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大橋下面》,沒有橋下面這部電影,該片講述了個體裁縫秦楠在修車匠高誌華的幫助下,擺脫十年浩劫帶來的心靈陰影,向世俗觀念和命運挑戰,追求幸福愛情、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早春的蘇州河畔,個體裁縫秦楠因為沒有合適的地方設攤而發愁,熱心助人的高誌華請她把攤子擺在自己的自行車攤旁。
當高誌華知道秦楠和自己壹樣,也是插隊多年才返回上海,更是對她加倍關心。高誌華的母親壹直在為兒子的婚事著急,見到秦楠以後,十分喜歡這個嫻淑、文靜的姑娘,滿心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秦楠在幫助壹個下肢癱瘓的女孩的過程中,從她身上受到啟迪:壹個人不怕摔跤,只要有勇氣站起來,就會活得更好。她感到再不能像以前那樣生活下去了,便毅然從鄉下把兒子冬冬接了出來。壹時間流言四起,高家母子也爆發了矛盾。
母親怎麽也無法接受這個嚴酷的現實。高誌華雖然感到意外,但他這時才發現自己深深地愛上了秦楠。他決心沖破封建思想的羈絆,幫助秦楠走向新生活。高誌華的真誠終於感動了秦楠,她向高誌華傾訴了自己坎坷的遭遇。
原來,秦楠的父親在十年浩劫中被關進牛棚,秦楠到淮北插隊。在他們的知青集體戶裏,有壹個和她同屬黑七類子女的男同學孟彬,***同的命運使他們走到壹起。秦楠懷孕三個月時,孟彬因父親在加拿大而辦了移民手續,壹去不回。
秦楠只得把戶口遷到蘇州舅舅家裏,生下了孩子。秦楠向高誌華開啟了感情的閘門。在燦爛的陽光裏,他們徹底擺脫了昔日的陰影,走向了新的生活。
影片評價
該片以樸實的風格為基調,在編、導、演三方面,在攝影、剪輯、音響、色彩等電影手段的統壹調動與運用上,在主題的開掘、環境與氛圍的創造、人物性格與精神面貌的深入刻劃上,均顯示出導演熟練的技巧、紮實的修養和深厚的功力。
特別是註意講求藝術上的分寸感,表演的內部動作和外部動作均見好就收,不使戲做得太滿太露,留有余韻,手法既簡潔含蓄,又儉省經濟,剪輯與鏡頭組接上也極為幹凈利落。整部片子,表演、美工、攝影、音響各部門格調統壹,內容與形式渾然壹體,極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