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些人缺乏適應非自主視覺的能力,連看2D電影也會暈。
比方說妳坐在壹輛車中,由於車輛的顛簸,妳的腦袋幾乎不可避免的晃動起來,於是妳的視野就會跟隨搖晃。期間有視覺、觸覺(身體受力)與平衡(搖擺晃動)等多種同步化的感知。
但換到電影中的飆車場景,畫面模仿出駕駛員視野的劇烈晃動,但坐在觀眾席上的妳卻紋絲不動。相比日常生活的感官體驗,觸覺、平衡無法與視覺信號匹配,某些身體協調能力較差的人,就會範“暈”。類似“暈車”,但成因卻剛好相反。
好在現代人在各類屏幕源源不斷的訓練下,對這種非自主視覺的適應力已經非常的高。
其次,對於3D電影,畫面雖然只是增加了“深度”這壹維,卻再壹次導致了某種“失調”。
人類對觀察立體事物有著豐富的日常經驗,而人眼更對視覺焦點有著全權的控制:我們既可以細看自己的指紋,又能領略遠處的風光,都仰賴大腦對雙眼的主動調整,並且“遠近不可兼得”。
回到3D電影中,我們看電影時的焦點實際上被牢牢鎖定在屏幕上,當畫面中的壹顆子彈向我們飛來時,我們無需把焦點回拉——但很不幸,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這麽做。壹旦焦點離開屏幕,畫面就變的模糊,我們又壹次下意識的將視覺焦點推回屏幕。
這麽“壹來二去”的拉鋸狀態下,人眼非常容易疲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多重感知不同步(相比2D,我們對於3D畫面的感知訓練少的可憐),“暈電影”的比例自然就陡然升高。
還有就是3D畫面的某些內容導致的神經緊張(比如前面提到的子彈飛來),也會壹定程度上加劇“暈3D"的反應。
綜上,看3D電影的要訣就是倆字“淡定”…讓它們鬧騰吧,妳喵著屏幕,啥都別管……不過,這或許就不是看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