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地勢險要,大門緊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秦楚咽喉,東南門戶。傳說戰國時期,秦楚爭霸,秦王率兵在此紮營,鎮守邊境。有壹天,楚軍入侵,秦王調動軍隊迎戰,奮力抵抗。經過幾天的戰鬥,寡不敵眾,驚慌失措的秦王翻身鉆進了山洞。楚兵將軍下令嚴密監視周圍的洞穴。成千上萬的楚國士兵輪流守衛了十幾天十幾夜,但仍然沒有秦王的蹤影。他們派了666名士兵進入洞穴進行搜索。原來秦王早已逃出了後門洞。楚將軍壹怒之下吐血而亡,葬於秦王洞對面的平地。他的部下將其命名為將軍墓地,因此得名平將軍。時至今日,將軍寨依然雄偉壯觀,大大小小的石屋,精雕細刻的石門,寬敞的客廳,威武的雕堡,炮塔,廚房,廁所,石像。這裏有很多傳說。最著名的是楊姐姐在宋朝時翻越秦嶺路過。她被這裏迷人的自然風光所吸引,當晚就住在了七裏峽老街。七月,有火,天氣悶熱。午夜時分,成群的蚊子向楊姐姐撲來,叮呀叮呀。楊姐姐大叫:“拿把扇子來,我去扇峽外的蚊子。”楊八姐拿著扇子路過,七裏峽從此沒有了蚊子。傳說永遠是傳說,但經過調查,因為峽谷裏的風很大,蚊子是呆不了多久的。
鎮南有峽口、東寨、西寨等多處山寨,通常稱為七裏峽南門。兩座相連的山之間,只有壹條狹窄的人行道供人進出。在人行道下,由於群山的阻隔,河水形成了壹個大水潭。傳說早期東西兩村是兩條龍,保佑峽內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有壹年冬天,壹群小人闖進峽谷,立刻鬧事,弄得人們苦不堪言。玉帝見此,命天兵將小人趕出峽外,並派東海龍王的兩位愛將駐守峽內。細心的東海龍王擔心愛情寂寞,送給他壹顆夜明珠。每到午夜,池中的冉冉升起壹朵蓮花,它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半邊天。
在革命史上,七裏峽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1946年8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旅旅長吳世安率38團進入鎮安縣城,在七裏峽開明人士張雲山的院子裏召開會議,部署中國鄂陜革命鬥爭,成立中國旬工委和旬支隊。七裏峽的張雲山積極配合中原解放軍,為部隊籌集糧錢,對胡宗南展開圍剿鬥爭,把自己的院子全部讓給士兵,搬到河邊的草堂。隨後,部隊在該地區東南部的華水河畔建立了蘇維埃政府。8月中旬,1949,安康軍分區副政委張喜鼎率鎮安獨立營返回,與中* * *鎮安縣委壹起,征集鎮安自衛團二中隊隊長等290人。張雲山積極配合部隊,為收復鎮安縣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6獲得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電影《野山》外景地——鎮安縣米良鎮清泉村。
經過幾年的發展,七裏峽已經成為鎮安重要的商業中心。
千萬是壹個世界,上下五千年。
金秋十月,天更藍了。我請縣文物管理所的文化官員薛玉成先生走進白塔山。青山,百轉千回的清泉,農民彎腰拍打衣服的身影,冉冉農家菜飄過山頂升上天空的炊煙,勾起了我對白塔山百年來的深深回憶。仰望白塔山的滄桑和飄谷古村的煙雲,不禁想起了白塔山的歷史和人文。
白塔從天而降,惡魔降臨。
白塔山,古峰幽峰奇山,河流密布,神話傳說層出不窮。當妳乘車拐過白塔灣山的拐角時,頭頂的雲層裏沒有峰,峰巖下陰森的母豬塘讓妳神魂顛倒。據當地老人說,很久以前,在巖石的壹角下面,有壹條流光,青石直立,母豬塘深不見底。為了方便移動騾子、馬匹和行人,當地石匠用鋼鑿沿著巖石鑿出五英寸寬的石蝙蝠。遊歷楊珊、漢江的鹽商、布商,先把貨物順流漂下,然後雙手扶著巖石,雙腳撐著地面爬墻。柴犬路的開通拉近了楊珊與鎮安的距離,男女之間的商業往來和婚姻逐漸增多。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壹天午飯後,天空烏雲密布,幾聲雷響,電閃雷鳴。有壹次,天上下了三分鐘的傾盆大雨,陰陽兩坡的洪水直沖母豬池河兩岸。壹個小時後,雨停天晴,壹個皮膚白皙,頭發金黃的河南女孩坐在石頭上哭個不停。我媽在家突然病重,鄰居占蔔說只有溜進水河的黑龍大師的藥才能救我媽壹命。河水不斷暴漲,石蝙蝠被淹。誰能背我過河去救我媽媽,我就嫁給他。聽到傷心的哭聲,香樓石的小夥子梁四娃走到姑娘身邊,深情地說;別哭,女孩,我會背妳過河。看著這個魁梧的男人,女孩非常高興地爬上了男孩的背。然後,他把小夥子推進母豬池的深淵,吸血,挖肝。從此,只要河水上漲,打扮成書生的姑娘就坐在石頭上哭,真是想把人吃成精。她吃了99個小夥子的時候,梁家的小夥子給家人做了個夢,說是在母豬池深宮大院裏享受永華財富。噩夢醒來,家裏人得知兒子被母豬塘裏的妖殺死了,就對大家說;千萬不要靠近母豬池,以免受傷。
從此,人們都繞道而行,上塔兒梁追老街,到何潔過柞水峰鎮做生意。楊珊人看到鎮安的商人越來越少,就去西塔燒香求簽,祈求塔神保佑山珍兩縣的商人互相往來,經濟繁榮。夜深人靜的時候,塔神飛到了鎮安白塔無峰,把母豬精子壓到了山底。這就是楊珊城西鳳陽塔無塔尖,鎮安白塔有塔尖的傳說,自楊珊、鎮安流傳至今。
前灣龍山文化遺址
走過白塔灣的山嘴,兩邊都是青山,幾百畝的開闊地迎面而來,就是著名的前灣。前灣地塊東西向,背靠美麗的皇後山,面對巍峨的朱砂村。嚴武緩緩繞過左灣,米糧河沿右灣流向何謙,匯入長江。風景如畫的前灣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寶庫。
茫茫古村無數英雄
位於東龍山、老寨、餐飲村的白塔村,矗立在二裏灣山梁上,頗為壯觀。81歲的樹坪村老組長張國才給我們做了介紹。白塔寨原名新寨,是明末鎮安的楊珊、毛家、張家為躲避安百裏叛軍,聯合當地民眾修建的。民國初年,白塔山駐紮在此村,改為白塔村。建村的時候,規劃設計很獨特。按照建築坐北朝南的朝向,南門前面蓋兩個門,後門朝北,有兩個門。中間有國王人行道,上部有108防禦洞,中部有36個哨兵洞,下部有28個大眼睛。由於地形限制,白塔村呈橢圓形。與其他寨子不同的是,寨子後腳有堅固的隔離石墻,為老弱病殘和坐月子的婦女設置了壹個小房間。前寨子有3個禮堂,4個專門看守寨子的大廳,中寨子有5個3層的房子,後寨子最低處有4個小兵庫室。白塔寨建築規模宏大,地理位置險要,結構新穎獨特,被稱為“第壹山城”
1935 1.4、程、徐海東、率領紅二十五軍攻打鎮安縣,立即派出紅軍工作組,宣布在白塔寨建立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次年2月,他們宣布成立鎮安蘇維埃政府,派出6個紅軍工作組,組織發動二裏灣、花水河、柿園、白塔灣的貧困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運動。‘打土豪’分田地的農民運動。2月14日,陳先瑞司令員在花水河召開千人大會,莊嚴宣布成立鎮安縣委和鎮安縣蘇維埃人民政府,沒收地主土地420畝,房屋57間,分給當地貧困群眾,贏得了鎮安第壹次土地革命運動,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贊揚。
5月8日,1935,國民黨第四十軍龐部隊乘白塔村幹旱缺水之機,突然圍攻白塔駐地蘇維埃政府根據地。足智多謀的勇敢村310多遊擊隊員采取了快速突破撤退的作戰方案。狠毒的龐部利用店埡子制高點,用大炮用紅紙築起白塔寨。張永生、朱啟友等6名遊擊隊員在西寨門陣亡,遊擊隊員馬在二裏灣被俘並被擊斃。後來25軍北上抗日後,白塔寨周圍的地方遊擊師繼續組織壯大地方武裝,開展革命活動。
1946年7月,李先念率領的中原人民解放軍突破部隊順利轉戰商洛,建立了以白塔寨為軍事要地的革命根據地。軍隊積極貫徹黨中央“大反攻”精神,在根據地廣泛開展遊擊戰爭,號召勞動群眾行動起來,鎮壓地方地主惡霸,不斷擴大農會。白塔山寨的紅色革命之火,點燃了鎮安的熊熊大火。1949年8月,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國民黨軍隊不斷潰敗的形勢下,時任鎮安縣委副書記的王帶領黨員幹部在白塔寨設立縣政府機關,並及時采取措施;“分化瓦解,區別對待”的鬥爭策略促使國民黨自衛團400余人揭竿而起。老說,正是在165438+的6月24日,他和當地十幾名黨員幹部把王從白塔寨的城府護送到鎮安縣當縣長。
鉆天嶺,位於米糧川和鐵屯灘之間,當年是陜西和湖北的交通要道。它建於明代的鉆田寨。不知道是誰建的。小屋依山而建,長達壹條船,將古道壹分為二,只有中間的南北寨門相連。村裏有壹座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的古廟。香峰村位於銅官關鎮柳林村、三義村、前灣村之間,矗立在山頂,四周高墻陡峭。村裏的泰山廟是村子的制高點,住著當地的富戶、平民和農村的勇者。民國時期,村主鄧用村裏準備的土槍、土炮、滾石,多次打退入侵的川匪部。1949年秋,壹小隊國民黨軍逃跑,企圖突破村莊,劫取錢財,被村裏的村民和鄉勇擊退。
鎮安縣米良鎮黑龍洞是旅遊、宗教和文化活動的場所。古剎、黑龍堂、黑龍門、龍潭、山、水、泉,資源都很豐富。時間為65438+10月,每年11-15,以15為高峰。每年都有來自陜西、山西、甘肅、湖北、湖南、新疆的。。。。。。從其他地方來的朝聖者。。堪稱香之巔峰。。聽聽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壹。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黑龍洞位於商洛南部楊珊縣和鎮安縣交界處的水邊河上。這裏群山環抱,清泉噴湧,龍洞、龍潭、古寺相映成趣。神奇的景觀正在傳播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黑龍洞是黑龍王的居所,因黑龍在此發光而得名。泉水從洞中湧出,終年流淌,波濤翻滾,猶如龍舞。
為了開發這壹得天獨厚的資源,打造壹條具有代表性的“美麗鄉村”旅遊帶,景區聘請專家進行設計策劃,引領米糧鎮鄉村旅遊發展,通過旅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據悉,今年該鎮將投資476萬元,通過招商引資啟動仿古服務區建設,確保黑龍潭旅遊景區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壹事壹議”必須由群眾決定。今年,水下民族村實施了5.1公裏水泥路改造工程,黨委政府向他們介紹了八壹村的典型經驗,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同。目前,該村已全面完成路基改造工程,水泥路面正在加緊施工。樹坪村二裏灣壹組是省廳承建的水泥路工程。今年3月初,聯村領導與包村幹部在該組召開“壹事壹議”籌資籌勞對話會,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及部分村民參加。村支書王春林介紹了“壹事壹議”修路的經驗,把情況交給群眾討論。話壹落,群眾表現出了意想不到的熱情。78歲的老黨員張國才站起來說:修路是為了我的人民。雖然我老了,但我願意為我們的後代做些事情。參加會議的村民很快異口同聲地說:有錢的人出力強。想了想,能量就來了。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裏,83戶352名村民集資103000元,修建涵洞11道,完成圬工1546立方米。“壹事壹議”激發了廣大群眾的智慧和熱情,迎來了王家溝五組12村民的祖輩們,用肩膀馱著駱駝走在陡峭的山路上。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壓彎了村民的脊梁,卻壓彎不了他們改變自然條件的堅強意誌。今年3月初,鎮主要領導帶著包村幹部走進王家溝12村民召集的“壹事壹議”村民座談會。大家壹致要求自力更生修復2.1公裏通祖路,並在鎮村幹部的積極引導下,現場籌集1.25萬元,解決了爆破材料的資金問題。兩天後,12戶23名男女勞力開始修路。經過兩個月的日夜奮戰,共開挖土石方2600多立方米。村民們強烈的拼搏精神感動了縣人力資源局,縣人力資源局為村裏保駕護航。局領導籌集了5000元,親自交給了村幹部。彌補資金不足的困難。
這個鎮黨委政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憑借村民“壹事壹議”的政策,今年實施了通村4條水泥路20.12公裏,通祖3條道路16.29公裏。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黨委政府領導和包村幹部整天惦記著我們老百姓。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