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電影眼睛理論

電影眼睛理論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問題描述:

電影眼睛理論是什麽意思?

解析:

電影眼睛論

1923年,蘇聯電影導演吉加·維爾托夫首創的電影理論、創作方法和審美體系,亦是蘇聯紀錄電影的先鋒流派。20世紀初現代藝術創作觀念的變革,以及拼貼、實物組合和照片剪輯壹類方法的湧現,是電影眼睛論的生成背景。十月革命和維爾托夫在《電影周刊》的編輯工作經歷,為電影眼睛派準備了成熟的意識形態條件。維爾托夫在1923年6月《列夫》第三期發表了宣言性文章《電影眼睛——人——革命》,提出“電影眼睛”就是“眼睛加電影家”、“我觀察”加“我思考”的創作觀念,主張電影攝影機是“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反對敘事性電影,反對人為搬演,排斥演員、化裝、布景、照明和攝影棚中的藝術加工,認為可以通過蒙太奇技巧重新組織自然形態的實拍鏡頭,從而在意識形態的高度上表現“客觀世界的實質”,倡言電影必須成為“觀察的大師——眼睛看到的生活的組織者”,強調選擇重要的觀察瞬間的必要性,主張按照聯想原則和相應節奏組織素材,通過蒙太奇手法強化情緒感染力,引導觀眾達到明確的思想結論,通過影像和文字(政治口號字幕)的蒙太奇來解釋事件的政治涵義。維爾托夫以“電影眼睛論”為旗幟,組成了“電影眼睛派”攝制團體,拍攝了新聞簡報式的《電影真理報》(1922—1924)以及《帶電影攝影機的人》(1929)、《在世界六分之壹的土地上》(1926)和《關於列寧的三支歌曲》(1934)等成功的影片,力求通過生活的真實素材歌頌新生的蘇維埃社會。囿於技術的限制,電影眼睛派未能徹底貫徹自己的理論主張,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他們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壹些難以逾越的障礙,尤其因為當時的攝影機粗大笨重難以操縱。”但是,電影眼睛派的理論與實踐畢竟影響了後來的現實主義創作和美學流派,如讓·維果、伊文思、格裏爾遜、英國自由電影、新現實主義。60年代讓·魯什的法國的“真實電影”,以“電影眼睛派”為榜樣,創作了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真實電影”壹詞就是“電影真理報”壹詞的法文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