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潮的到來是必然的,和諾蘭的新片並無關系,需要從消費市場供應影片數量上看。
壹、國內電影市場壹直很大,電影院或許逐漸會迎來?報復性消費?。我國的人口接近十四億,因為電影票並不是很貴,所以看電影應該是日常消遣中比較便宜的壹種,比如聚會包場看電影、情侶約會看電影等等。這次諾蘭新片《信條》能在大陸地區同步反映,也僅僅是充盈了國內需求無法達到飽和的電影市場。反過來,即使《信條》不上映,難道觀眾就不進電影院了嗎?所以電影潮是肯定存在的,這和國內電影市場規模有關,和《信條》是不是過審沒有太大關系。
前段時間,因為遇到的特殊情況,大家都宅在家中,即便在現在,也有很多娛樂場所是出於整修關閉狀態,經常看到新聞中有電影院老板在抱怨,恐怕今年會嚴重虧損到傾家蕩產。其實不必那般悲觀,民眾的消費能力是不可小覷的。就像大禹治水的典故,消費欲望和洪水壹樣,堵得時間越長爆發的越誇張,而且從以往的經驗,那些開在十八線小城市的電影院每年都賺得盆滿鍋滿,所以消費能力擺在那,電影潮不遠了。
二、國內的代播電影很多,供應量的多少壹般能推測電影潮持續的時間。因為電影市場需求大,因此每年要上映的電影也有很多,那些已經完成制作等待上映的影片更是多如牛毛。這些判斷可以從橫店影視城每年接納的劇組數量看出,而且從事娛樂行業的人數比例在日益增長,客觀上都在暗示那些精彩的國內影片正在等待時機上映,而且我國電影制作也開始趨於完善,相信終有壹部電影比《信條》的質量更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