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皮膚就像陽光電影在線

皮膚就像陽光電影在線

文學史上有壹位“厭世”的女詩人。從25歲開始,她逐漸放棄社交,投身詩歌創作,留下了1800多首詩歌。她是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從小接受宗教教育,過著簡單單調的生活。欲望的缺失讓負面情緒在她體內膨脹。她遠離世俗,只享受和父母兄弟姐妹在壹起的時光。是她選擇了孤獨,而不是孤獨吞噬了她。

傳記電影《寧靜的激情》回到了艾米莉·狄金森生活的19世紀,穿插著她的詩歌片段,向現代觀眾呈現了這位傳奇詩人的寧靜與熱情。

她說如果我沒有見過太陽,我就能忍受黑暗。父母雙亡,閨蜜結婚,哥哥出軌,她被病魔折磨。她半生的隱居生活正逐漸失去光彩。隨著大家的離去,她不得不接受與世界背道而馳的孤獨和黑暗。

如果當時的人試著去理解狄金森的孤獨,她就不會總想為什麽這個世界如此醜陋。

故意的

影片壹開始,迪金森在曼哈頓女子學院時就表現出不羈的壹面。雖然她的長相和穿著完全符合19世紀淑女的定義,但她並不像壹般的女孩子那麽柔軟。她有自己的想法,敢於當眾反駁權威。

面對老師眼中最重要的精神幸福問題,有的同學走向了右邊,他們願意成為基督徒,有的同學選擇了左邊,希望得到救贖。只有迪金森沒動。她獨自站在房間中央。

如果她沒有負罪感,她怎麽能懺悔呢?她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不指望被拯救。老師的嘆息變成了平靜,鏡頭壹轉,變成了電影海報上的場景。迪金森獨自壹人在窗邊,陽光照在她身上。光影壹閃而過,明暗的對比預示著她未來的道路。

狄金森離開學校回到家中,開啟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她讓律師的父親晚上寫詩,只是因為黑暗能讓她感受到內心的平靜。雖然在19世紀,這位女詩人和她的作品總是受到社會偏見的壓制,但她保守的父親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幫她聯系了出版社的朋友。

我想這就是狄金森執著於《孽種》中的生活,而不是結婚,擁有自己的家庭的原因。即使我們總是抱怨父母嚴厲古板或者無法與他們跨越代溝,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默默容忍孩子身上的“不合理”,盡力支撐後代無法理解的夢想。後來狄金森說,她父親可以允許她從淩晨3點寫詩,但如果她結婚,她丈夫會反對。

但有時候父母和孩子的思想鴻溝無法彌合,脫離中央的傳統和觀念無法消除。新牧師要求全家人跪下聽他布道。連身居高位的父親都順從地跪了下來,但狄金森沒有。她相信她的靈魂屬於她自己,而不是上帝。

她反駁了牧師,因為她不會被迫虔誠,並堅持獨自坐著接受指示。她父親對此大發雷霆。面對父親的訓斥,狄金森雖然固執地重申自己的觀點,含著淚接受了父親的迂腐說教,但內心並不認同他。

狄金森以自己的方式挑戰父權制。她爸爸覺得餐盤臟了,她就拿起來砸,很平靜的告訴他不會臟的,留給他壹張驚愕的臉。

也許這種做法是任性和幼稚的,只會給觀眾留下狄金森很有“報復心”的印象。但這也是壹個縮影。無論是青年時代還是現在,無論是詩歌創作還是宗教批評,她都從未否認過靈魂的自主性。即使被視為“異端”,也要通過言行表達自己的態度和信仰。她偶爾爆發的情緒是壹種平靜的激情,在她的弱點背後有巨大的能量。

過渡

迪金森回家後壹直處於隱居狀態,但這並不妨礙其他朋友來看望她。

蔔凡的幽默言論會讓狄金森開懷大笑,人們很難想到,在女閨蜜身邊開朗明亮的狄金森,能在她的詩中渲染出壹種陰郁的氣氛。

從與布凡的交往中獲得的快樂鼓勵狄金森慢慢打開她的心,而不與她與世界的交流相矛盾。勇敢的邁出壹步,她會發現更多的美好還是更多的失望?

聽了沃茲沃斯神父的演講後,迪金森崇拜他。她和她的姐姐邀請牧師和他的妻子去他們家。愛在狄金森的心裏悄悄滋長,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沃茲沃斯對她的詩的肯定。雖然狄金森不想結婚,但在聽到他演講的那壹刻,她覺得這可能就是愛情。他能理解她的詩,她比他無聊的妻子更適合他。

影片沒有走“詩人不倫不類”的套路。這份暗戀只是狄金森為自己編織的壹個夢。沃茲沃斯和他的妻子不久後去了舊金山,沒有告訴迪金森。從姐姐那裏得知這個消息後,她崩潰了。回到現實,狄金森不是簡愛,沃茲沃斯也不是羅切斯特。

狄金森躲在姐姐的懷裏哭了,伴隨著平靜的告白:“我們孕育的愛情就像其他東西壹樣,被鎖在抽屜裏直到古董展,就像我們祖先戴的珠寶壹樣。”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她的感情是壹廂情願的變成了美好,但現實戳破了華麗的外表,黑暗和苦澀不斷跑出。這種所謂的愛情的價值就像是時間的古董,它給狄金森帶來的轉變只有在未來才能清楚。她可能是對愛情失望了,所以她把寫詩當成了自己余生的唯壹,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人心”“感情”這些自己把握不了的東西上。

很微妙的是,在此之前,狄金森即使傷心或委屈,也只會默默抽泣,仿佛在壓抑內心的情感,假裝堅強。華茲華斯的離去引起的崩潰和哭泣是這部電影和她人生的轉折點。之後狄金森身邊的人都和她漸行漸遠,合情合理卻又惆悵。孤獨似乎讓人變得更加敏感,對這個世界越來越有敵意。

逆行

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像壹座強大的火山壹樣展示了狄金森的“激情”。壹開始只是壹顆小小的火星,但逐漸達到爆發點後,暗流湧動的感情終於被賦能,壹步步顛覆傳統女性形象。

蔔凡雖然通透聰慧,符合狄金森的三觀,但並沒有成為狄金森未婚生活的另壹個翻版。蔔凡選擇步入婚姻殿堂後,他們也斷了聯系。生活的軌跡變了,狄金森的幽宅不再熱鬧。除了暗戀塵封的心,與摯友分道揚鑣,人到中年的狄金森還要面對父母雙亡。當花兒枯萎時,狄金森又回到了她的孤獨中。

也許是接二連三的離別給狄金森帶來了太多的精神刺激,她的古怪性格傾向越來越明顯。她父親死後,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三天。狄金森是唯壹壹個在家人哀悼時穿白色衣服的人。

面對家裏來看她的人,用尖酸刻薄的話趕走客人是她的待客之道。她不想再和外人交流了。她只想沈迷於文學創作,麻痹自己。

有時候,我們不也和她壹樣嗎?我對別人傾註了太多的情感,卻沒有得到回應,沒有結果,於是我意識到,在自己的世界裏狂歡也是好的。在外人看來,壹個人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對身處殼中的自己來說,黑暗就是陽光。

幾十年的負面情緒就像埋在狄金森身體裏的炸彈。她患有布賴特氏病,在當時是無法治愈的。這就是為什麽她總是在詩中表達對死亡的渴望。活著是對精神和肉體的折磨,死亡是自由和解脫。

除了無法控制的身體疾病,與家人的“三觀”也讓她不願走出自己的世界,似乎越來越堅信外界沒有人會理解自己。

在她的父親和母親去世後,迪金森心愛的家人只有她的姐姐和哥哥。雖然姐姐壹直陪在身邊安慰她,但迪金森和哥哥奧斯汀之間還是出現了裂痕。婚後她爆出了他的外遇,還和哥哥大吵了壹架。狄金森對奧斯汀在婚姻中的雙重標準非常生氣。他覺得自己出軌了,但如果妻子和別的男人有染,那就不可原諒了。

狄金森與哥哥的爭吵似曾相識,將觀眾帶回到多年前她與老師父親頂嘴的場景。時間讓皺紋爬上她的臉龐,讓她的性格變得孤獨而極端,但狄金森壹點也沒有改變。她還是和以前壹樣叛逆,對不公憤怒,不屈服於權威和性別決定的話語權。換句話說,她控制自己靈魂的熱情從未減弱。

狄金森和哥哥關於婚姻的爭吵也是影片最後的高潮,就像她最後的硬聲。狄金森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生命在逐漸枯竭,電影的節奏也在逐漸放緩。用她的詩,終點是死亡。

迪金森會後悔隱居嗎?我想,當家人、朋友、愛情失去了她所執著的光芒,完全沈溺於象征孤獨的黑暗,帶給她對孤獨的反思和更多的創作靈感。當她懷疑世界和人性的時候,詩歌給了她答案,安慰自己世界沒有現實那麽扭曲。如果她從未見過太陽,她本可以忍受黑暗,但她卻成了黑暗中的太陽,支撐著自己獨自行走。

有人說,感受深了就是孤獨。對於狄金森來說,這種“情”是對身邊人的真情實感,是對詩歌創作的激情,是對保護自己靈魂的深情。當真情沒有了,她又回到了“淡泊其誌,寧靜致遠”的生活,但激情和親情在這壹刻變得更加強烈。孤獨是這種感覺的升華,是寧靜和熱情存在於狄金森身上的原因。

也許我們有時候會有和狄金森壹樣的厭世怕社交的想法,自卑於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只想待在自己的小島上享受安靜的時光。面對這樣的現代人的煩惱,這壹部《靜靜的激情》以19世紀的狄金森為例,來證明“消極派”的成功。

雖然以孤獨創造的傳奇詩人為例,但整部電影剖開了艾米莉·狄金森的內心世界,為孤獨之美正名。選擇孤獨不代表冷漠。靜下心來自由思考,並不會冷卻我們內心的熱情,反而會讓我們對生活的感知更加敏銳。獨處就像壹面放大鏡,能讓我們發現從未關註過的細節,或今日的雲,或待放的花,或靈感帶來的頓悟,都賦予這壹刻有限的意義。孤獨的勝利對於狄金森來說就像詩歌,對於妳我來說就是壹切。

很高興認識妳,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媒體:沒有什麽是永生的,多個平臺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