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突出的主題是文化差異。在這部電影中,徐大同和他的兒子丹尼斯被分開了,因為美國的社會工作者不能理解刮痧在中國是壹種傳統的治療方法,並被誤解為虐待兒童。此外,還有很多反映中西文化差異的小片段,比如是否用筷子吃飯;是否應該當面教育孩子在犯錯的時候要尊重朋友;解決問題時是談感受還是談事實...這些都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不同。中國崇尚集體主義,重視感情,在乎宗族家庭關系。西方(比如美國)更註重個人主義、個人個性展示和個人成就。從專業的角度來說,之所以中間有壹家人分居,是因為美國的社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自帶價值觀,所以對丹尼斯的價值環境沒有很好的了解。當然,正如心理學中提到的,文化會影響壹個人的人格發展,甚至影響他的價值取向。實現完全的價值中立是壹個理想但困難的要求。但妳能做的是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了解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價值判斷。
影片中的美國女社工壹開始對徐大同的“虐童”行為義憤填膺,但到了中間,她考慮到了受助人(丹尼斯飾)的感受。當她的搭檔為打贏官司歡呼時,她說:“沒有人會贏。”這是值得欣賞的。此外,影片中徐大同的上司兼好友昆蘭了解到刮痧的原理,親自嘗試,了解到刮痧是中國傳統的治療方法,並為之作證。終於,壹個才藝團聚到了壹起。如果要問影片中哪方面的行為是正確的,我認為影片中的人物努力讓別人接受刮痧這種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療法(徐大同和他的父親)或者主動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並反思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昆蘭和女社工)都是值得肯定的。
總之,《刮痧》是壹部非常緊張的電影,它要傳達的信息非常多。可以說是社工必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