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前段時間看的壹部文藝片電影。小說改編的電影,故事發生在1959後的英格蘭海濱小鎮。女主因戰爭失去了丈夫,寡居的她在小鎮努力開設了當地第壹家書店,但被權勢奪走書店門面,她後來悲哀的閉店坐船離開了海島小鎮。
“她實現了夢想,又被奪走了,但她身上有壹種品格是他們永遠奪不走的,就是勇氣”。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個打工的小女孩,壹頭卷毛短發,如人間天使,也就是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早熟的她似乎洞察到了這個小鎮的奇妙人性,說著壹些小大人的話,直觀的表達她對各種大人的看法和評價。
電影尾聲那段,閉店的女主帶著她的書箱在船上即將離開這座島,卷毛小女孩過來和她道別。小女孩從書店女主那裏學到的勇氣讓她壹把火把那個被人奪走的書店燒得痛痛快快。關於勇氣那段臺詞,還有小女孩凝望不遠處船上的女主的篤定神態,以及女主看到遠處書店方向濃煙飄蕩的驚詫表情,突然之間,我情不自禁淚流滿面的感動。
如果說前面壹大段的電影故事是緩緩流淌的抒情詩歌,後面是故事的燃點,引爆內心的激蕩。這個小鎮唯壹的書店被奪走了,這個小鎮唯壹的壹家書店在烈火中熊熊燃燒。理想主義者敗走,現實主義者也沒有贏得那麽體面。兩敗俱傷的局面。
猶記當初書店準備完畢要開業的那天,女主壹個人站在雨中激動萬分的從遠處觀望愛撫著她的書店,雨水中書店的銘牌洗刷閃耀。她掩面的激動似笑也好似喜極而泣的哭。
書店打工的卷毛小女孩長大後也是在壹家現代化的書店工作。“在書店裏,人永遠不會感到孤單”。讀書,也給人活下去的勇氣。那顆當年種下的種子在蔓延……
近期在某讀書類公眾號也看到壹篇文章《她在新冠中孤獨地死去,無兒無女,壹生未嫁,她的故事連電影都不敢拍!》壹個真實的書店女主人的故事。
“海爾嘉·薇赫,德國最後壹位守書人。海爾嘉的書店,開在德國壹個叫做Salzwede的寧靜小鎮上。書店始建於1840年,比德國這個國家本身還要古老,海爾嘉三代人壹直都在傳承這個書店。期間經歷過無數戰爭與騷亂,但她的家人沒有任何壹次想過要放棄這家書店。”
新冠疫情嚴重的時候,她也是保持書店開放,堅守書店,雖然沒有人進書店,她把各種語錄張貼在書店玻璃櫥窗上,方便路過的行人看到,激勵抗爭的人們,在某個玻璃角落,她寫上了這樣壹段話:“閱讀,就是壹場無聲的反抗。”
書店裏的書她都閱讀過,賣的也都是名著大家類的書籍,嚴厲拒絕現在的快餐文學。她說只有她讀過才好把它介紹給別人。
98歲的她已離開了,海爾嘉自己所說:“我壹生未擁有過愛情,但書籍讓我遍歷過無數種人生。” 她充實又忙碌的走完了深刻而又有意義的壹生,從未後悔過。
讀到她的故事時,我真的震驚了。平凡人偉大而又渺小的壹生正是如此。堅守書,堅守內心,堅守如水般寧靜又滋養的壹生。
看到自己身邊的書店,在慢慢的縮減,有種無言的殤。
新冠疫情肆意的去年,離前公司不太遠幾站地鐵可到的壹家繁華商圈裏的大書店關閉了。有近壹年的時間常去那家書店,交通便利,書店規模也比較大,書店活動也多,後來看到群裏說書店要暫時閉店修整。後來知道暫時修整基本上就是要閉店歇業了。
可能因為那家市區繁華商圈的書店面積太大了,店面費成本過於高,疫情也特別打擊實體店,書店經營本來就在衰落。所以有點心痛的告別了這家書店。關於在這家書店裏發生的壹些事情也成了遙遠記憶,再遊也只能在記憶裏修復畫面。
最近又在群裏知道了陸續又有兩三家書店已經關閉了,還有的說目前在閉店修整,我們也知道暫時閉店修整基本沒戲了。還加油打氣要撐住啊!
和書店類似的某家職場教育培訓類公司,我所了解的,聽說有人想投資加盟辦校區,其他朋友都勸她這個真的不賺錢,做這個特別要靠信念和大愛,有壹顆做教育的大公無私的心。她們還透露有壹家前幾年加盟的校區店現在都在尋求脫手了。我自己有些唏噓吧。
地鐵上還能經常看到拿著書閱讀的人,些許欣慰。書店可能慢慢萎縮,閱讀還是必然要存在啊。不管紙質書還是電子書,不管自己看還是聽書APP。
可能懷舊的我們,還是喜歡浸入式的書店體驗,壹種心靈聖所的感覺。
也讓都市裏的人有壹個去處,暫時安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