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網絡詞語怎麽出來的

網絡詞語怎麽出來的

語言是壹種文化,壹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並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匯貧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語匯系統如果只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規定壹定的規範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範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分.正確看待網絡語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腦已不再戴著神秘的面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與電腦打交道,並且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伴隨著壹種新生事物的誕生總會產生許多附帶品,九十年代後期,電腦的附帶品網絡便像壹場熊熊大火,蔓延了整個地球,似乎網絡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網絡的虛擬性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贏得了無數人的青睞.網絡的發展也產生了它的附帶品——網絡語言.高名凱先生說:“無疑地,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新的事物的產生或作為社會現象之壹的人的思維活動所形成的概念的產生要求作為交際工具、思維工具的語言有所改變,有所發展.”網絡語言由於它特殊的載體和它的現實虛擬性,使得網絡用語壹開始就呈現出壹般語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們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規範的詞語之外,還創造了許多只有經常上網的人才能理解的詞語.

壹、網絡語言的成因、構成形式和特征

“如果青蛙只有壹人嘲笑,恐龍的樣子沒人知道,如果面對孤獨只有煙酒相伴,惟有齊參與,***分享,才能超越12億倍的爽,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網戀、網聚狼的力量.”這是近來在網上頗為流行的網絡搞笑篇.但是如果妳不了解其中的壹些“網絡語言”的含義,妳恐怕就不明白有什麽搞笑之處.因為在聊天室裏、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長得很醜的男人,把“恐龍”比作長得很醜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網上的壞人.諸如此類,在網絡上產生且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匯就是網絡用語.在於根元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對“網絡語言”提出了如下定義:“‘網語’是互聯網的產物.在網絡日益普及的虛擬空間裏,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於是有的人創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壹些漢語和英語詞匯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範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壹起使用,會出現壹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絡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網絡語言的成因壹是為了輸入方便,上網是需要花錢的,而上網費是通過單位時間來計算的.如果壹個人的打字速度快,那麽無疑在單位時間內輸入的內容也會較多,所以有的人為了提高速度難免會不顧“質量”,在輸入的文字中帶有錯字、別字、怪字等.“在書面上,如果某人辦壹個雜誌、壹個版面,那時叫版主.在網上要講求效率,可能會打錯,上網要花錢,而且妳就算有錢,妳打得慢壹些,對方可能就不搭理妳了,所以壹打出來,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著吧,後來壹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淚,其實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著聊,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於根元)

網絡語言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微軟操作系統上多使用智能全拼輸入系統.由於網上會使用五筆打字的人很少,所以大家普遍采用全拼輸入,由於上面的字詞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頻率排列的,很多人就沒有耐性保證打字的準確性,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認的新詞匯.例如剛才提到的“斑竹”,有經驗的人壹定知道當妳輸入BANZHU時,首先顯示的便是“斑竹”.“這個客觀原因的深層次問題是由於漢字與電腦的瓶頸問題,漢字進入電腦並沒有解決漢語能夠在電腦上暢通無阻的問題.成千上萬的漢字是無法與幾十個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電腦處理外語比處理漢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網絡上出現五花八門的詞語是目前必然會出現的問題.網絡迫切要求人們設計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漢字處理軟件.”

網民的心理也是網絡語言形成的壹個原因.運用網絡語言的主體是年輕大學生、中學生、技術人員等,這個群體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們活潑好奇,充滿了創新意識.網絡語言不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滿著壹種求新求變、不斷突破陳規的潮流感和前衛感.這種充滿創造、突破傳統的語言自然而然流行於年輕人之間.

網絡語言的構成形式多種多樣,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 語音諧音型.諧音型網絡語言又可以分為數字型諧音和文字型諧音兩

種.

(1)數字型諧音:通常是指根據10個阿拉伯數字的發音,組合成為壹系列簡單易記、輸入便捷的字詞.比如:“7758”指“親親我吧”;“886”表示“BYE-BYE嘍,再見”;“7456”表示“氣死我了”,這是通過漢字的讀音與數字的讀音相近,由數字的讀音來諧漢字的讀音,來達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只需要敲打四個數字鍵即可完成,而“親親我吧”則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遠遠落後於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錯”表示“不錯”;“1314520”表示“壹生壹世我愛妳”;“7456”表示“氣死我了”,這壹類諧音並不是通過普通話的讀音來相諧的,而是根據方言來諧音的.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會出現以4諧SHI的現象.

(2)漢字型諧音:這種方式除了出於便捷輸入的考慮外,更多的則具有調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蝦”是“大俠”的諧音,指計算機高手;由於壹些水平較高的電腦愛好者因長期沈迷於電腦而彎腰駝背,形似大蝦,因而經“大俠”的諧音“大蝦”的出現,憑空多了些詼諧幽默.還比如“板斧”是“版副”的諧音,“斑竹”“板豬”是“版主”的諧音.

2、文字轉義型.在網絡上,網民給壹些詞語又增加了壹些這些詞語本身不

具備的含義,但這些含義與詞語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將水倒進或裝進容器中,在網絡上是說在聊天室或BBS上的發言隨意寫,是BBS上的常用詞匯;“造磚”指用心寫,指上帖者比較用心寫的東西.壹個好的BBS是即要有磚還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磚對於活躍壹個BBS各有千秋;“樓上樓下”是BBS上常用的詞語,用來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3、符號象形型.網民們利用鍵盤上的各種符號加以排列組合,造出了許多全新的象形表達方式,或以形會意,或象形隱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以“笑”作為例子,“:-”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壹張笑臉,“:-D”表示非常高興的張開嘴笑;“:-)”表示微笑“8-)”這是眼鏡壹族的專用笑臉;“;-)”指拋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類網語還有:用“:-(”表示悲傷難過;“:-!”表示不屑壹顧,等等.

4、英漢簡縮型.英漢簡縮型多是英語常用詞的縮寫.使用這種縮語的網民

多少知道壹些常用英語.常見的英語縮略語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據我所知;BTW(By the way)順便問壹下;JAM(Just a moment)等壹會兒;CU(See you)再見;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妳在那裏嗎?英語減縮型可以分成兩種,壹種是用每個單詞或詞組的首字母來表示整句話,例如AFAIK、BTW、JAM;另壹種是用字母和單詞之間相近的讀音來減縮單詞或詞組,例如CU、OIC、R U THERE,有時這兩種方式會同時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見.當然也有不少漢語縮略語,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寶寶.這是利用漢語拼音中的聲母來表示壹個詞.詞語簡縮以後,比起規範的漢語或英語其輸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

通過對網絡語言的類型的粗略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網絡語言與規範語言是有很大區別的.總體看來,網絡語言主要具有以下壹些特征:

1、創造性.這壹點上文的舉例已經非常鮮明,在介紹符號象形型網絡語言中,關於笑的例子估計讀者已有所體會,對此不必做過多分析.網絡語言中的奇思異想可謂多如牛毛,不勝枚舉.也許網民們覺得網絡是壹個虛擬的空間,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與現實生活中人們表達習慣有所不同,於是挖空心思創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網語,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頭.

2、 方便性.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種類型的網絡語言得以形成並發展的壹

個重要原因.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節省輸入的時間和上網的花費.

3、娛樂性.網民上網的壹個重要動機就是“找樂”,而網民在互動過程中形成別具壹格的語言無疑增加了交流的樂趣,使上網成了壹件輕松而又有趣的事情.反過來,眾多網民在找樂的過程中,又創造了大量新鮮的網語,不斷豐富著網絡語言的詞匯.

4、不規範性.這是前三個特點的必然後果.從規範的漢語表達方式看,網絡語言中漢字、數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號混雜使用,怪字、錯字、別字層出不窮,完全是病句.有關專家認為,這種語言隨意性太大,不穩定,只是年輕人時髦的文字遊戲.

5、鍵盤特征性.利用計算機鍵盤上的特殊字符表情達意也是網絡語言的壹個特點.這種鍵盤表情符號的歷史可追溯到1986年,日本壹位網民在網絡留言的尾端加上了壹個“^_^”符號,像壹個瞇起眼在笑的人臉,至此這壹表情開始風靡全球.受此啟發,網民們創造出壹系列有鍵盤特點的網絡語言符號.鍵盤符號的運用使得在網絡對話中電腦屏幕上出現了壹個個卡通式的形象,不僅更加傳神,同時也體現了網絡傳播“超文本”的特點.

6、主觀性.網絡語言更富於主觀色彩,它無視傳統語法,隨心所欲,而且有越來越隨意、越來越試圖沖破束縛的傾向.壹篇網絡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只有愛上之後,才發現有點雞肋.”“有點雞肋”這種反常搭配善於從常用詞語中翻出新意,是網絡語言經常使用的手法.

7、雜糅化.網絡語言在壹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語言雜糅在壹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達意上呈現了網絡語言詞匯的創新性、隨意性和簡便性.例如:“3Q”(THANK YOU)謝謝;“B4”(BEFORE)之前;“ME 2”(ME TOO)我也是,等等.

8、形象性.我們剛才提到的鍵盤特征性能夠體現網絡語言的形象性,除此之外,網絡語言的形象性還表現在壹些形象的網絡語言上.如把網民稱為“網蟲”,於是初級網民是“爬蟲”,高級網民是“飛蟲”,把“這樣子”連為“醬紫”(受到港臺腔的影響),既有視覺效果,又隱含了味覺效果.

可以說,網絡語言的這些特征與網民群體的社會學特征是相吻合的.根據以往的調查我們知道,網民中30歲以下的約占80%,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也在80%左右(見《社會》1999年第二期,汪勇剛《誰在網上》).這足以說明網民這個群體的特征:壹是年輕化,二是有文化.這些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崇尚創新,而且不願意承受現實生活中太多的束縛.另外,他們不僅在上網的時候使用這種語言,甚至在生活中,學習中也開始使用這些語言,特別是學生群體.

二、網絡語言對人的學習、生活的影響

青少年學生是網蟲壹族的主要群體,在壹些中小學,網絡語言已經成為很多學生的口頭禪,甚至在課堂上也經常聽到學生在使用.網絡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遊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社會各界人士對其有怎樣的態度呢?

1、 學生覺得有趣、時尚、方便.

(1)壹些學生說,語言的使用本來就應該不拘壹格,生動有趣的網絡語言活潑幽默,用起來非常方便也很時髦,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誰要是在網上壹本正經的和別人說話聊天會被人挖苦取笑的.

(2)還有壹些學生說,生動有趣的網絡語言其實和相聲、小品壹樣,也是語言魅力的體現,很多暢銷的網絡小說如《第壹次親密接觸》、《豬八戒日記》裏充斥了“美眉”、“青蛙”這樣的網絡語言,讀起來讓人耳目壹新,如果把這些詞換成正統的表達,它的可讀性就差很多.

(3)壹個有六年網齡的男生說:“我從高壹就開始上QQ聊天,現在每天上網的時間都超過六小時.網絡語言用慣了,生活中還真不好改.”

(4)蘭州某中學的壹位初三的學生說,學生之間使用網絡語言感到很親切.老師雖然不贊成學生使用這種語言,但是自己仍然情不自禁的想寫,因為覺得用這種語言寫出來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很生動.

(5)蘭州某中學的壹位高二的學生說,網絡語言是壹種以漢語語系為基礎派生出來的適應高速運轉的社會的壹種語言,可以增加交流時的親和力和新鮮感,但如果將其亂用,並脫離網絡這壹載體使用,將是對語言文字的褻瀆.

(6)蘭州某中學的壹位高三的學生說,網絡語言很形象,很方便,而且很多符號在手機上也很適用,這為發短信帶來了很多好處.

2、老師認為網絡語言沖擊語文教學

(1)蘭州市某高級中學的壹位語文教師說,因為受到網絡語言的影響,有學生在作文裏會冷不丁地冒出個網絡上的詞語.壹些年紀大的老師根本搞不懂是什麽意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寫作文盡量用口語化的語言,可將學生的作文收上來壹看,還是有些學生會使用諸如“酷畢”、“卡哇依”之類的詞.他認為,對此若不加以引導,學生極有可能會養成不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

(2)蘭州某中學的壹位語文老師說,學生面臨考試、升學的壓力,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如果壹味使用網絡語言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安全因素”.閱卷老師對網絡語言壹般都不會買帳,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考試分數.

(3)蘭州市某中學語文老師說,我不鼓勵學生用網絡語言寫作文.每次看到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都想去制止,因為它不符合語言規範.有時候,在人物對話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網絡語言會給文章增色,這是壹種語言活用,但不可濫用.

3、家長認為網絡語言使他們與孩子形成代溝

(1)有位家長說在無意間發現女兒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文字:“……沒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騙我,TMD,7456,我恨不得壹腳TST.”這位家長看後不知所雲,直到孩子給她解釋了壹番她才明白.她說:“這是什麽話啊,日記本成了密碼本,根本看不明白.看來我和孩子之間已經有了‘網絡溝’.”

(2)家住城關區的小楠在上小學的時候擅長寫作文.入中學後,小楠開始迷上了網絡.近日,老師在壹次家長會上說小楠寫的作文她有些看不懂,什麽“PF”、“BT”、“4242”都用進去了.小楠的母親翻開女兒的作文本壹看,到處是老師用紅筆寫的圈圈,都是看不懂的網絡語言.

(3)也有家長認為,要讓孩子不受網絡語言的影響,就要讓孩子們遠離網絡.可孩子們都反映,網絡世界豐富多彩,利用網絡可以獲得很多知識,這令家長們左右為難.

4、專家認為寬容比扼殺更重要

(1)有關專家表示,網絡語言也是壹種語言實踐,能在學生中間風靡,就說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網絡語言寫出來的東西大部分人看不懂,影響了溝通,也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同時,家長和老師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看待這壹現象.

(2)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湯吉夫認為,社會發展越快越迅猛,語言就會不斷的被豐富被更新.對於出現的網絡流行語言不能簡單的判斷對錯,它進入人們生活需要壹個逐步被接受的過程,因此對網絡語言寬容比扼殺更重要.現在很多老師和家長會擔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網絡語言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這種想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在我國大力提倡全面進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是壹個必然趨勢,壹些有鮮活生命力的語言將不再成為高考作文的禁忌.

(3)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朱冬亮認為,這些年輕人使用的是壹種網絡簡約化交流方式,網絡語言是這壹群體的特定語言和代碼.家長的擔憂有壹定的道理,值得語言學家關註,但目前還不能斷定因為使用網絡語言而使得代溝加深.

(4)南京壹位從事語言學教程的王教授說,在語言的長期發展中會出現壹些新的詞匯,有壹部分有生命力,有壹些會被淘汰,這些新出現的網絡詞匯中有些可能成為漢語的新詞匯.網絡語言是年輕人的壹種調侃語言,它也有個生命力的問題.對網絡語言要有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對網絡語言的出現不要大驚小怪,不要視為洪水猛獸,應當客觀地來看待網絡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將網絡語言壹棍子打死.網絡語言反映了壹定的社會現象,在壹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認,目前也沒有必要人為地去阻止它.比如說壹些大眾俚語、俗話就有很強的生命力,事實證明,這些語言對社會只有好處而沒有弊端.倘若是些類似江湖黑話等不健康的語言,就應當堅決制止.

三、對網絡語言所持有的態度

對於網絡語言,專家們的態度經歷了壹個從不屑壹顧到探討研究的過程.網絡語言詞典的出現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當時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簡化漢字,使它更容易為廣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廣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掃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廣普通話,以消除方言的隔閡,促進漢語的進壹步統壹,使我們的語言能夠更好的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而今,白話文又在電腦網絡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它的出現在語言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語言是壹種文化,壹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並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匯貧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語匯系統如果只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規定壹定的規範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範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分.在2001年12月舉行的“全國漢語詞匯規範問題學術探討會”上,40多位專家學者的***識是:不能用壹般詞語規範的特點來要求新詞匯.對待新詞匯要寬容,要有“詞匯保護”意識,也要有“品位”意識和“規範度”意識.具體到“網絡語言”,專家認為網絡詞語是新詞語中的另類,是否現在就去規範,以及如何去規範還有待時日.語言是不斷發展,不斷演變的,魏晉南北朝佛教語言大量被應用在漢語中,五四時期,大量西方語言的進入推動了今天白話文的形成.而網絡語言是電腦是網絡的衍生品,它是科技進步的壹種表現,當然其中也有許多不文明的內容,因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鉑.網絡興起的時間畢竟還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符合語言規範的詞語會留下來,而那些不符合規範的則會自然而然的淘汰掉.語言是時代的反映,網絡語言在壹定程度上也是當前網絡時代的反映,與現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維狀態密切相關.復旦大學的顧曉鳴教授說:“網絡語言及其書寫方式正深刻的影響著當前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紀初因廣播電影和近代印刷術等傳媒的普及而產生的白話文是語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現在,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白話文又在電腦網絡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及‘網話文’,它與新壹代青少年的語言緊密相連,將成為新世紀的語言方式.”另外,網絡語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漢語和語言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比如它通過諧音的方式的確使漢語從表形語言向表音語言邁出了壹步,通過簡略等方式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中文在電腦上輸入速度上的壹些不足.在日常生活和網絡交流中,使用壹些欠規範的但是生動的語言,並無大礙.正如壹位作家所說的:“如果壹個小學生寫的作文中使用的壹些網語同學們都看得懂,而只有老師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問題出在了誰的身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正確規範的使用語言文字,但是並不應該堅決制止學生使用新鮮活潑文明的網語,而是應該使學生明白什麽是規範的用法,在什麽樣的場合使用什麽樣的語言.於根元說:“規範是要推動發展,限制了發展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規範”.對待網絡語言我們不應該急著對它進行這樣那樣的規範,更不應該敵對,應該采取壹種寬容的態度,在時間中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