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環保片《家園》觀後感

環保片《家園》觀後感

 《家園》是導演揚恩·亞瑟花了15年時間籌備,走訪50個國家拍攝的紀錄片,下面是環保片《家園》觀後感,歡迎閱讀。

環保片《家園》觀後感1

 《家園》是壹部很好看的紀錄片,我被電影裏美妙的自然景色所深深震撼。導演楊恩·亞瑟費盡畢生心血,為我們呈上了最美妙的景色與最深刻的道理。

 隨著人類腳步的不斷加快,我們的社會從石器時代跨越到了科技時代。壹切都變得不壹樣。而隨著這種時代的發展,人類也變得越發貪婪,為了自己的私欲而開始破壞養育我們的地球母親:砍伐樹木、開墾土地、建造高樓、工業廢氣......隨著這種形勢的愈演愈烈,我們的地球媽媽終於忍受不住,這導致全球溫度上升、地球變暖、冰川融化......原本美麗的地球開始變得滿目瘡痍。

 水資源、煤礦、空氣、森林等自然資源是我們人類再怎麽索求也得不到的。這是來自於地球母親幾億年孕育出的結晶,這是她慷慨的恩賜。如若人們不再貪心,地球可以不斷地給予我們恩賜。這些自然資源全部是按著自己的軌跡來自由生長的,它們有著自己的生長規律,容不得外界的阻撓與破壞。可是人類就在不斷的破壞這些規律,砍伐了無數珍稀品種的參天大樹,汙染了蔚藍美麗的海洋。導致地球不得不停止她的給予。這壹切都是我們人類自己弄的。

 每壹個國家和城市壹直在喊著環保環保的口號,每壹個地方都貼著環保出行的布告。大家口中喊著環保,可行動上又何曾做到環保了呢?又有哪些人真正地去實行環保口號了呢?盡管我現在生活的很好,不缺水,不缺食物,也許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壹直延續這種水資源和食物充足的生活,可是我們的下幾代呢?他們也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嗎?也許答案就不那麽篤定了。

 我只希望人們可以早早醒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裏多為地球母親療傷,為世界作出壹些貢獻,保護好美麗的風景並更多地創造這些風景。積少成多,現在的負面現象壹定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我看了《家園》後的感受。

環保片《家園》觀後感2

 地球的存在已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個奇跡又美麗的世界。人類的生存已有20萬年,聰明的人類在20萬年改變了這個地球的面貌。在看了這部《家園》電影之後,讓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幾百年之內多種生物已絕種了。

 電影的開始是把地球最美麗的壹面展現給我們,表現出壹種生態平衡的完美性。接著就是人類的出現和肆無忌大的擴張。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種動物面臨的滅絕危機。溫度不斷上升,許多地方將遭遇旱災、饑荒。森林被砍伐,就像電影裏面所說的“森林的多樣性被單壹品種的棕櫚取代”科學越來越發達,工廠也逐漸增多,空氣也越將被汙染。

 人類的需求是無底的爐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終有壹天會被采完,以後我們將要面臨著怎樣的災難,到2050年會有2億人淪為難民。

 現在,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什麽?而是我們還擁有什麽?更需要的是壹種保護的理念和行動。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紮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才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環保片《家園》觀後感3

 前幾天觀看了紀錄片《家園》,感觸頗深。

 影片開頭是以壹位故事講述者的身份,講述了地球四十億年的歷史與人類二十萬年的歷史,也深刻地指出人類為了壹己之私破壞了四十億年營造出的平衡。這部電影深深地拷問著妳我:我們應該做什麽?

 接著,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創造出了這絕美的藍色星球。但她卻又看著人類壹點點將她毀滅,並且將人類自己也壹步步送進墳墓。上帝將毒害大氣層的碳囚禁在地殼,而人類卻又親手打開潘多拉盒子,讓它來毒害自己的肺,但這仿佛還不夠,人類還要制造出農藥,聚乙烯來加速自己的滅亡。

 “人類的欲望與數量似乎都在無休止的增大。人類在積極繁殖的同時,剝奪了其他物種存在的權利。因為人類的存在,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為人類的存在,海洋將在2050年無魚可捕;因為人類的存在,北極在隨便哪壹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極圈各國卻早早地投入到了爭奪北極航道的鬥爭中,他們似乎已經迫不及待了。

 人類的處境不容樂觀,地球變得越來越熱,海平面越來越高,那麽,馬爾代夫、東京、紐約、甚至於廣州…它們將要怎麽辦?環境問題沒有疆界,更不要以為他離我們很遠,未來並不遙遠,只是要看我們選擇怎樣的未來。

 狂熱的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們或是對於數字十分感興趣的人很多,可是他們卻沒有註意到這樣壹組數據,以現在的增長速度,本世紀人口總數將達到90億;全球花在軍備上的資金是援助發展中國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汙染的水而死亡;十億人在饑餓邊緣掙紮,而全球壹半谷物用以餵養牲口或作飼料。每年有壹千三百萬公頃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將至少有兩億五千萬氣候難民。

 正如影片所說“要悲觀已經太遲。”,是該有所作為的時候了。面對貧困,數百萬非政府組織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比各國的自私自利更強大。許多國家政府也紛紛意識到這壹點。在韓國,全國性的植樹計劃是被破壞的森林恢復,森林覆蓋率達到,四分之三紙張是循環再造,哥斯達黎加在軍備與環保之間選擇了環保,這個國家沒有軍隊,他將本應投入軍備的資金投入到了環保中。但是中國每星期就建兩座燃煤發電站,再看看丹麥,有壹座燃煤發電站將釋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為壹個普通民眾的我們應該怎麽做呢?其實不管怎樣做,首先要看妳願不願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買了些什麽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賴於妳。

 前幾天,我看了壹部法國紀錄片《家園》,看完後,感觸很深,有許多想法.

 這部紀錄片的開頭,旁白者定位於地球母親,就點名了中心,她是這麽說的:“請聽我說,妳跟我壹樣,是智人。是壹個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跡,出現於約四十萬億年前,而我們人類只有二十萬年的歷史,但是生命卻破壞了,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平衡。請細聽這個不尋常的故事,妳的故事,然後決定妳應該做些什麽。”

 就是這壹段話,使我更想觀看這部電影,並且,我正在這段話的意思!

 這部電影大部分是采用航拍的方式,開始是先把美麗的壹面展現出來,表現出壹種生態平衡的完美性。接著就是人類的出現和肆無忌憚的擴張。從不同的視覺來看擁擠的街道、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動物以及......這些都是人類的傑作。

 看到地球這麽虛弱了,我們怎能不動心?告訴自己盡可能去善待它多壹點,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妳們的富裕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過得很殘忍,妳們應該把妳們的錢、物、力,用在環保、公益上,這樣對妳們也好,對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後還是給予我們希望。各國政府都去積極地參與環保事業,發展潔凈能源,對於我們個人最主要的還是觀念和行動。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保護我們的家園。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紮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讓我們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就讓我們壹起來保護這獨壹無二的可愛的地球吧!不要再讓它受傷了!

 《家園》,值得我們去觀看。家園,值得我們去保護。

 是啊,為了人類***同的家園,是該做出行動了!從每壹個人做起。關註人類最基本、最真實、最根本的需要。

 節約能源,從我做起!

環保片《家園》觀後感4

 《家園》是法國生態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傑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晶。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歷了15年的準備,經過18個月***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後誕生的。有人說,《家園》展現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在這裏我不想評論本片的藝術性和文學性,我也有感性和理性想表達。感性是指我們要以壹顆包容之心、壹顆悲憫之心去對待我們的地球母親。理性是指我們要以壹種客觀的眼光去看待現實,即我們地球目前的資源消耗情況以及100年以後整個地球被掏空現實:20%的人消耗了80%的資源。全球每年軍費開支總額超過了對落後國家援助總額的12倍。每天有5000萬人死於飲用水汙染,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源。接近10億人面臨饑荒。全球50%的谷物被用於制造動物飼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這些谷物作為食物,可以養活全世界的人。40%的可耕農田遭到長期破壞。冰蓋減少了40%。四分之三的漁場已經枯竭和減產。

 但是,地球已經追不上人類的欲望。誠然,欲望的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壹種動力。許許多多科技發明都是因滿足人類的欲望

 而推動、而實現的。然而,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壹切事物彼此關聯”。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關聯。任何事物的衍生、發展都不可能無視他事他物,這就是平衡。壹旦打破了這種平衡,意想不到的變化便會發生,終將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這正是《家園》所宣揚的核心觀點之壹。

 其實,平衡的觀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天人合壹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壹維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類發展的道路。人類發展的20萬年,早期也遵循了這樣的壹條道路。但是從壹萬年前農業發明開始,人類漸漸走上了另外壹條路——犧牲家園,換取利益。進入近代,尤其20世紀以來,石油,機械,電力相繼被發現,這壹百年科技的.突飛猛進,人口的爆炸增長,對地球資源的依賴前所未有,這100年的開采和破壞,比過去的總和還多。100年,幾乎就耗盡了地球前40億年豐富的積累。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節課前我們在課上專門拿出時間來討論壹條小河的變化。我們家鄉的小河最大的變化不是環境被汙染,正是它本身的資源被耗竭。不知從幾年前起,河上多了壹條兩條的挖沙船,接踵而至的是七八十條上百條。這只是壹條寬不過幾十米的小河啊!小時候的我們經常到河裏去遊泳,去嬉戲,而如今,壹下水就是深不夠底的河床和飄滿油汙的河水。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幾年間水平面生生下降了壹米!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過度利用的弊端已經顯現,魚類大量死亡,農田灌溉出現困難,甚至牲畜飲水都出現困難!

 然而,迪拜、中國、紐約、洛杉磯,這些國家或者城市,成了人類發展的最好代表。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迪拜這個荒涼之地,卻成為了西方發展模式的頂峰,無數的摩天大樓,無數的人造島嶼,人對自然的遠離與對自然的依賴都空前的加劇了。膨脹的人類世界,導致了各種變相和扭曲的發展模式。貧窮的國家砍光了樹木出口來換錢,結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無幾,復活節島上的居民,連出海的獨木舟都沒有了木材可以制作。無數國家就這樣衰敗下去了。那些繁榮的幻影還能支持多久?我們都不知道。人類的本性之壹就是對於災難即使提前知道也難以采取行動,滯後性太大,不是懶惰就是推脫,結局就是誰也沒有做什麽。

 “要悲觀已經太遲了”。事實已經如此,悲傷只是徒勞,我們也無法改變過去既定的事實。本片導演也坦言,“我設法把《家園》拍攝成為我們對地球的壹次凝望,希望這是壹部有警示意味的電影。不是恐嚇人們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麽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壹半。同時,我更希望《家園》能喚起我們心底的愛,建立分享、智慧和節制的生活。”是啊,人類本就是悉知壹切而不去改變哪怕從現在開始。

 雖然影片的最後,導演依然從世界看到了諸多的希望,並且對人類的未來提出了美好的期望與憧憬:以色列人用地灌技術在沙漠中種植優質的糧食作物,贊揚了哥斯達黎加政府成為第壹個放棄軍隊的國家,將全部軍費開支用以國民教育和綠色旅遊,展現了韓國通過全民性植樹,重建戰爭中被無情摧毀了的森林,使

 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65%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開始有節制、可持續、再生地伐木和捕魚,通過替代、再生、循環、回收的方式,推動生態環境和國民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家園》試圖告訴人們,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於我們的行動。然而前途到底如何,路確實是在人類自己腳下了。

 只要我們放下包袱正視問題,希望還是有的,未來還可以擁有。既然悲觀已經失去意義,我們所有人類需要壹起,盡我們所能,用盡我們的智慧,為地球母親獻出自己的壹份力。不能再恣意妄為,要敢於承擔責任,珍惜手中的財富,運用知識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們的智慧與努力,大膽嘗試,積極應對。時間已經不多了,為了後代子孫,為了哺育我們的地球家園,也為了我們自己,該做些什麽了。微薄之力,也可起壹定的作用。每個人類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首先從節制與分享開始,保護壹切資源,愛護地球的每壹寸土地。

 是的,行動比什麽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時,我們更應該早點行動,多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