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求愛方式很多。比如“河沙埋戀人”就是傈僳族男女最古老的求偶方式之壹。隨著“米市”節的到來,福貢地區的年輕傈僳族人來到廣闊的怒江海灘,用口頭弦樂、琵琶和“笛子”跳舞,交流感情。小團體,無拘無束,尋找配偶。
壹旦彼此有了聯系或者平時已經認識,願意成為伴侶,男青年就會在沙灘上挖壹個坑,邀請壹些好的同性伴侶,把合適的人擡進沙坑,埋在細沙裏。說完,夥伴們迅速離開,小夥子立刻刮掉了沙子,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好感。姑娘們雖然平時溫柔嫻靜,但這壹刻卻是朝氣蓬勃,慷慨大方。往往七八個人壹起行動,男青年被偷襲埋在地堡裏,留下男青年身強體壯,逃不出這場愛情鬧劇。
“蔣莎埋葬情人”還包括射擊弩。男青年往往以高超的拍攝技巧贏得女生的喜愛。射箭場上,人們圍成半圓形,爭相觀看愛情之箭的精彩表演。只見女孩頭上放著壹個盛滿米飯的木碗,米飯上放著壹個雞蛋作為靶子。小夥子站在四五米外,不慌不忙,拿著弩,拉著弦,瞄準發射。嗖的壹聲,瞬間,雞蛋破了,蛋汁飛濺。頓時,場上爆發出掌聲。在這個驚心動魄的動作中,壹是展示男青年的弩射技巧,二是考驗姑娘對男青年的誠意。
當然,有些年輕人對射弩沒有把握。他們寧願錯過雞蛋,也不願傷害他們的親人。只是他們不夠勇敢,不影響他們的婚姻。弩射完了,鬧事的年輕人會帶著竹酒(也叫同心酒)給戀人喝幹,以此定下壹條命。人們喝酒、唱歌、跳舞,沈浸在歡樂的氣氛中。
為了避免別人的幹擾,年輕的傈僳族男女曾經有過非常秘密的愛情幽會。他們會用琵琶、弦樂、吹葉、散葉、紮草結等方式作為聯絡的暗號,確定幽會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秘密聯絡。
比如留下壹捆壹尺長的樹枝,放在情侶經常來往的土堆巖石上,上面壓壹塊石頭,表示日期的方向,傈僳族稱之為“早於老師”。如果壹方未能赴約,另壹方會在約會地點的頭發上打壹個結作為未能赴約的證據,並在下次約會時要求對方說明原因,這在傈僳族語言中稱為“師姑提”。
吹樹葉是給情侶打電話或通知對方有事不能去,傈僳族語稱之為“老師面前的木頭”。婚宴上,將筷子交叉或倒扣在碗上,筷子頭指明幽會的方向。在公共場合,他們示意今晚要去壹個村子約會,實際上是通知情侶去哪裏幽會。
這些暗號是過去的壹些傳統做法,現在隨著男女交往的開放,已經不多了,只是偶爾有這樣的古代暗號。
弩和毒箭
傈僳族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食是玉米和蕎麥。我喜歡喝茶,喝酒,吃肉。房屋多為幹欄竹木結構的二層小樓,也有平房式的木屋或木屋。
服裝因地而異。男人們穿著亞麻長袍和及膝的黑色褲子。戴上黑色、白色或藍色的發帶。女人通常穿直排扣的衣服和百褶裙。頭戴串珠帽“Ole”或各種由海貝和珊瑚珠組成的包頭。過去因服裝顏色不同,習慣稱之為“白富美”、“黑富美”、“花富美”。
《明代景泰雲南書誌》說:“著名的栗黍...經常攜帶藥箭和弩去獵殺動物”。《南詔野史》載:“更雄渾,即栗粟,...尤其擅長十字弓。每次妳讓妳的妻子拿著小木盾往前走,妳就從後面開槍,它不會傷害她。”這是史記中對傈僳族精湛弩技的描述。
在傈僳族居住的高山峽谷裏,曾經到處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各種鳥獸出沒於森林之中。勤勞勇敢的傈僳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明創造了各種生產工具,練就了壹套抗擊猛禽猛獸、適應環境、改造自然的技能和能力。弩和毒箭就是代表。
弩是壹種利用機械動力來射箭的弓。傈僳族的弩由弩體、弩板、箭槽、弓弦、弩齒和弩機組成。弩板由堅硬有彈性的巖桑木或青岡栗木制成,大小不壹。弓弦由四股粗細合適的細繩纏繞而成。弩牙和弩機都是骨頭做的。使用時,將堅韌的弓弦拉到弩齒處,將箭放在弩體上,瞄準目標後拉動弓弩機,利用弩板和弓弦的彈性將箭射出。
弩由竹塊制成,弩尖可套鐵箭頭。尾部裝有竹皮制成的三角形尾翼,可以增加飛行穩定性。有無毒普通箭和有毒箭兩種。普通箭壹般用來射鳥、松鼠、野雞、兔子等小動物。
對付老虎、熊、野豬等兇猛強壯的動物,必須使用毒箭。毒藥是由有毒的野生植物草烏的根制成的。塗在箭尖的小溝裏,就成了毒箭。這支毒箭毒性極強。當它接觸到血液時,很快就會流遍全身,毒死動物。
“Ole”:充滿愛的頭飾
對於居住在福貢和公山的白黑傈僳族來說,年輕女孩喜歡用飾有白色小貝殼的紅線紮辮子,而已婚婦女則更喜歡戴“Ole”和串珠帽。“Ole”由珊瑚、材料珠、海貝和小銅珠制成。
具體制作方法是:首先選取十幾個直徑兩厘米左右的白色貝殼,在上面鉆上小孔,穿成壹個可以罩住後腦勺的圓套。在殼圈上半部的殼下系壹個小銅珠,然後把小銅珠交叉成壹串。這樣就形成了後腦勺以海貝、額頭以銅珠為上下兩側,以紅白珊瑚和珠子為中心的簾式半月形珠帽。戴在頭上剛好能蓋住頭骨和兩耳的太陽穴。
傈僳族婦女戴“Ole”,頭上的海貝像銀月掛在地上,下面的珠子像捧月的星星。底部的銅珠,鑲嵌在額頭,金光閃閃,給人華麗高貴的感覺。
關於“Ole”,在傈僳族中還有壹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古時候,有壹年大旱,河水幹涸,莊稼被烤焦,饑餓奪去了無數的生命。壹對傈僳族青年男女在密斯神的指引下,定居在壹個美麗的地方。男的追山打獵,女的管家務,兩人漸漸發展出愛情。雖然他們很努力,但他們的生活仍然很艱難。男青年穿的簡陋的獸皮衣服已經不能遮體禦寒了。姑娘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所以我決定為這個年輕人織壹套舒適合身的西裝。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蕁麻,然後不停地撕、煮、漂、撚線。經過許多日日夜夜,她終於織出了壹件條紋亞麻長袍。
看到心愛的姑娘為自己不知疲倦地工作,山風吹來,她不時被散落的頭發遮擋,眼裏時常流下淚水。年輕人心想,妳能做壹頂帽子來遮住女孩的黑發嗎?壹天晚上,月亮很高,他看著天空,想如果他能用像月亮壹樣潔白光滑的東西做壹頂帽子,把女孩打扮成月亮下的青山,那該多好啊!
於是,他跑遍了千山,終於如願以償地在唐古拉山腳下找到了貝殼。他用女孩搓的麻線,把地上的貝殼串成白色和紅色的樹果,做了壹個美麗優雅的“Ole”。在壹個收獲的中秋之夜,小夥子捧出“Ole”,借著月光戴在姑娘頭上。女孩拿出她的禮服給男孩穿上。兩人深情款款,最終結成終身伴侶,生子繁衍。
從此,熱戀中的年輕傈僳族人都要做壹個“Ole”,送給自己心愛的姑娘作為定情信物。女孩也應該自己織壹件禮服,還給她的愛人。這種習俗代代相傳。
“嚼煙”和“蓋酒”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煙喝酒的習俗。當客人來的時候,他們應該給他們煙草。尋求伴侶的男女應該扔掉煙草盒作為紀念品。可見煙絲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地位。
嚼煙時,先將煙絲放入口中,再放入壹些由檳榔根、李子皮、栗子葉和熟石灰制成的黑色膠狀物質,慢慢咀嚼。很快,嘴唇就像椰子壹樣紅了。現在,壹些女性認為嚼煙草是令人反感的,戒煙逐漸成為她們的自覺行為。
“貼面酒”,又稱雙杯酒、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在社交場合的壹種戲謔方式。他們經常把自己的高濃度葡萄酒放在家裏招待客人。至於酒席歌舞滿堂的場合,往往喝臨時釀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飲酒時,最初的容器是竹筒,現在有時也用陶瓷器皿。
喝酒時,主人拿壹竹瓶酒,與客人面對面喝。不能有酒溢出來,否則又要從頭來過。喝“面酒”絕對是男女不可避免的。夫妻在壹起吃個飯,丈夫和他的另壹個女人喝面酒,妻子也和別的男人“雙喝”,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