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越南,在法國修讀了戲劇和電影。1994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壹部電影《青木瓜之味》,這部電影令陳英雄壹舉成名,摘走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和愷撒最佳外語片獎,從而也讓陳英雄成為越南新電影的扛鼎人物。之後憑借《三輪車夫》獲得威尼斯金獅獎,迎來事業巔峰。不過近年來遇到瓶頸期,創作水平漸漸下滑。
1962 年生於越南的陳英雄,有著越南人少有的英俊的濃眉大眼和流暢的側影。他出生在越南,14歲移民到法國,定居於巴黎。原本在法國研讀哲學課程,據說因為偶見壹部讓他感動的越南裔導演拍攝的影片後,決意改學電影,於是,陳英雄進入著名的專門培養電影攝影師的路易·盧米埃爾學院,學的是攝影技術,因為他不認為導演可學習得來,場面調度能力應從觀看影片中學習。
1988年,陳英雄拍出短片《南雄的妻子》。1991年的短片《望夫石》引起影界矚目,獲1992年裏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993年,他的故事長片處女作《青木瓜之味》首映於法國戛納電影節,並獲“金攝影機”獎,愷撒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獲199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部影片全部使用法國資金,在法國壹個攝影棚內拍攝完成。壹個年輕女孩的東方式愛情童話,涉及陳英雄孩提時候的記憶,對他過去生命的回顧,流露著東方式的內斂和悠長。
陳英雄的法國背景意味著他對越南的態度既有溫暖的壹面,也有超然的壹面。這種因矛盾而生的詩意在《青木瓜之味》中有所顯示。身在西方的陳英雄帶著東方情結審視著東方文化。1995年的《三輪車夫》又是壹鳴驚人,獲1995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以年輕男子在都市中的生存困境,描繪當前越南的某種生命圖像。陳英雄在法國多年後第壹次回到越南,越南城市令人驚異的變化給他巨大沖擊,他嘗試用攝影機去詮釋這個城市的風貌,去觸及生命在面對時代急速變化時的無奈。影片大部分由街頭實景構成,展示對暴力、性和瘋狂的壹種文化書寫,不時出現的觸目驚心的色彩、狂亂的手提攝影和漠然的窺視鏡頭有歐洲藝術片的影子。2000年,他拍攝的《夏天的滋味》則角逐該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到目前為止,陳英雄的作品雖然不算多,但是在這三部電影作品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2007年,久違了的陳英雄集合了多國電影人力量,邀請到喬什·哈奈特、木村拓哉及余文樂等人氣男星,拍攝他的新作《伴雨行》。 電影理論家加布裏爾曾經在《邁向第三世界電影的批評理論》中將第三世界電影的形成區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模仿階段,無條件地模仿好萊塢,第二階段是追憶階段,出現本土電影,影片內容呈現殖民歷史與記憶,形式風格開始脫離好萊塢,然而容易沈溺於追憶過往懷舊的傷感氣氛和自我貶抑的創作心理,將第三世界帶入與國際現實社會的脫節和與世隔絕的困境,第三階段是戰鬥階段,電影成為解放的工具,用來呈現第三世界人民所面臨的掙紮,影片將帶著思索過去,了解現在,並且為未來的文化遠景而努力。 不妨讓我們回顧陳英雄的創作之路,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陳英雄的電影創作成長的道路。
最初,陳英雄是在法國接受全面的電影藝術教育,法國導演布萊松、美國的約翰·福特、德國的茂瑙和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及黑澤明都是對他影響巨大的導演,或許,這壹學習時期,我們可以將之歸為模仿階段。
第二階段的開端是《青木瓜之味》是陳英雄進入世界影壇的第壹部劇情長片,該片在唯美的境界中,詩意地講述了梅,壹個少女的成長故事。梅很小,布衣布褲的她遲疑地走進了壹家深宅大院。小梅是來做女傭的。庭院裏的壹角,陽光流水般的傾泄而下,木瓜青翠,壹水的綠,被采摘之後,有乳白色的漿汁,以壹種濃得化不開的形態緩緩地滴落到綠葉的懷抱。頭發梳成壹把的她,在微蒙的晨光裏走到樹下。看見樹下有著小螞蟻,她歪著頭看,竟是入神。更多的時候,她是在勞作,生火、凈菜、洗衣、擦地……所有的辛苦都只在那粘在臉上的幾綹碎發裏。伴隨著不絕於耳的蛙聲蟬鳴,日子淡然悠閑的度過,終於有壹天,壹個人發現了她的溫潤柔嫩的青春、不動聲色的美麗。宛如那外表質樸的青木瓜,剖開後的裏邊竟是壹瓢滿滿的粒粒晶瑩剔透的種子,閃爍著珍珠般的光澤。
影片涉及陳英雄孩提時候的記憶,部分是他過去生命的回顧。柔和清澈的畫面、晶瑩清亮有時略帶詼諧的音樂,都過於精致,以至埋沒了苦難,平息了激情,壹切唯美得與現實無關。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法屬時期的越南。那時的越南依然在為擺脫法國殖民統治而鬥爭,但在電影中卻看不到這樣壹個時代背景,除開時隱時現飛機的幾陣轟鳴,和偶然有關夜晚戒嚴的閑談。在影片裏,時間被壓縮、停滯在壹個封閉的空間,截取的只有壹條小巷與兩個安靜的深宅大院,壹個幻想、記憶中的世界。很顯然,這部在法國精心搭建的攝影棚裏攝制的影片其實講述的並非現實中的越南,而是壹個被藝術純化的詩意現實,源自於陳英雄內心深處對於越南這塊亞熱帶故土的美好記憶,並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和對鄉土文化的真切感懷賦予了它壹種審慎的濃郁的東方美感,創造出壹個存留在自己心靈深處的溫暖的精神故鄉,最為純粹,最為地道,在深深地吸引了來自西方的目光的同時,也安置了他自己焦躁的心境。當然,很明顯,這部切合他者的凝視的欲望並且贏得異域的認可和認同的影片無疑是壹部被打上殖民文化烙印的電影作品。但是,讓世界將眼光投向越南,這畢竟是越南參與世界性話語的基本前提。
也許讓人深感意外,陳英雄的第二部電影《三輪車夫》風格忽變,壹反《青木瓜之味》東方式的溫婉內斂,似乎站在了完全對立的另壹面,尖銳淩厲。以壹位普通三輪車夫的經歷為線索,陳英雄以真實得有些觸目驚心的手法展現了當今越南的社會畫卷。這壹次,陳英雄走出了攝影棚,將鏡頭真正地帶到了越南。畢竟,戰後的現實中的越南已經不再是《青木瓜滋味》裏陳英雄構想中的那個精致、凝滯的傳統越南了。更為重要的是,陳英雄這份自我審視的勇氣和由此形成的力量標誌著壹種文化的自覺和反抗。
面對更加真實的存在,陳英雄在《三輪車夫》中把視角對準了越南底層的生活現狀,直到在那泛著惡臭的街道上,神情麻木的三輪車夫和他的車迎面馳來,這才真正開始展現越南貧困的另壹面。唯壹與《青木瓜之味》相似的是熱帶的生活場景同樣被處理得精致優雅,那樣的翠綠動人,舒緩的節奏裏是那樣的寧靜,安詳,然而早已隱隱地醞釀著躁動不安的情緒,因為接下來與之並列的竟然是充溢著血腥的暴力和罪惡。甚至,延續下來的這種詩意愈發襯托出現實的冷漠無情。美麗的熱帶植物下面,同是綠色的鈔票壹次次地從壹個人的手轉到另壹個人的手中,那些骯臟的、褶皺的紙張牽動著人們的命運。混亂的街景,貧窮的國度,就是這樣。如此動人心魄的反差。
陳英雄的第三部電影是《夏天的滋味》,風格和《青木瓜之香》比較接近,較為婉約清新。據說,《三輪車夫》中講述的故事源自兩位越南老婦人和他的交談,她們經歷過兩次越南戰爭,而當她們傾訴過往的痛苦時,卻表現出驚人的平靜安詳。正是這種平靜打動了陳英雄,使他采用了壹種緩和冷靜的方式來表現生活中的種種波瀾起伏。這壹方式在接下來的《夏天的滋味》中得到延續。
故事依然發生在當代越南,不同於《三輪車夫》中當代越南赤裸裸的貧困,《夏天的滋味》依托三姐妹壹段人生的種種起伏體驗,直接展現的是物質富裕後的人們精神上的困惑,傳統向現代轉型中的越南問題。影片開始於母親的周年祭祀,結束於父親的周年祭祀,圍繞著“忠誠“這壹主題,漫漫地掠過壹個典型的越南大家庭在壹個夏天裏所經歷的種種事件,平平淡淡,不張不揚。陳英雄有意無意地將攝影機對準了家庭秘而不宣的壹面,倫理傳統的越軌以及道德的失落:重婚、外遇、亂倫,還加上誘惑、誤解、疑惑種種,細膩地描寫其中的忠實與信任,背叛與懷疑種種,在展現生活的破壞與重建中吞吐出了人生的況味。暴雨將之的濕熱空氣中,所呈現的無非是生活的瑣碎片段,但就是在這表面無風無浪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張力。表面的親密無間、平靜歡樂之下潛藏著種種令人不安的威脅,貌似和諧美滿的家庭也遮掩了不少不可告人的隱私和秘密。所有的欲望和糾葛都在那悠長時空中緩緩呈現,在透過樹葉隙縫投射而下的夏日陽光裏,轉而又淡化為壹幅幅精致靜謐的畫面。當然,其實,這也是越南,屬於陳英雄所理解的、所憂慮的正處現代化進程中的當代越南。在陳英雄的電影實踐上,尤其在如何對待全球化與本土化,現代與沖突的問題,成為陳英雄關註的重點。 1994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壹部劇情長片--《青木瓜之香》,影片描繪了壹個普通的越南女孩的成長經歷。雖然僅僅是壹個並不新鮮的灰姑娘與白馬王子式的西方童話母題,但陳英雄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和對鄉土文化的真切感懷賦予了它濃郁的東方色彩,編織成了壹個柔美纖細的東方童話。無論是對少女心態細膩而微妙的把握,還是對傳統東方文明和人生理念的傳達,乃至唯美精致的畫面,都有讓人驚艷之感。這部電影令陳英雄壹舉成名,摘走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和愷撒最佳外語片獎。
頗讓人意外的是,他的第二部影片《三輪車夫》壹反《青木瓜之香》的溫婉寧靜,而將鏡頭對準越南底層社會,揭開了生活中陰暗壓抑的壹面。填充著銀幕的殘酷的暴力血腥,如此直接而尖銳地沖擊著觀眾的視網膜,從其後浮現出來的是壹股深入骨髓的黯淡和絕望。陳英雄以最真誠的方式逼近了底層的生存體驗,毫不掩飾生活粗礪的質感和瘋狂的罪惡。但仍然有壹種詩意從前壹部作品中延續下來,愈發襯托出現實的冷漠無情。影片贏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但由於其對社會現實批判的力度而導致壹直在越南禁映,甚至於回國拍這部電影也是經過多方遊說,做了許多工作才獲得官方許可。
《夏天的滋味》的風格和《青木瓜之香》比較接近,婉約動人,清新優雅。不過影片中溫情的場景和暴力的場景經常***同存在,據陳英雄自己說是因為“這種處理的效果能更加突出暴力,使它看起來和其它電影裏的暴力鏡頭不同,以觸動人們的神經”。而片中講述的故事源自兩位越南老婦人和他的交談,她們經歷過兩次越南戰爭,而當她們傾訴過往的痛苦時,卻表現出驚人的平靜安詳。正是這種平靜打動了陳英雄,使他采用了壹種緩和冷靜的方式來表現生活中的種種波瀾起伏。
影片的主演陳劉燕荷亦是導演的妻子,她出演了陳英雄的所有故事片。 我們可以明顯地察覺出他的電影中來自西方文化尤其是電影藝術的影響。外刊對他的影片《三輪車夫》的評語“好像羅伯特·布萊松執導了馬丁·斯柯塞斯的劇本 “,影片中的礦泉水道具的牌子也是法國的“伊雲“。然而,探索所有電影的底層,有助於我們對於他的電影形式和內在意蘊作進壹步深入地真正地了解。
陳英雄曾經說過:“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電影,是壹部經由影像的結構化過程產生意義與感動的電影。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因電影語言受到感動,而不是因為故事內容受到感動。“在陳英雄招牌式的鏡頭語言裏,運用精心布置的光線用來營造富有陰影層次的畫面,是以壹種抒情的手法表現帶有濃郁熱帶風味的綠葉、水和陽光、食物、近距離的人體以及周圍環境,鏡頭舒緩地悄無聲息地靠近人物並且緩緩掠過,溫柔地撫慰生命,影片有壹種寧靜的光輝,這種光輝緩解了敘事所形成的緊張和沖突。尤其,他的鏡頭運用尤其敏銳地突出細節,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譬如,鏡頭曾經靜靜地註視青木瓜乳白色的汁液慢慢地滴落、輕輕剖開青木瓜乍見晶瑩潤澤的種子,樹下勤勞的金黃色的小螞蟻,祭祀用的雞的表皮呈現晶瑩剃透的嫩黃顏色,色澤鮮美的不知名的炒青菜,象牙雕刻壹般的檳榔棕櫚花……令人驚奇,驚喜。或許,這也是否反照出那早已習慣的麻木冷漠?是因為平時在實際生活的視覺經驗中,生就的壹雙眼睛是為了看見東西,而不是為了審視或者欣賞它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學會了也習慣了作出必要的忽視,關心的只是他們的實際功利價值,這是我們的生存方式,就這樣喪失了生命世界中全部的鮮活、清純、豐富。陳英雄的電影卻喚醒了心靈,不再在習慣下沈睡,而是讓我們看到了眼前世界的種種可愛新奇之處。其實,這是在美學意義上的生命的還鄉,這是東方式的拈花微笑般的悟道。
陳英雄用他的電影記錄心中的越南,以質感和色彩存活於膠片,捕捉生命內心殘留記憶與詩意,還有影像背後充滿熱情的註視,對於未來堅持的希望,他這是對越南保持適度距離地審慎凝視,壹種超脫的態度包含著追憶、無奈、憂傷又攙雜著熱切,但是,壹切的壹切始終籠罩在壹種更為博大的悲憫心腸之中。在陳英雄的系列影片中,在其獨特的電影觀念的背後貫穿始終的是壹種冷靜獨特的東方的哲學理念。 前奏:七年醞釀出大計劃
上世紀九十年代,陳英雄代表越南在世界各大影展斬獲頗豐,1993年的首部長片《青木瓜之味》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攝影機獎,1995年有梁朝偉梁朝偉所有音樂專輯參演的《三輪車夫》在意大利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00年的《夏天的滋味》則角逐該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壹時間陳英雄出盡風頭,未想到在此之後便沈寂達七年之久。
在七年的蟄居生活中,不少人質疑陳英雄已經江郎才盡,而未能知道原來他早已醞釀著多個爆炸性的計劃。《伴雨行》仍未拍竣時,制片公司便又發布了陳英雄將執導《挪威的森林》電影版的消息。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之前曾四次被改編為電影,但長篇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這還是首次。
改編:充滿感官刺激與詩意
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在亞洲的巨大號召力相信不必多講,小說面市24年來壹直有好事之人試圖取得影片的改編權,但村上本人對此並不看好,將所有說客拒之門外:“那是不可能的,誰都辦不到,因為那是我在腦袋裏淋漓盡致勾勒出來的。”陳英雄在巴黎看了法文版譯本小說之後,也立刻產生了改編的念頭,對於小說他評價道:“擁有強力和細膩、激動與優雅的混沌,充滿著感官的刺激與詩意,內含著為了電影化所存在的許多題材”。
2004 年,在制作公司的幫助下,陳英雄開始和村上接觸。最初村上堅定地表示拒絕,理由是這部小說對他個人具有特殊意義,他不認為有人能成功改編。當看過陳英雄的電影作品後,村上非常贊賞,覺得至少可以和這個“法國人”見壹面,而最終陳英雄不知用了什麽高明手段,做成了許多日本導演都沒能做到的事,說服村上交出了《挪威的森林》改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