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6日我國發行《赤腳醫生》郵票壹套 倪兵萬當時雖已74歲,但神清氣爽,面色紅潤。從1958年至1994年退休,他壹直都在長陽縣衛生局工作,並歷任醫政股股長、縣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副主任等職,是中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人,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等媒體都曾多次采訪過他。
“中國最早的‘赤腳醫生’應該是長陽的覃祥官和上海的王桂珍”,倪兵萬開宗明義地說。接著,他拿出3種權威資料作為佐證。
壹是1968年12月20日,由長陽縣革命委員會、長陽縣人民武裝部編印的《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壹書,該書第六十五頁中這樣寫道:“1961年,覃祥官開始跟著老醫生徐謀書學醫……”。
二是1975年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組織編寫出版的《“六·二六”光輝照樂園》壹書,該書第壹章第二節中這樣寫道:“1961年,在三大隊黨支部的支持下,快30歲而又只讀過3年小學的覃祥官,懷著為貧下中農去占領醫療陣地的雄心,開始學醫……”
三是2006年4月,中央電視臺5集系列電視專題片《赤腳醫生》的解說詞也多次這樣描述:“1964年,覃祥官在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成為赤腳醫生……”
“1965年,王桂珍在上海川沙縣江鎮公社成為赤腳醫生……” 1968年第三期《紅旗》雜誌上, 曾刊載了壹篇關於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培養赤腳醫生的調查報告,介紹了王桂珍等人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先進事跡。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報》全文轉載此文,也就是在這篇調查報告中,第壹次把農村半醫半農的衛生員正式稱為“赤腳醫生”。從此,“赤腳醫生”就成為半農半醫鄉村醫生的特定稱謂。
當時,毛澤東主席看到這篇文章後,在文章的眉頭上批示:“赤腳醫生就是好”。這個批示經報刊公開發表之後,當年的中國大地上立即掀起了壹股學習赤腳醫生、學習王桂珍的熱潮。還有人不顧路途遙遠,自帶幹糧,千裏迢迢從各地趕到江鎮公社觀摩學習,安靜的江鎮壹下子熱鬧起來,王桂珍也被這種熱潮漸漸推向了榮譽的巔峰。
1969年9月,從未離開過上海的王桂珍奉命來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和國20歲生日慶典活動。1974年,王桂珍代表中國上百萬赤腳醫生參加了第二十七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這次會議之後,王桂珍的名氣和影響越來越大。後來,拍攝的壹部反映“赤腳醫生”的電影,即以她為原型。
1978年,王桂珍到川沙縣壹家企業當了廠醫。1987年落實政策,她通過醫師考試進入鎮衛生院工作。1999年退休之後,她與丈夫壹起創辦了浦東振興印刷廠。由於夫婦二人都是非常實在的善良人,所以在當地人緣關系極好,為人處世更是有口皆碑,令人敬重。 而覃祥官的人生軌跡也與王桂珍有許多相似之處。
1966年8月10日,由他領創的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靜悄悄地掛牌。
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反映樂園公社創辦合作醫療的調查報告——《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文中特別提到,杜家村大隊衛生室赤腳醫生覃祥官是壹位“忠心耿耿為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好醫生”。壹夜之間,覃祥官就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隨後,覃祥官多次出國訪問作報告,介紹中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4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並當選為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3年,60歲的覃祥官經原湖北省宜昌地委組織部同意,由長陽縣委按副縣級領導幹部為他辦了退休手續。如今,覃祥官和老伴在樂園鄉下過著恬靜、安詳的田園生活。
新華社記者曾於1993年撰文在《半月談》“內部版”上介紹覃祥官的歷史功績,並首次稱他為“中國農村合作醫療之父”。
2003年之後,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國的再度興起,人們又想起了其創始人覃祥官。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見證”,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湖北衛視“往事”、遼寧衛視“背景”等電視欄目記者都曾在筆者的陪同下,親赴樂園專訪過這位土家族傳奇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