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只有追求幸福而已
連著兩個晚上看了兩部讓人郁郁寡歡的電影。前壹夜裏還在atonement裏為James McAvoy的死猛掉眼淚,為Keira Knightley落寞的轉身神傷不已,壹時間沒辦法緩過來。於是在第二夜帶著期待治愈的心情打開了《紀子之食桌》,盼望著上演壹出日本人拿手的溫情戲碼來應壹下節日的景。自然結果是胸口堵到不行——愚蠢的自以為是緣於對劇情簡介沒怎麽仔細研究,而對於導演園子溫更是知之甚少(現在起碼有大概的了解了) 。
開始的開始,當土裏土氣的吹石壹惠站在繁華東京的地鐵站前,傻傻的拔去外套衣袖上的線頭的時候,我以為這無非又是壹部關於壹個鄉下女孩怎樣經歷成長蛻變過程的故事。事實是,它也確實描述了如花般少女的青春,它也確實讓那雙姐妹經歷了蛻變,只是,過程是我想象不到的殘酷和寰決。看了太多溫暖的純愛和張揚放肆的青春,我都快要忘記,原來青春和人生也會有如此決絕的地步。
其實對於這類題材的電影壹直抱有想看又不敢看的憧憬:Big Elephant,Lily Chou,大逃殺……此番竟是誤打誤撞在壹個不合時宜的時間讓自己內心那個陰暗的小角落找到了出口。幸好那些暴力和血腥處理的足夠溫柔,足夠細膩,也足夠美。
所以,如果妳對於人生的殘酷早已有所準備,甚至有所期待,來看看這部我給了五顆星的片子吧。
第壹顆星,因為它流暢的敘事風格和劇情。
第二顆星,因為它美麗到憂傷的背景音樂。
第三顆星,因為每個演員真實不做作的表情。
第四顆星,因為那54位青春年華的少女在壹齊臥軌自殺前花朵壹樣綻放的笑容。
第五顆星,因為讓我意識到,人生不是只有追求幸福而已。
最後的最後,扮演紀子的吹石壹惠說,
心是壹個小杯子,
如果放太多感情進去,
眼淚就會溢出來。
再見,我的少女時代。
理性永遠是那個防溢杯蓋
青春期的叛逆想法。想成為壹個不受約束的成年人,想每件事情都自己做決定,想談戀愛,想逃課,想離開約束了自己的小鎮。外面的壹切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都顯得那麽的美好,遠遠好過約束著自己的那個環境。當對自由的渴求達到了極致後決定開始重新做“自己”,“終於成為自己盼望的那個人,壹切都是我們編造的,這不是很好嗎?”決定做我們希望的那個樣子,並“和自己連上”,每個人在生活中扮演者各種角色。子女,父母,員工,前輩,同事,過客。有時扮演的太過於投入,自己都相信自己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是紀子,是光子。但就算把筆記撕掉,後壹頁也會殘留下筆過重而留下的痕跡 。
在車上,久美子說“如果妳喜歡的話,就叫我上野好了。”紀子問到 “上野,是真名嗎。” 全車的人都大笑起來。名字,只是代號而已,去掉名字後我們是誰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從社會角色扮演中來證實。哦,我是女兒,我是同學,我是客人。角色不是決定了我們的存在,而是證實了我們的存在。世界充滿謊言,人們都無法自信的演繹自我,他們做不好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子女。我們不斷將腦海中對角色應有的樣子作為我們行事準則。演子女時要聽父母話,演媳婦時要伺候好公婆,演公司職員時要多幹事多賺錢。我們每天不斷的在趕場對應著不同的場景,變換著不同的裝備,演著不同的角色
面對痛苦,大多數人選擇了逃避,選擇性的失意,改變美化記憶。或誇大自己的痛苦,沈溺在自我營造的滿是痛苦的過去中。往往無法客觀,中立的去看待痛苦發生時的真實情況,這種偏好性記憶讓“過去”按照我們的喜好發展,當平淡的時候,我們選擇悲劇記憶來調味,當生活真正悲劇的時候我們卻又偏好回憶美好溫暖的事情。就像照片上孩子不耐煩的表情經過大腦處理過後呈現出的是壹幅其樂融融的模樣。
人們都希望生活是幸福的,永遠不想做兔子,只想吃兔子,卻忽略了這世上有人會殺人,有人會被殺,這壹切所有都形成壹個圓,頭尾相連。不止獅子是角色,兔子也是壹種角色。當重視兔子這個角色並努力扮演好它時,妳就超越了追求幸福本身。
心是個小杯子,如果妳倒入太多的感情,眼淚就會溢出,理性永遠是那個防溢杯蓋。
我想我懂妳 我理解妳 到底卻只是我自己
當別人可能比較容易 輕松又幸福的樣子
所以我從跑出來了 決心要當別人
我真心的把我自己置入到別人的角色裏
象<心戰>裏的靳兆楠 站在他她它的位置去想每個問題 看到他她它真實的內裏
內力其實也有很痛苦很難過很掙紮最後是麻木 我懂得的?
但是對他她它 沒有意義
我希望他她它也能為我那麽做
我也有很多壓抑 說不出口的痛苦的秘密 快壓死我了 可能死了更痛快些
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還沒完成
所以在此之前 如果他她它真的懂得 可以別再向我施壓了嗎
因為知道答案是不能 所以我失望的更覺得壓抑
也請求 如果真的不懂我 千萬別裝做懂得的說 我懂妳的 那是多麽多麽...絕望
陽光的笑容 為什麽那麽刺眼
無論我置換成幾次別人,本我都只是看到最黑暗最不幸最痛苦的部分
原本的痛苦記憶沒有消除 徒增加了更多別人的
我以為當別人會幸福些 更自由 能擺脫 超脫
絕對的自由也絕對的不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