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哲學流派就是道家。我和道家的緣分,似乎在黑暗中就註定了。小時候,父親告訴我,我名字中的“袁靜”二字,來源於三國諸葛亮《誡》中的壹句話。長大後才知道,早在春秋時期道家經典《文子》中就出現了“非靜則無遠”這句話。這種奇妙的聯系指引著我的人生——因為我很喜歡自己的名字,這讓我不斷追求“袁靜”的意境,並走向道家,在生活中獲得巨大的快樂和愉悅。這種感性的聯想為我選擇道教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但當然不能用來解釋我為什麽選擇道教,我需要理性的認識。
要知道我為什麽選擇道教,首先要搞清楚道教是什麽。道教不是道教。道教是春秋時期基本形成的哲學流派,而道教是東漢時期確立的宗教。道教利用道教經典以組織的形式傳播“道”的概念,這與道教有壹定的關系,但道教也有大量獨特的經書。我不是道士,也就是說我不用拜道教的神,不用舉行道教的儀式。其實我很喜歡各種宗教和教義,它們的作品就像掛在心裏的明燈,讓我眼中的世界五彩繽紛。當我在這個五彩繽紛的花園裏漫步,享受每壹朵花的美麗和芬芳時,我突然看到壹只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只蝴蝶來自莊子的夢。它飛向我,輕輕地落在我的心裏。
我選擇的道教對人類的政治、軍事、宗教、文學、藝術、健康都有貢獻。世界上常用的成語,如“慈如水”、“相濡以沫”、“過界”、“異地變”、“自在”、“全然不同”,以及廣為人知的故事,如“愚人移山”、“杞人憂天”等,都出自道家經典。道教經歷了2500多年的豐富發展,如今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影響。道教並沒有激起信徒的狂熱,而是細水長流。即使有時候不流行,也從未退出歷史舞臺。在2500多年的時間裏,世界上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每個時期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完全不同,但道教的存在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期是不變的。人們總是在研究和了解道教。道教經典不僅有《道德經》、《莊子》、《列子》,還有《關印子》、《文子》、《康倉子》、《無能子》、《舒華》、《道選篇》、《苗振經》、《Xi聖經》。這些經典,像從遙遠的時空飄來的古音,回蕩在我的心中,具有哲學、文學和歷史的價值。
現在我還比較年輕,對道教的理解可能難免不深刻,甚至不準確。我只是把我選擇道教的原因分享給大家,接受大家的批評和指正。我選擇道教的原因有很多,這裏主要只有三個。
我選擇道教是因為它的風格簡單自然。世間萬物都是自然生成的。道教真誠地欣賞自然,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壹的境界,使人充分融入自然,擺脫多余的負擔,享受純粹的美,心曠神怡,神清氣爽。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陽光、空氣、食物和水等自然饋贈。雖然人類可以自己制造工具,但制造工具的材料來自大自然,甚至制造工具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饋贈。當人放下自我,把握自然規律,就能巧妙的順應潮流,改善命運。但人若自以為是,必然會弄巧成拙,受到大自然的嘲諷。
現在人類科技發達,上天入海無所不能。這種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讓人產生膨脹的欲望。如果人們為了壹時的利益而狂妄地破壞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有句流行的話叫“不死就不死”。道家的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不時刻想著自己在做什麽,就是使人“不死”,從而“不會死”。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即使自然的壹部分被人類改變,自然也會在更大的層面上以自己的方式運作,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變人類。當人懂得謙虛的時候,就會發現自然不是在反對他們,而是在幫助他們。
我認為道教按照西方哲學術語來說就是泛神論。泛神論就是以自然為神。有神論者常常指責無神論狂妄自大,因為無神論不信神,會讓人不受約束,為所欲為;無神論者經常指責有神論讓人自卑,因為有神論這種人格化的神喜怒無常,人們害怕這種神不會放過,錯過機會。泛神論視自然為神,因為它遵從自然,所以不會受到規則的約束,又因為它視自然為神,而不只是普通的自然法則,所以會有崇高的觀念,不會為世俗的欲望而墮落。
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就會因為知足而幸福。感官刺激,比如物質享受,大魚大肉,帶給人的快樂是極其短暫的。在滿足世人欲望的同時,也激起了更多的欲望。在不斷填補這些欲望的過程中,人會變得越來越麻木,感官遲鈍後就無法體會幸福。榮華富貴容易讓人虛榮,聰明伶俐容易讓人驕傲,仁義禮儀容易讓人虛偽,花言巧語容易讓人迷惑,歌舞升平容易讓人浮躁,美麗的外表容易掩蓋醜陋的內心。這些看似有益的東西,如果人們過分依賴,就會失去自性,給自己帶來災難。當人們剛剛開始過簡單的生活時,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壹旦他們習慣了簡單,就會發現這比追求貪婪有趣得多,因為這種生活真實、寬廣、平和,給人真正長久的快樂。如果人們沒有什麽必要的東西,他們的心就會自由,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樂趣。
智慧不是構想出來的,而是實現出來的。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我們可以靜靜地感受,不吃不玩,幸福的感覺自然會從心底升起,那種說不出的幸福感自然會籠罩我們。通透平和,意境深遠。我們應該保持身心的有序和純潔,與自然和諧,與天地融為壹體。這種身心的整體愉悅遠遠大於感官的具體愉悅。
如果不用“道”字來命名道教,那麽我覺得“命”字最適合道教。道教就是讓萬物有生命,讓世界充滿生機、健康、進步,給人以活力和靈性。用道家美學創作的文藝作品,反映並使人欣賞蓬勃發展的事物,既不生硬,也不傲慢,也不太冷淡;不會激進瘋狂,不會太熱,而是溫暖濕潤,清澈涼爽,傳遞新鮮正能量。
自然界的壹切也有道德,是人應該模仿的對象。自然晝夜,四季反復交替,人的運勢也是相互轉化的,不必對壹時的情況過於執著;自然的水往下流,在不同的器皿裏呈現出不同的形狀,滋養著生命。人也要力求變通,利益眾生。自然的山谷是空的,所以人也要謙虛,懂得“空”“無”的無限妙用;自然之海容納百川,人要胸懷寬廣。人和萬物壹起生活,直到永遠。
我選擇道教,是因為道教的追求是平等,是利民。世界總是喜歡財富,討厭貧窮;熱愛尊嚴,痛恨卑鄙;愛贊美,恨謾罵;喜歡美女,討厭醜臉;我喜歡順境,討厭逆境。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人們往往不能壹視同仁,所以會避開被定義為“壞”的東西,而湧向被定義為“好”的東西。“土豪,我們交個朋友吧。”正是這種不平等的觀念,讓人們的心隨著外界而起伏。當他們想要什麽的時候,他們被貪婪所折磨。當他們想要某樣東西時,他們會盡力而為,努力工作。當他們不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會怨恨。如果他們在想要什麽的時候犯罪,他們會擔心自己會因為恐懼而受到懲罰和折磨。得不到就念念不忘,羨慕別人,得到了就看不起別人;得意時得意忘形,失意時垂頭喪氣。照這樣下去,我們將永無寧日。為了外在的得失而失去寶貴的生命,那將是極大的遺憾。如果我們能像道家壹樣平等地對待那些不同的東西,我們就能超脫於物,心安理得,不把任何事情看得太重,升起壹種虛無飄渺的心境。如果妳不喜歡或者失去了,妳也不必去擾亂妳內心的安定和快樂。
這種對平等的理解,讓我們接受包容,認同現實沒有錯。包容不是為了顯得坦蕩,而是為了更好的品味生活的每壹秒,對自己來說很現實。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必須承認壹切事物之間的差異。男人當然不是女人,成年人當然不是孩子。這些都是必須尊重的差異,但我們也要有平等的認識,以平常心生活。因為我們尊重的東西不壹樣,所以在建公廁的時候要分別建男廁所和女廁所。因為我們有平等的認識,不會歧視女性,當然也不會歧視男性。
把平等的理解放在國際上,就是國家不分大小,不分好壞,促進霸權消失;把平等的理解放到中國,就是整個社會人人享有同等地位,反對以權謀私和腐敗。把平等的知識運用到社會活動中,自然會追求人民的利益,這樣整個社會就不會圍著頂層的幾個貴族跑,而是作為壹個整體來跑,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讓人民享受幸福。道教有文子、康倉子的“形意兵”觀念,即興正義守護平安百姓。也就是說,道教所追求的社會不是金字塔結構,而是地球結構。
平等的理念對殘疾人事業有壹定的啟示。這種啟蒙不僅讓人意識到應該幫助殘疾人,更重要的是讓人尊重殘疾人的人格。作為壹個殘疾人,每次看到《莊子》裏那些殘疾人發揮所長的部分,我都深受感動和鼓舞,也會明白原來外在的東西並沒有那麽重要。
平等的理念可以指導人類保護動植物。人類之所以殺動物,毀植物,當然是利益驅動,我覺得也和人類的傲慢有關。人類確實比動物高級,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動物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對人類的科技文化有著獨特的意義。如果妳過度傷害動物,就會傷害人類本身。無能的兒子幽默地列舉了很多人類和動物的相似之處,讓人笑過之後深思。植物對人類的意義也是深遠的,涉及方方面面。它們的光合作用可以為人類釋放氧氣,它們美麗的姿態讓人心曠神怡,所以要珍惜植物。
如果過於看重表面的強大,推崇所謂的強大,我們很可能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甚至與所謂的“強大”壹起被埋沒,與所謂的“強大”壹起被自然力所淘汰和摧毀。對平等的理解讓我們明白,硬的東西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強大,軟弱可以戰勝強大。柔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家以柔養人。
我選擇道家,因為道家的思維是保持壹種平衡。精神與物質、傳統與時尚、宗教與科學、自我與自我、理想與現實、未來與現在、利民與利己等等。,這個世界總是提出看似選擇題,同時呈現事物的兩面,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選擇哪壹面。在感受到選擇某壹方的好處時,世界往往會粘著感受到好處的那壹方,極端或極端地促進這壹方。當這壹面的弊端出現的時候,世人就會極度厭惡這壹面,拋棄這壹面,踩著曾經捧天的腳,轉向對面。事實上,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況視為壹個有趣的遊戲,而不是壹個難題。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雖然這樣的面有很多,但是道家把這個世界上的很多面都歸為“陰”和“陽”,這樣我們就可以簡單的理解了。道教讓人們調和陰陽,在那兩面之間找到平衡,統壹矛盾的東西。壹個有道家思維的人,經常會說“既有這個又有那個”或者“既沒有這個也沒有那個”。壹個人如果選擇了道教,就不會因為這個選擇而讓自己憑空變成壹群敵人。因為道教沒有必須消滅的目標,可以容忍對立,所以幾乎沒有人對道教有仇恨。壹個寬厚的漢字,不僅是中國的名字,也是世界應該遵守的理念。
這裏有壹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例子。人的欲望會讓人去傷害別人,去犯罪。雖然他們在滿足欲望的時候會很開心,但是誰都不想成為別人滿足的犧牲品。所以很多人用仁義禮樂來壓制世人的欲望。每個宗教的教義明顯不壹樣,壹個宗教內部的教派也不壹樣,但是不管他們有多大的不同,不管他們之間有多少矛盾,都是勸人為善。宗教雖然不用“仁、義、禮、樂”這四個字,但這些宗教和儒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歸為壹類的,都很珍視仁、義、禮、樂。讓世人感受到仁義禮樂的好處,並發揚光大,讓社會在善的感召下保持穩定,形成世界各民族的傳統。但是時間長了,這些傳統就會制約發展,讓這個世界受到繁文縟節的壓迫,得不到世俗的快樂。這時有人挑戰傳統,主張放縱。在這些人的引導下,世界很快得到了物質享受。近在咫尺的世俗幸福是如此真實可信,以至於讓人放棄道德規範,將世界拉向墮落的深淵。在這種大家都放縱的情況下,有些人會想起已經建立起來的傳統,撿起來,為之努力發聲。
道家很早就看透了這個問題,雙管齊下,既讓人化解欲望,又讓人拋棄倫理。道家使人回歸本真,而貪婪和倫理是違背人的本來面目的。在道家經典中,往往有分析貪婪的危害,批判倫理道德虛偽的內容。滿足欲望,固守至善,並不能讓人擁有最高的幸福。只有了解自然,順應自然,才是最高的幸福。如果說儒家和宗教是來自天堂的天使,各種教人放縱欲望的思想是來自地獄的惡魔,那麽道家就是來自大森林的精靈。
這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單純地在矛盾雙方之間尋找壹個中心點,並不是智慧的體現。我們應該在矛盾的兩面中選擇正確的立場,而不是中間立場,有時我們會偏向壹方。比如精神和物質之間,應該偏向精神。因為精神是核心,是統治他人的關鍵,而人是可以主動去把握和調整的。如果現實難以改變,只能說明相應的精神難以改變,而現實本身卻非常容易改變。
以上三點是我選擇道教的主要原因。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內涵遠不止我寫的,值得世人壹生去領悟。道教起源於中華民族,其經典記載了中國人的歷史。所以中國人會對那些經典感到親切,道教給了中國人文化自信。道教是全人類的財富,不僅限於中國,道教的智慧在全世界都可以使用。
世人為道教創作了各種體裁的作品,如紀錄片《問樓觀》、越調《老子》(由此改編的戲劇電影名為《聖人老子》)、電影《老子出關記》、電視劇《老子傳奇》、漫畫《射而不射》、《老子三百問德》等。在這些文藝作品中,關於老子的故事,既是史料的再現,也是作者的創造,不能完全視為老子的真實經歷。
在我的腦海裏,有各種宗教和教義的痕跡,我會用各種宗教和教義來表達我的觀點。比如我的文章《三因》,為了讓讀者關註深層次的原因,超越眼前世界的束縛,我用了佛教的“因果”壹詞。我選擇的不僅僅是道家,而是各家的精華。這也是道教的接受度和包容度決定的。在新時代,道教也應該有所創新。
雖然我不信道教,但我願意和道教徒壹起推廣“道”的概念。想和儒家弟子,佛家弟子壹起了解國學。與穆斯林、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壹起傳播真善美;與中國* * *產黨壹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築人類命運同體。
2500多年來,道教為世人帶來了無數美景,惠及各個年齡、各個地域的人們。我相信道教在未來會繼續下去,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