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萊,生於浙江寧波。受新戲劇運動的影響,童年時代的他最喜歡的遊戲是學演文明戲,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壹,13歲到上海,開始在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演戲。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寧波,13歲就讀上海澄衷中學。
13歲時,袁牧之便參加了洪深組織的“辛酉劇社”,成為劇社惟壹的小演員。由於年齡小,分配的角色戲不重,他在劇社裏什麽都幹,還做過領座員。
1978年6月30日,由於中暑導致的高燒,袁牧之不幸與世長辭。當時他剛過完69歲的生日。
擴展資料:
袁牧之(1909—1978)電影表演藝術家、編導、電影事業家,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他14歲時就參加了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18歲開始因在壹些話劇中的出色表演而受到戲劇界的重視。
1930年,他在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下,接受了進步思想。1934年,袁牧之加入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並主演了他的第壹部電影《桃李劫》,獲得了進步輿論的壹致贊揚。
1935年,繼《桃李劫》之後,袁牧之在影片《風雲兒女》中扮演了主人公——壹個由沈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辛白華。同年10月,他又成功地編導了中國第壹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
《都》片是壹部暴露當時社會不景氣、大都市生活爾虞我詐以及小市民愚昧無知的影片。袁牧之把舞臺技巧移到銀幕上來,為中國影壇創造了喜劇片的典型。這部影片是中國第壹部音樂喜劇故事片,也是袁牧之電影執導的處女作。他在片中扮演拉洋片老頭。
1936年,袁牧之轉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生死同心》。在《生》片中,他壹人兼飾兩個角色——愛國青年李濤和柳元傑。他們性格各異,形象鮮明,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賞。
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更是膾炙人口。《馬》片通過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悲慘命運的真實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尖銳地抨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
袁牧之以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導演技巧,把悲劇內容和喜劇手法有機和諧地統壹起來,使整個影片的風格既明快幽默,又含蓄雋永。
人民網-1978年6月30日 電影藝術家袁牧之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