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科幻電影觀後感

科幻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壹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下面是2017科幻電影觀後感,請參考!

 科幻電影觀後感1

 星期五,我看了《宇宙與人》這部電影。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合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壹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

 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科學家已經證實: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這些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夠經常看到的,比如:在某個巷子裏,幾個人推著車子買盒飯,那些飯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場裏買東西,或在菜市場買菜他們總會給妳壹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麽,為什麽我們不采取保護措施呢?作為壹個泱泱大國,我們的環保為什麽還遠沒有壹些比我們小得多的國家做的好呢?真讓我搞不懂。

 在芬蘭,商場買東西不會給妳塑料袋,為了環保。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再造可以節省能源90%;鋼和紙的再加工可節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產可節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噸鋼可節省水約25噸,可減少空氣汙染物90公斤;可減少水汙染物45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收集各大商場,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內處理,他們把橘子汁燒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鐵壹樣的東西,再經過特殊的處理,變成了纖維,又把纖維經過紡織,織成壹件衣服,拿到市場上去買,這樣廢品再利用了,並且沒有給大自然帶來壹點汙染。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的保護了環境,甚至,有的還可以贏利。

 而中國呢?目前國內城市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約占70%-80%;堆肥法,約占10%-20%;焚燒法極少,僅占1%。由於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開展較晚,全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只有少數城市借助國際援助建成壹些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的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國內自行設計的衛生填埋場,大多因資金不足,設計、施工標準不高,加之無害化處理技術不完善,設施簡陋,缺少控制汙染和監測手段,距無害化處理標準有壹定距離,特別是垃圾填埋場防滲措施不力,填埋氣體和滲瀝液引排不暢,難以保證長期安全性,成為遠期的汙染源。

 中國是壹個大國,中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世界的'環境。我希望在新世紀裏,人們的觀念能改壹改。不要只顧眼前的發展,忘了長遠的目標。不要讓加拿大工廠排出的廢氣,飄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類的事情在中國發生!

 科幻電影觀後感2

 不得不說,做為壹部“電影”,Oblivion用到了代表當今世界上最進步的手法,攝影和後期無可爭議,每個畫面都美到不敢想像,甚至超越了壹些以畫面取勝的,比如王家衛,的作品;很沈靜、卻在該鬧之時鬧地非常到位的,張弛有力,毫無糟點。

 我壹直在找片中的缺陷,劇情的不合理,全片下來,除了:

 1. “wapean”的重量(感覺隨便都能毫不費力拿起來)有小許疑惑,但2077年也許采用了宇宙金屬,輕型也不是不可能。

 2. “cage“裏面的移動生物,也許是智能機器(後面的“主腦”也是超智能機器)往壞的方向發展而衍生的情景。

 其余無。

 編劇在面對心理、記憶、回憶之中運用恰到好處;

 在回到Tom Cruis,我想不到第二個能演好這角色的actor,Leonardo Decaprio和Brad Pitt雖然是同期形象比較相近的演員,但前者略痞,後者反叛,眼神中只有Tom的深邃,那種經歷過浮沈迷事的好男人的眼神,眼角,嘴唇,包括舉動,才能是最佳人選。

 Oblivion有Jerry Maguire的情懷、Eyes Wide Shut的懸疑/逼近、和Vanilla Sky的迷失,它是壹部極其用心、不鋪張、不試圖壹次說太多(比方說Trance)的絕贊作品。

 2小時4分鐘下來,我壹直好奇導演的名字,他有Steven Allan Spielberg的嚴謹、大膽,卻能用較為現代的方式把壹切呈現出來,又有種Paradox的給人以迷思、不那麼直接end的小手段,Joseph做為新人,實在非常用心。

 妝容、後期也不用多講,完美至極。我沒有找到任何壹處有失優美或銜接不當、突兀的場景,高科技的外太空元素當然是比較好掌控,只要把每個畫面都做的乾凈,充滿未來感就好;但那些禁區、瀑布、和Jack發現的森林,那個小屋子,夜景、俯視圖、爆炸、地表人......都做的淋漓盡致,滴水不漏。

 最highlight的是OST.這部片我是在Melbourne Central的HOYTS看的,巨幕加上絕贊的杜比環繞音效我不知道加了多少分,但起碼那種post punk加上迷幻的夾雜搖滾和電子的配樂,實在太喜歡了;比“Silent Hill”都更好,甚至超出了“Trance”。

 我經常拿“Trance”和“Oblivion”比較,因為撇編劇不談,兩者的表現手法是極其相近的,但前者是講述壹個小主題,加上亂七八糟的摻雜,實在沒辦法太把客觀面的視聽效果推到更高處;而後者,也就是本片,用鴻篇鉅制的未來場景和高度對比、時而沈默,時而緊張的反差,壹點不客氣地虎上添翼。就拿簡單的例子:兩片都用慢動作,但前者的慢動作就好像comedy,後者會讓妳心跳加快,無法自拔。

 片尾“Because I'm Jack”完後,黑幕打出來,緊繃了124分鐘的神經突然松懈,心中無限情感宣泄出來,壹直在深夜(快12點)的影廳坐到片尾曲結束。

 好久沒看到這麼好的佳作了,或應該說,是我至今看過最棒的科幻片。毫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