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新青年之歌與春季電影

新青年之歌與春季電影

對於我們這壹代人來說,無論職業和曲折經歷如何,能夠跨越兩個世紀,生活在全新的21世紀,是豐富而幸運的,電影文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巨大。早在七八十年代,可以說電影是日常生活光環中最精彩的部分,回憶起來還是很甜蜜很幸福的。

由於地理、文化、歷史、經濟、人際等因素,中日韓(朝鮮)電影的緣分更深,相互影響也很大,就像自己村子裏鄰居之間的真實故事。

-享受歷史文化:《紅樓夢》作為中國歷史名著,由於文化習俗不同,在日本和韓國反響不大,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為中日韓三國人民所熟悉。諸葛孔明、劉備、宋武和孫悟空是眾所周知的,當他們談論它時,他們非常高興。經典的傳說和故事,讓三國人民有了共同的興趣和話題。這是文化產業尤其是電影產業未來擴大合作交流的絕佳機會和線索。

然而,在現代電影工業的發展中,這三個國家走了不同的道路。六七十年代,應該說這壹時期是三國奠定電影事業發展基礎的最好時期,但中國被文革打掉,日本達到巔峰,韓國失落。在韓國沒有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模仿港產武俠電影,步其後塵的時候,中國深受意識形態的影響,而日本追求藝術經典,湧現出了很多黑澤明、佐藤俊雅、熊井啟、山田洋司等著名導演和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優秀電影,如《狩獵》、《見證》、《歸鄉》、《遠山的呼喚》等。即使在深受意識形態影響的五六十年代,中國電影人也拍出了《武訓傳》、《紅旗》、《英雄兒女》、《二月初春》等優秀電影,而《青春之歌》等這些革命電影也深深影響了日本青年。

這壹時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韓國電影未能在中國與觀眾見面,而《賣花女》、《看不見的前方》、《花開的村莊》、《摘蘋果》等韓國電影文化藝術豐富了國人的業余生活,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依然深深懷念這些電影文化。可惜文革時期,日本電影藝術達到巔峰,而中國的電影創作卻中斷死亡,跌入低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電影奮起直追,韓國電影積累沃土的時候,日本電影開始萎縮沈睡。改革開放初期,當10年被文革塵封和囚禁的中國電影和電影人在沒日沒夜地追趕時,韓國電影業也悄悄找到了自己的感覺。盡管當時的韓國電影充滿了不滿和不和諧社會的沖擊,但他們在藝術道路上艱難地探索著。較早進入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日本,以及被自己的作品極度亢奮的日本經濟代理人,無意光顧嚴肅精致的藝術界,而是沈迷和遊蕩在現成的美國大片和色情世界裏。嚴肅認真的藝人擱淺,電影業陷入生死危機。

——面臨同樣的危機。同樣處於驚險危機中的韓國電影,比日本更有危機意識。他們不顧壹切,探索自己的創意和制作。與中國相比,韓國電影的歷史文化負荷更輕,不太註重日本的形式美,更註重即興創作,具有倉促的個性和文化特征,在電影創作中尋找更迫切的東西。電影市場沒有日本和中國那麽大,受美國影響更大。追求人性和休閑生活的電視劇和快節奏電影應運而生。《我的野蠻女友》、《石尾島》、《飄揚的太極旗》、《楊冪》等優秀影片紛至沓來。但韓國電影最大的威脅是美國電影,電影代理少,國內市場萎縮,這些都將是致命的打擊。這就像壹個力氣很大的相撲手和壹個體格很小的拳擊手的鬥爭。更重要的是,這些相撲手來自世界各地,成為壹個開放的文化體系。日本電影也這麽倒黴。雖然誕生了很多優秀的電影如山田洋司的《勇士的尊嚴》,但整體趨勢就像是韓國面臨的十字路口。

按道理,中國有6543.8+0.3億人口,有著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文化經典。中國的電影應該真的騰飛了,但是前景並不比日韓好多少。歷史傳統文化沒有與現代電影藝術接軌,沒有形成壹大批視電影為生命的藝術家。當下商業化和政治化的趨勢,讓電影人沒有找到合適的走向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卻遭遇了國內的批評和困惑。

——新的思路和探索。就像經濟全球化壹樣,信息也在被整合。發展道路能和美國大規模文化平起平坐嗎?與美國文化相比,我們缺少什麽?這是壹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癥結可能還是教育和文化。美國缺乏創新教育,缺乏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缺乏開放的制度和文化,缺乏如何處理單位、多元文化和民族的經驗和胸襟,更多的是持久的本土之爭,以誰為主。自主創新的最終結果是否達到和諧統壹?上壹層樓,和諧統壹比自主創新更崇高嗎?

既然美國文化實力的真諦在於開放和創意,那我們試試:中日韓* * *和電影* * *壹樣嗎?中國繪畫的神韻與壯美,日本繪畫的細膩與精致,韓國繪畫的質樸與親近,三國文化與電影能否相得益彰?續完電影《赤壁》,我們壹起拍孔子、地藏菩薩、嫦娥奔月?

缺乏創造性、開放性和* * *認同意識,將成為中日韓文化電影乃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桎梏和瓶頸。東方電影文化的突破需要更大的智慧和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