意見不合而黯然退出。最後這部作品由徐克、李惠民執導完成,為示尊重將胡金銓掛名為總導演,雖是如此,在造型布景等諸多細節,以及場面氣氛上仍都沾染上胡氏開闊寫意的風格。
大師遺作《畫皮之陰陽法王》
胡金銓是開近代新派武俠電影先河者,他的作品是典型的重質不重量,35年的導演生涯居然只有15部電影傳世,這其中大多已成為傳世經典,愈久愈見其醇。他的影片呈現出壹種毫無學究氣、舉重若輕而又無比精煉的專業精神。
武俠電影在臺灣的發展雖說並沒有香港那般火爆雋永,卻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裏塑造了壹個讓人驚嘆而折服的歷史豐碑,這其間,胡金銓的個人影響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正是他的作品,給臺灣電影帶來了這壹寶貴的財富,正是他的電影,才得以讓中國電影這個大家庭裏,開始正式以武俠電影作為科目,吸引無數專家學者以及電影愛好者的藝術討論。
胡金銓壹生讀書甚勤,酷愛鉆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為背景。1991年拍攝最後壹部作品《畫皮之陰陽法王》之後,胡金銓收羅材料,研究史實,歷經數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開機,誰想在年初的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中不幸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六歲。
胡金銓-演員作品
萬花迎春DancingMillionairess,The(1964)
武則天Wuzetian(1963)
花團錦簇Huatuanjincu(1963)
買瘟雞Maiwenji(1961)
神仙老虎Shenxianlaohu(1961)
Geqiangyanshi(1961)
燕子到Yanzidao(1961)
壹束桃花千朵紅Yishutaohuaqianduohong(1960)
檫鞋童Chaxietong(1958)
LittleDarling(1958)
妙手回春Miaoshouhuichun(1958)
笑聲淚影LaughterandTears(1958)
全家福Quanjiafu(1958)
窈窕淑女Yaotiaoshunu(1957)
FrostyNight(1957)
馬路小天使Maluxiaotianshi(1957)
金鳳Jinfeng(1956)
胡金銓-導演作品畫
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1993)
天下第壹Tianxiadiyi(1991)
笑傲江湖Swordsman(1990)
龍門客棧DragonGateInn(1989)
山中傳奇Shan-chungch'uan-ch'i(1979)
俠女Hsianu(1971)
喜怒哀樂Hsinouailueh(1970)
大地兒女SonsofGoodEarth(1967)
大醉俠BigDrunkHero(1966)
胡金銓-編劇作品
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1993)
龍門客棧DragonGateInn(1989)
山中傳奇Shan-chungch'uan-ch'i(1979)
俠女Hsianu(1971)
大地兒女SonsofGoodEarth(1967)
大醉俠BigDrunkHero(1966)
胡金銓-相關詞條
導演、編劇、制片人,美術師 , 《笑傲江湖》 《俠女》
胡金銓-資料參考
/20071223/n254249711.shtml
《新龍門客棧》
《大醉俠》
《英雄》
楊德昌
《獨臂刀》
李翰祥
《俠女》
《臥虎藏龍》
鄭佩佩
《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