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藥》的主題是什麽?

《藥》的主題是什麽?

反應的主題是:明線:突出受封建思想迫害的人們的愚昧和麻木;暗線:突出描寫了革命者的悲哀。

《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這是魯迅當初構思這篇小說的主旨,也可以說是作品的基本主題。

它通過用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在揭露統治階級殘酷鎮壓革命的罪行、熱情贊揚夏瑜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時,著重對辛亥革命不發動群眾和依靠群眾。

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貧苦群眾在長期的封建統治下所形成的嚴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憤,提出了必須喚起群眾的覺悟,才能進行徹底的社會革命這壹重大問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魯迅先生的《藥》寫於1919年4月25日,脫稿於“五四運動”時期,發表於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第五號。

從作品所處理的題材來看,作品中人物所處的時代是在辛亥革命前後期間,也就是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先驅者之壹秋瑾烈士1907年就義那個時候,秋瑾烈士就義後四年即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國,但由於資產階級領導革命的軟弱性,未能完成民主主義的革命任務,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仍然統治著中國,中國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當時領導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妥協,脫離群眾,空想依靠少數人的力量(包括使用恐怖手段)代替群眾的革命運動。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失敗後被恩銘的親兵殘酷地挖出心肝炒食。秋瑾也因此被告發而入獄,7月15日在紹興軒亭口英勇就義。

魯迅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十分關心中國的革命問題。在仙臺學醫時,他看了日本人殺中國人而另壹大群中國人卻來 “鑒賞” 殺人 “壯舉” 的電影以後,深切感到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由此他得出結論:革命的“第壹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秋瑾烈士的被害,他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註意”的必要。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下,他提筆創作了《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