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外國人喜歡中國功夫?
前幾天,徐劍波和壹個剛去美國留學的朋友聊天,問他最大的感受是什麽。他回答說美國人不太了解中國。在他學習的地方,那些“老美國人”還停留在李小龍身上,認為他來自中國,就像李先生壹樣,不停地吠叫和抓人。他試圖向他們解釋中國目前的巨大變化,但收效甚微。朋友們抱怨,誰說美國人是文明的,而且壹個個也是“軸心國”的要命。我想告訴他,我們不能因為“軸心國”而指責對方,但我們的努力遠遠不夠。其實我國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壹點。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上持續播放,並通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國際媒體向世界播放,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現狀的積極嘗試。但是,我認為壹部偉大電影的效果有時真的可能趕不上壹部小電影。這讓我想起了另壹件事。最近,壹位朋友自豪地向我們展示了他剛剛在壹個電影節上贏得的獎杯。去年,他寫的壹部小成本電影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獲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與我們聊天時,他經常避免談論電影本身,不是謙虛,而是眾所周知,他的電影抄襲了上世紀80年代的壹部美國喜劇,但只是改變了故事情節,使其更符合中國的國情。雖然它贏得了市場,但作為壹部作品,真的沒有什麽獨特之處。《李小龍》這部國家形象宣傳片和這部小成本電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談論的都是同壹件事——文化輸出。每個人都知道外國人喜歡中國功夫,我們都為此感到自豪,但很少有人問為什麽。其實這與李小龍先生息息相關。正是由於他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拍攝的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如《唐山大兄》、《精武門》和風靡全球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等,在海外世界刮起了壹股中國功夫風,包括李小龍本人在內的許多武術家借此機會大力宣傳,使中國功夫在世界各地享有良好的聲譽和聲譽。在感謝李小龍先生的同時,我們不禁感到慚愧:在他之後近半個世紀,這麽多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超過了李先生壹人?眾所周知,在李小龍之後,成龍、李連傑、周潤發、鞏俐和章子怡都成功進入好萊塢,但他們遠沒有達到影響世界的高度。因此,盡管中國功夫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但它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遠不如日本柔道和韓國跆拳道。我們心裏不舒服,但這是事實:柔道和跆拳道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大眾健身項目,但武術仍停留在人們對功夫電影的印象中。這裏我們不討論武術無法在國外普及的復雜原因,而只是以此為例來說明電影對人的巨大影響。況且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百花齊放,至今只有武術聞名於世,這本身就說明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然而,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工業中,我們在哪裏可以找到影響世界的影子?如今電影市場逐漸向三級分化發展,匯聚了這個行業最優秀的人才。金字塔是我們熟悉的名字,只有它們才能獲得堪比好萊塢大片的投資。但是江郎已經筋疲力盡了,現在壹切都在走下坡路,除了壹些人在平穩地下落,壹些人在自由下落。中間是傳統的港片模式,中檔投資,找幾個明星來配,雖然故事爛到壹開始大家都知道結局,但這些明星也能賺錢。《金字塔底座》是無數小導演和小公司制作的低成本電影,幾乎都是壹個模子刻出來的。就像《瘋狂的石頭》喜劇電影壹樣,因為只有這種電影才能賺錢,而那些幸運的人可以像我的朋友壹樣名利雙收。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廣大不知名的編劇和導演只能抄襲外國電影,錢是賺了,但他們羞於賣到國外嗎?不告妳侵權就好。更不用說對世界的影響了,我們在亞洲遠遠落後於韓國、日本甚至印度。如果國內市場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能不會比中國足球高多少。壹部好電影可以讓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國功夫。同樣,只有拍出壹部同樣優秀的電影,才能讓世界真正了解現在的中國。用舉辦各種大型運動會開幕式的錢,不如用來支持電影市場,或許效果會好很多。(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