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狂人比埃洛》劇情簡介

《狂人比埃洛》劇情簡介

《狂人比埃洛》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65 彩色片 112分鐘

法國羅馬—巴黎影片公司/意大利迪諾·德·羅朗蒂斯影片公司聯合攝制

編導:讓-呂克·戈達爾(根據美國作家萊恩尼爾·懷特的小說《沈淪》改編) 攝影:拉烏爾·古塔爾 主要演員:讓-保爾·貝爾蒙多(飾費迪南·格裏豐) 安娜·卡裏娜(飾馬莉亞娜·雷諾阿) 竇克·珊德斯(飾弗萊德) 吉米·卡魯比(飾侏儒)

本片獲1965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青年評論獎

劇情簡介

費迪南·格裏豐雖有妻室,但他對家庭早已厭倦。影片開始時,他來到朋友家參加壹個無聊的晚會,以排遣內心莫名的煩惱。他同那家的保姆談得很投機,兩人於是悄悄地離開。費迪南開車送保姆回家,原來五年前他們曾相好過。保姆名叫馬莉亞娜·雷諾阿。於是兩人重續於好。翌晨,費迪南在馬莉亞娜的住房中發現壹具男子的屍體,死人的後頸插著壹把剪刀。他們驚惶地開車離開巴黎,以逃避壹夥匪徒的追殺。

壹路上他們遇到種種險情,好不容易才從匪徒的追殺中脫身。他們開車來到壹個偏靜處,馬莉亞娜放火燒車,無意中把匪徒追索的黑錢也燒掉了。馬莉亞娜聲稱要去找她的“哥哥”。費迪南說服她壹起到壹個偏僻的農莊去過田園生活。簡陋的農莊遠離塵世的喧囂。在那裏,費迪南讀書和寫日記,頗自得其樂;馬莉亞娜卻越來越煩躁。她壹再表示要去裏維埃拉找她的“哥哥”。費迪南只好放棄回歸自然的生涯,同她壹起離開農莊。

他們在途中遇到匪徒的首領侏儒。馬莉亞娜過去撫慰氣惱的侏儒。後來,馬莉亞娜來電話找費迪南,要他到壹個套房來見面。待他來到那個指定的套房,卻發現侏儒已被殺死,後頸插著壹把剪刀。馬莉亞娜不在那裏。他正感到驚懼萬分,這時匪徒忽然出現。他們嚴刑逼供,要費迪南說出贓款的下落,費迪南被打得昏死過去,待他醒來,匪徒已不知去向。

他只身流落到土倫。自殺未遂,卻意外地遇見了馬莉亞娜。她說她以為他已被殺,才只身逃走。她領他去見她的“哥哥”,那漢子其實是馬莉亞娜的情人,在做軍火走私生意。這壹對假兄妹壹再帶領費迪南去殺人越貨,又合夥哄騙費迪南,最後拋下費迪南,雙雙挾款逃往壹個荒島。費迪南追蹤而至,於是發生了壹場激烈的槍戰。馬莉亞娜和她的“哥哥”都受了致命傷。臨死前,馬莉亞娜請求費迪南原諒她的所作所為。費迪南回答說: “太晚了。”

絕望已極的費迪南把藍色的油彩塗滿自己的臉,並用炸藥的引線纏紮在頭上。他劃亮壹根火柴,想點燃引線,不料火柴掉到地上,燒著了地上的雜物。這時他忽然改變自殺的念頭,想用腳踩滅已燃近炸藥的火焰,但沒有成功,只聽到壹聲巨響,被燃著的炸藥轟然爆炸。影片的鏡頭拉至全景:山崖上滾動著由炸藥掀起的濃煙……

鑒賞

本片中沒有壹個人名叫比埃洛,那麽“狂人比埃洛”的片名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比埃洛是法國民間藝術中的小醜,穿著寬大的白衣白褲,滿臉塗成白色,經常出現在啞劇中,民間藝人更用這樣的形象制成玩偶。而狂人的稱謂在這裏並不是指瘋子,而是指封建宮廷中供帝王娛樂的醜陋而乖巧的弄臣,也就是形象扭曲的醜角。影片中,費迪南朗讀著名藝術史家埃裏·富爾撰寫的《藝術史——現代藝術第壹卷》中有關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蓋茲的章節。富爾寫道:委拉斯蓋茲的世界是陰暗的,充滿了“ *** 、侏儒、瘸子之類形體扭曲、衣著華貴的小醜,他們的職能只是出乖賣醜,取悅於死氣沈沈、無法無天、陷於陰謀、謊言和勾心鬥角而不能自拔的權貴。”費迪南在“形體扭曲……的小醜”之下,劃了壹道表示含義重要的線。馬莉亞娜則堅稱這類小醜名叫比埃洛。民間小醜(取悅於人民)和宮廷小醜(取悅於權貴)在這裏合二而壹。奇怪的片名賦予這部情節混亂、人物行為怪誕的影片以某種隱晦的意味,引誘樂於尋蹤探秘的有心觀眾去譯解構成影片內容的音像 “符碼” 系統。

影片實際由三大段組成。第壹段描述影片男主角對現代商業化社會的窒息感,無論是家庭或社交圈子,對他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牢籠,所以當他遇到馬莉亞娜,發覺有浪漫冒險的機會,便毫不猶豫地同她壹起私奔。第二段表現他追求理想的失敗。他本來想同心愛的人壹起在遠離文明、遠離醜惡的自然環境中去享受理想的愛情,可是世間的事件不斷通過他的閱讀和回憶來幹擾他的平靜,更何況馬莉亞娜塵念未斷,壹心惦記著她的 “哥哥”和“贓款”。他的理想只能是無法實現的空想。第三大段,我們的主人公又被推回到充滿暴力和欺詐的現實世界,走投無路的他只有自我毀滅。

戈達爾自稱:“我要講述浪漫主義的末代情侶的故事,他們是 ‘新哀綠綺思’,‘維特’ 以及 ‘赫爾曼與竇綠蒂’ 的最後壹代。”也就是說,盧梭和歌德曾刻意描繪的理想愛情,在現代社會已經絕跡,也必然要絕跡,愛情只成了自欺欺人的謊言或壹廂情願的幻夢。

詩人阿拉貢看了這部影片後,寫道:“當代世界的混亂無序是影片的素材,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陰暗面,沒有這些陰暗面就沒有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想方設法對這些陰暗面視而不見。他(戈達爾)以這些素材,以意外事故和謀殺,創造出美的作品。”這個評述,顯然符合戈達爾的思想,因為戈達爾慣於把拍電影視為壹次實驗。他曾說過:“妳可以認為《狂人比埃洛》不是壹部地道的影片,但它畢竟是壹次用電影做的實驗。”在法語中“實驗”這個詞的另壹個含義是“時論”。因此,我們還可以把他的這句話譯成“但它畢竟是壹篇電影時論。”這樣理解是有根據的,因為他自稱是個“時論家”;他說:“我用小說的形式寫時論,用時論的形式構思小說,只是我不用筆寫,而是拍電影。”由於他認為傳統的敘事方法不適合他的目的,更由於他把電影看作壹種非常開放的形式,他可以在電影中把不同的藝術樣式摻雜使用,可以隨意變調,可以把詩意同滑稽插曲相混合,因此他拍攝了《狂人比埃洛》這樣壹部驚世駭俗的、實驗性的、充滿新意的影片。表面上它像壹部驚險片,實際上戈達爾借用驚險樣式來探索電影語言,這是壹篇日記體的自傳,是壹次對愛情的考察,是壹番對分崩離析的當代社會的剖析。

在片頭字幕中戈達爾表明本片根據美國作家萊恩尼爾·懷特的小說《沈淪》改編。小說敘述美國壹個中產階級人士拋棄妻室同壹個害人的女子私奔。那女子和他的情人使他卷入拉斯維加斯的搶劫案。他最終殺死了他們才結束自己的沈淪。顯然,戈達爾只借用了這部小說的故事框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想真的講個故事,我只想把這個故事當作壹個編織地毯的架子,當作壹個背景,我要在這幅地毯、這面背景上織出我自己的思想。”

那麽他的思想是如何織成的呢?首先,他在借用驚險片手法的同時,竭力避免使觀眾在情緒上受影片情節的擺布,相反,他要像布萊希特那樣,制造“間離”效果,讓觀眾成為積極的情節發展的參與者,讓他們對影片的構思作出批判性的思考。旁白就像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那樣,以解釋情節發展的方式來中斷懸念的形成。有時劇中人還直接向觀眾講話,使觀眾醒悟到自己正在看電影。敘事過程還不時被歌聲和費迪南朗讀日記片斷等畫外音所打斷。

其次,戈達爾在影片中引入許多藝術先例或插入壹些時事的摘錄以發展豐富的影片內涵。例如,他插入壹些與美國卷入越南戰爭有關的新聞標題,以畫外音來朗讀《藝術史》中的章節、小說片斷、詩句等等,從而涉及到委拉斯蓋茲、雷諾阿、畢加索等畫家,塞利納、貝納丹·德·聖比埃爾等小說家以及蘭波、洛爾卡等詩人。在影片畫面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他對美國導演山姆·富勒和法國導演讓·雷諾阿的有意模仿。

影片開始時的那場晚會是影片中最有效果的段落之壹。為了突出資產階級社會人性異化的嚴重程度,戈達爾讓晚會的客人機械地重復汽車廣告、除臭劑廣告和美發摩絲廣告中的商業用語,作為他們交談的內容,這時銀幕上交替出現紅色、黃色、藍色和綠色的燈光。戈達爾調動壹切他認為合適的手段來描述他所認識的當代社會,至於這種描述是否符合傳統的敘事方法,他並不在乎,或者說,他存心要破壞傳統的敘事模式。

影片將近結束時候,費迪南說:“我只是出現在地中海上面的壹個大問號。”正是這種模糊感、無望感,這種分崩離析感、異化感,給影片增添了力度。戈達爾通過費迪南這壹人物,強烈地表達了他對於現代麻痹人們心靈的消費文化的極度反感以及他對於暴力和生活機械化的極度憎惡;他祈望壹個美好的世界,卻又對理想的實現充滿絕望。《狂人比埃洛》是發自心靈的壹聲吶喊,是壹部表達了真正的痛苦和焦慮的非常個人化的影片,它必然會有持久的生命力,並產生深遠的影響。

影片的男女主角的精湛演技給劇中人增添形象的魅力。戈達爾說:“安娜·卡裏娜再現了活躍的生活,貝爾蒙多則代表對生活的思考。”他們珠聯璧合的表演,以生動的形象完成了戈達爾這篇傑出的“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