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依然愛麗絲》觀後感:改編自莉薩.熱那亞的小說《我想念我自己》

《依然愛麗絲》觀後感:改編自莉薩.熱那亞的小說《我想念我自己》

《依然愛麗絲》改編自美國作家莉薩.熱那亞的小說《我想念我自己》,如果拿原著與電影來對比,會認為影片沒有完全演繹出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內心大戲,當然,影片可圈可點的地方也很多,特別是女主朱麗安.摩爾的精湛表演,給影片增添了不少勵誌又溫情的色彩。

Alice在家裏找不到廁所及找不到手機的那壹段,看得人很糾心,得益於朱麗安極其到位的表演,她把壹個記憶正在快速消失的人的焦慮、仿徨、不安、不甘的內心世界展露無遺,她的失聲痛哭和歇斯底裏,既是壹種哀怨,更是壹種無助。

影片兩次出現了Alice跑步的場景,兩次都毫無例外的將Alice迷茫、不安、尋找的眼神留給了觀眾,在熟悉的街頭迷路,在熟悉的世界迷失自己,這是多麽殘酷的人生!Alice有過輕生的念頭,在患病初期,或者說在自己的記憶還沒有退化到不認識人甚至不知自己是誰的時候,給自己錄了個視頻,提醒自己到了最糟糕的時候(成為家人累贅的時候)用安眠藥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Alice的記憶快速退化到幾乎毫無記憶的時候,她不經意間看到了這段視頻,但這個時候,她已不記得這個提醒的初衷,是基於什麽目的,只是盲然的照做,好在緊要關頭小女兒的出現阻止了她的無意識的行為,這也正是影片要表達的旨意——只要有柏拉圖式的堅持,什麽艱難困苦都會過去。

影片沒有用更大的篇幅去詮釋人應該如何去學習接受失去,但透過Alice的演講,不難發現,學習如何接受失去是壹門藝術,影片中Alice在演講時為了避免自己記憶衰退重復念稿的尷尬,竟然使用了熒光筆作為輔助工具,念壹句標記壹句的這個特定動作,令人唏噓,Alice在演講中說到“今天的演講,或許明天就不記得,這段記憶或許明天就會消失,但今天的演講對我還是有很重大的意義”,或者導演就是想透過這個細節,揭示學習失去是每個人的必選課程,在短暫的幾十年裏,要接受失去至親的痛苦,也要接受記憶消失的痛苦吧。

影片在讓我們學習“失去是人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的同時,也表達了“失去是另壹種意義上的獲得”的主題,影片中Alice的小女兒Ledia因為媽媽偷看了她的日記與媽媽吵起來並生氣離開,第二天,她向媽媽道歉,但Alice已然不記得有吵架這回事;另壹件事也說明了這壹點,Alice因為不贊成丈夫要去另壹個城市工作與他吵過架,後來的某天,他們壹起去Alice曾經任教的學校附近吃冰淇淋,丈夫問她是否還想呆在這裏,Alice說了壹句“還沒有吃完就要走嗎?.”他完全不記得丈夫所指的“呆在這裏”的含義,更不記得與丈夫為是否呆在這裏吵過,看到這裏,觀影的人無不會心壹笑,誰說失去不是另壹種獲得呢?

補記:

本片導演是 理查德 · 格雷澤 ,影後 朱麗安 · 摩爾 憑這部電影拿下2015年第72屆美國金球獎超佳女主角,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傾力推薦了這部電影,影片於2014年9月8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2015年1月16日在北美公映。

劇情介紹:影片講述壹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愛麗絲·豪蘭的故事。五十歲那年,愛麗絲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有壹天,她還突然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醫生的診斷徹底改變了她的生命,也改變了她與家人和世界的關系。她患的是阿爾茲海默病,她的記憶跟不上遺忘的腳步,她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與外在世界的連結。但是,在家人的濃濃愛意陪伴下,她勇敢地為每壹天而活,為當下而活。

莉薩 · 熱那亞( Lisa Genova ) ,哈佛大學神經學博士,研究主題是憂郁癥之分子病因、帕金森氏癥、藥癮、中風引發之記憶喪失等。她是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網上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