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僅此而已。後來才知道,王先生的弟子陳丹青。陳先生給我的印象是他說話算數。他有很多真知灼見影響了我,我相信陳老師的話。查閱資料後得知,是陳丹青把他的老師穆欣先生帶給大陸讀者的。他在紐約聽了穆先生的世界文學史講座,跟隨穆先生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文學探險”。後來陳丹青把那五年記錄的五卷講義整理出來,成了壹部40多萬字的大書。因此,王先生得以在中國大陸與讀者見面。
我從來沒有仔細讀過他的壹點文字。直到今天看到老公的《瓊·梅卡隨想》,於是壹頭紮進去,體驗了壹種特別的浩瀚和唯美。不得不說,這是壹種精神鎮靜劑。因為字裏行間,都體現了王老師遊遍千山之後的從容淡定,都體現了他歷經磨難之後的隨性與安穩。
王先生說,不謙狂的人不狂;不瘋狂但謙虛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謙虛什麽。先生,這句話告訴人們如何識別生活中的瘋子。俗話說“少年有少年狂”,“人不瘋枉少年”,意思是年輕人要狂妄,但年輕人的狂妄在於無知無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狂妄。這樣只會鼓勵年輕人質疑權威和尊重,順從內心,敢於做自己。瘋狂,往往需要資本,自大的人,往往靠天賦,靠天賦也是開放的。如果妳想讓妳的瘋狂看起來像那樣,妳必須謙虛。如果壹個人只有瘋狂,而沒有謙虛,那就太可怕了。謙虛和瘋狂是對立的,瘋狂是對外開放的,謙虛是對外克制的,但都是壹種示人的技巧。在王老師看來,謙虛是依賴於瘋狂的,否則,不瘋狂而謙虛的人算什麽謙虛?
王先生說,男主角的失策,美女的失貞,往往就在這壹瞬間,這是壹個意識與潛意識界限模糊,不由自主的瞬間。王先生的演講講述了壹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特殊時刻——失足和出軌。這是什麽樣的情況?人的品質往往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卻往往在不重要的地方形成。這是什麽關鍵時刻?就是王老師所說的“意識和潛意識界限模糊的那壹刻”,人在這個時候會情不自禁。沒關系,但在有意無意修煉的那壹刻,我對照著壹個公認的道德準則和行業標準來磨練和雕琢自己。
王先生說,個性就是風格。我這裏理解的風格概念,類似於現在的俗詞中的“造作”二字。也就是壹個人在別人眼裏壹貫的做事風格和特點。王先生認為,歷代藝術家的風格都是逐漸形成的,自然發展的,受日月精華的影響,自然瀟灑,輕松自如。現在時間過得太快,物質和精神對流太激烈,藝術家無法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我想到了我的事業。壹碗雞湯說老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問題是,在無腦生活的今天,有多少老師還能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所謂的人格魅力去忽悠年輕人?恐怕是缺乏個性和魅力吧。
王先生說,智力是壹種彈性,從早到晚繃得緊緊的人無疑是傻逼。此話殺心。趕著上班的人,起早貪黑的孩子,時而失業時而有工作的農民工,每天就像行軍打仗,沖在最前面,神經緊繃得不能再緊繃。就像拳臺上格鬥的拳擊手,他壹直這麽直著,等壹會兒,他就往前走。這不是傻子是什麽?按照王老師的意思,現在已經進入了愚人輩出的單位,或者說是批量制造愚人的環節。這個說法是對的。
王先生是壹位造詣極高的藝術家。他談的都是對藝術的評價或思考,而我只是壹個在海邊玩耍的懵懂孩子,不小心撞上了藝術的迷宮,流連忘返。僅僅靠想象美好的意圖和用字母塗鴉來表達我對我丈夫的欽佩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