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賀綠汀的主要貢獻

賀綠汀的主要貢獻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電影業進入了講電影的時代。當時電影音樂基本上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現的。聶耳、冼星海、任光和陸機等作曲家都為進步電影創作了優秀的歌曲。

1934-1937期間,賀綠汀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抗日救國的革命洪流,積極從事進步電影的音樂工作,與當時的左翼電影導演密切合作,先後為《鄉愁》、《十字路口》、《街頭天使》、《古塔》、《都市風光》、《船女》。其中有《四季歌》、《歌唱的姑娘》、《西湖春曉》、《春天裏》、《秋水》、《女神》、《新中國》、《為祖國而戰》等。《四季歌》和《歌女》是左翼導演袁·《街頭天使》的兩集。何綠汀用兩首蘇州民歌《七月七日哭》和《知心客》作為改編配器的音樂素材。《歌女》的曲調采用了流行於蘇南城鎮的民間音樂《剪靛花調》。旋律清新細致,點綴細膩,音準修飾較多,極具江南風格。這兩集是當時有“金嗓子”之稱的明星周璇演唱的。它們簡單、自然,風格樸實無華。電影壹經上映,立即在社會上得到肯定,並迅速傳播開來,從此被人們傳唱。《西湖春曉》是沈希齡導演的左翼電影《船娘》的插曲。影片由賀綠汀1934執筆,講述了中國杭州西湖壹女子搖船受辱於黑暗勢力的悲慘故事。整首歌貫穿6/8拍抖音的節奏模式,並借威尼斯船歌指出影片的典型環境。第壹段采用女高音獨唱的形式,以“半山腰上淡淡的煙”描繪西湖的優雅風韻;在第二段中,作者采用了四聲混聲合唱的形式,並在和聲中采用了開放式三級處理的方法,刻意體現了《柳浪之聲》和《西湖覺醒》的生動魅力。第三段是全曲的對比段。旋律時而向下曲折,時而向上跳躍。合唱織體改為對位和聲進行,用多聲部交錯的節奏美渲染出“青山綠水”的如畫寓意;第四、五段倒置再現第壹、二段,巧妙地用鋼琴代替人聲,補充“畫中搖舟”的審美趣味。整首歌意境深遠,構圖嚴謹,技法精煉,音樂抒情,氣質婉約沈郁。在30年代的進步電影中,除了創作者,還有根據電影藝術表現的需要,從已有的歌曲中進行選擇的人。這種選歌方式以配圖配故事的形式成為電影歌曲的獨特創造。它的重點不是音樂的新創作,而是音樂與電影的關系。搭配作為電影歌曲創作的重要方式,創作了很多適合電影的好歌。其中,何綠汀的《遊擊隊歌》被選為電影《少年中國》的插曲。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工團到群眾中宣傳抗戰。遊擊歌是他在1937年底隨劇團到達山西臨汾後創作的。整首歌貫穿了小軍鼓富有彈性和活力的節奏。通過活潑雄壯的曲調,表現了遊擊戰士的樂觀情緒和必勝信念,塑造了艱苦鬥爭環境中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遊擊戰士形象。賀綠汀采用通俗的語言和通俗的形式,大膽吸收外國革命歌曲的表現因素(如弱小軍鼓節奏、大調式七音旋律、走調技法等。),並組成了短小生動的作品,既有廣泛的群眾性,又有較高的藝術性。這首歌被選為電影歌曲,讓電影的藝術表現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通過電影這個媒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賀綠汀在短短幾年的電影音樂創作中成功運用了幾乎所有形式的歌曲。音樂風格有抒情委婉、昂揚激越;既有中國民樂風格的,也有吸收了外國歌曲,尤其是外國革命歌曲的。為了適應電影廣闊的題材和多樣的人物形象,賀綠汀創作了許多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音樂作品。對抗日救亡歌詠和社會音樂生活的大規模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電影歌曲在音樂人的努力和大眾的關註下,憑借強大的大眾傳媒、電影以及自身的藝術特點和魅力,成為現代壹個新的重要的聲樂門類。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也是現代中國新音樂文化成熟的重要標誌。賀綠汀的電影歌曲被大量廣為傳唱,成為現代流行的電影音樂瑰寶。他是近代創作電影歌曲較多的作曲家之壹,是中國電影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那是1939年深秋的壹個星期天。壹艘木船停靠在北碚朝陽鎮碼頭。隨著老板的聲音告知,木船如箭壹般向河中央駛去。人民音樂家賀綠汀走出機艙,站在船頭,仿佛在沈思。這時,壹個學生激動地喊道:“何老師,何老師!聽說妳最近寫了壹首新歌《嘉陵江上》。何老師,請妳唱給我們聽聽,好嗎?”

在大家的要求下,賀綠汀動情地唱道:“那天,敵人打了我的村子,我失去了田舍。家人牛羊,如今我在嘉陵江上遊蕩,仿佛聞到了泥土的芬芳……”悲壯的歌聲在峽谷中回蕩...這時,船主大聲叫道:“各位,船即將越過那堆石頭,也就是飛筐,這是磁器口河段最危險的地方。如果船出了事,不要慌,要互相照顧……”說時遲那時快,不知不覺木船已經靠近那堆石頭了。只見茫茫江水,洶湧澎湃,突然,只聽臺下壹聲慘叫,整艘船被拋入江中...就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候,賀綠汀在船上抓了壹塊板子。他聽到學生呼救,看到學生被渾濁的海浪沖走。他奮力遊向學生,抓住他的肩膀壹步步向河岸靠近,溺水學生得救了!船上的客人也被船主和鄰近的船夫壹壹救出。

在向朋友講述自己的遇險和逃生時,何綠婷慶幸自己救了同學。可惜,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教材被壞浪吞沒了。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公布了100首愛國歌曲名單,其中《遊擊歌》是著名音樂人、革命家賀綠汀創作的。

1986 65438+10月23日,在國務院副總理王鎮將軍的親自安排下,83歲的賀綠汀和夫人蔣瑞芝來到粵西墾區創建療養,住進了湖光巖旁的粵西墾區幹部療養院。

春節期間,賀綠汀同誌應邀參加湛江市文藝工作者聯歡會。當何先生和夫人進入會場時,歌聲和掌聲響起,與會者唱起《遊擊歌》歡迎何履亭同誌。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壹顆子彈都消滅壹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部隊,盡管山高又深...

遊擊歌激昂流暢的旋律在會場回蕩。看得出來,賀綠汀同誌也很激動,和大家親切地打招呼、交談,他融入了節日的氣氛。

賀綠汀同誌,1903,湖南邵陽人。20歲加入中國* * *生產黨,北伐後期從事組織宣傳工作,大革命失敗後先後參加廣州起義、海陸豐起義。七七事變後,加入上海救亡話劇團,1941年加入蘇北新四軍陸毅工作組,1943年赴延安,先後任中央樂團團長、華北藝術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協副主席。

作為壹名老革命和音樂家,賀綠汀同誌壹生留下了許多輝煌的作品,包括《遊擊隊歌》、《牧童短笛》、《春節序曲》、《墾春碧》、《嘉陵江》...1928,他的暴歌在海陸豐地區流傳。後來,何老為《風暴的孩子》、《十字路口》、《街頭天使》等電影作曲。其中有《歌女》和《春天裏》等。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成為壹代名曲。

1943年,王鎮將軍率領359旅開墾陜北的貧脊荒山,把雜草叢生、牲畜成群的南泥灣變成了遍地莊稼、牛羊成群的“長城以南”。此時,賀綠汀同誌獻上了他的《南泥灣》,用歌聲歌頌了英雄的359旅的光輝歷程,並與王鎮將軍結下了親密的戰鬥友誼。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壹直唱著遊擊歌,可以說是伴隨著何綠汀創作的歌曲成長起來的。很久以前,賀綠汀就是我們心中崇敬的老人之壹。

沒想到,改革開放後,在湛江隆重接待了賀綠汀同誌,親切聆聽他的教誨,我非常高興!此時,何老經歷了與“四人幫”的頑強鬥爭。雖然他已經八十多歲了,但他仍然非常強壯和樂觀。在王鎮將軍的親切關懷下,他在粵西墾區和平幸福地創作和休息。他壹次又壹次來到王鎮將軍支持的湖廣農場,聽取了王金長主任等人對王鎮將軍指揮下的熱帶橡膠林的詳細介紹,多次出動北京鴨、荷蘭牛、新地紅種牛、巴克沙、約克夏種牛等,支持湖廣農場建設各種種子基地,對他的親密戰友王鎮將軍的心血和汗水表示極大的贊賞和崇敬。他還經常到附近的前進農場參觀,詳細了解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建設的情況。他不止壹次鼓勵農墾幹部職工,王鎮將軍指引的道路和規劃是正確的,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1986年3月,湛江舉辦職工業余文藝匯演。何老親自出席演出,不斷提出具體中肯的意見,以文藝的形式,諄諄勉勵職工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

何先生在湛江期間,我奉命協助有關單位照顧好他的生活和健康。我多次到這位老壹輩革命家的住處拜訪他,每次都感到十分親切和愉快。

得知賀綠汀同誌南下的消息後,他廣西老家的同誌聯系我,邀請賀老去南寧、桂林、北海玩。5月7日,1986,北海派相關負責同誌到兩廣交界的山口鎮與他見面。

這壹天,吃完早飯,我們告別了老兩口,依依不舍地目送他的專車離開。沒想到中午過後,北海的同誌打來電話,說還沒收到問候。當時通訊工具還很落後,無法聯系到他的護衛。直到下午還是沒有消息。

我當時很著急,就直接去市公安局找局長,說明情況,請求幫忙查找何老壹行的下落。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局長立即命令沿線公安部門全力尋找。到了晚上,何老才接到市公安局的通知,在去廣西的路上,被邀請去參觀壹些沿線的農場。他對當地的果林、橡膠林、甘蔗林很感興趣,有些還舍不得離開。熱情好客的洪江農場主人離開他們,準備在那裏過夜,第二天去廣西。聽到這個消息,我終於放下了緊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