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貴州天祝縣歷史

貴州天祝縣歷史

天柱縣——縣城歷史上的天柱縣地圖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位於天柱縣,後更名,1961年遷址。這個縣是以城市北部的柱子山命名的。天祝縣總面積2201平方公裏,轄16個鄉鎮326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41萬余人。以侗族和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98.3%,是貴州省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之壹。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立天竺千戶,屬湖廣荊州衛;萬歷二十五年(1597)設天祝郡,屬湖廣布政司荊州。崇禎十年(1637),遷龍塘,改龍塘郡,不久又回到天祝,仍改稱天祝郡。清雍正五年,天柱縣劃歸貴州,隸屬黎平府。12年(1639),劃歸傅園鎮。

天柱縣民國二年(1913),天柱屬前東路;十二年(1923)直屬於貴州省;二十四年(1935)屬於第十行政監察區;二十五年(1936)改為第七行政監察區。1950隸屬鎮遠地區,1956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撤銷天柱縣並入金平縣,1961恢復天柱縣。天祝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宋仁普,乾隆欽點的翰林,董起義的領袖姜,都已載入史冊。著名的北伐名將王天培,著名的抗日名將吳少洲,都已載入史冊。1949之後,天竺更是人才輩出,湧現出了張作、滕樹松、蘇、潘念瑛、楊昌懷、、楊、楊少律等眾多著名的文學家、畫家、音樂家。天柱縣-人口概況天柱縣天柱縣轄18鎮6鄉。315村民委員會,11居民委員會。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天祝縣總人口為348302人。其中,鄉鎮人口(人)數:鳳城鎮52194,東邦鎮37512,坪地鎮18081,藍田鎮2614,翁東鎮18065438,高娘鎮2703。社學鄉19478,杜馬鄉16904,竹溪鄉5008,底湖鄉3899,朱琳鄉13395,江東鄉15800。

2003年,天祝縣轄10個鎮,6個鄉,315個村委會,11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40.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7萬人;以侗族和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2萬人,占98.2%。出生率為10.99‰,自然增長率為5.88‰,計劃生育率為93.88%。天柱縣-經濟發展天柱縣2002年,天柱縣國內生產總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壹、二、三產業分別為3.42億元、0.72億元和65438+4億元,增長0.1.20%、9.76%和11.37%。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糧食總產量654.38+0.23萬噸,油菜籽產量3680噸,烤煙產量254噸,肉類產量654.38+0.50萬噸。糧食除因災減產4.40%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產。年末大牲畜8.74萬頭,生豬21.96萬頭。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林更新和退耕還林取得新進展。工業總產值654.38+0.3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075萬元,比上年增長654.38+0.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煤10萬噸,重晶石79100噸,水泥3.24萬噸,發電量2220萬千瓦時。財政總收入4372.8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95萬元,增長3.10%;財政支出654.38+0.52億元,增長654.38+0.8%。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0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970萬元。投資項目25個,協議資金65438+68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4095.5萬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突破。天祝縣公路裏程502公裏,其中幹線公路149公裏,新建和改建公路52公裏。修建了壹批連接村莊的道路,224個村已完成道路建設,占天祝縣總村數的71.1%。水電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積極爭取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第四批農電縣等壹批重點項目。地方電網和國家電網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的第壹階段。天祝縣有218個村實現了城鄉同網,占總村數的69.2%。通信突飛猛進,固定電話裝機21,000部,農村75%的村有電話;移動通信網絡已經形成,移動電話用戶13000戶。視頻電話會議系統和寬帶互聯網已經啟動。城市供水、綠化、市場、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縣城建成區擴大了4.4平方公裏。天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億元,比上年增長4.7%。社會保障穩步發展,最低生活保障投入21.5萬元,參保人數4.2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305萬元,參保人數130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元,比上年增長5.4%。基礎教育質量有所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4%,初中凈入學率由上年的77%提高到84%。小學和初中學生年輟學率分別比上年下降0.33和0.09個百分點。高考大獲成功,827人考上高校,重點高校突破100。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工作,5個鄉鎮被州政府評選為科技進步先進鄉鎮。天祝縣共有衛生機構24個,衛生技術人員810人,床位447張。93.3%的村莊建立了診所,農村衛生保健得到加強。文化服務設施21,業余文藝隊伍114,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2002年4月,天柱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文化先進縣稱號。有線電視節目增加到6個,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83%和88%。2002年,圍繞富民強縣建市目標,天祝縣以財力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實施科教興縣、開放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產業化、市場化,在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經濟、發展小城鎮、扶貧開發、非公有制經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開發水資源為主、重晶石加工為主的能源工業、礦產品加工業、畜牧業、臍橙油茶業、第三產業、鄉鎮工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天柱縣-行政區劃天柱縣轄18鎮6鄉:

鳳城鎮、東邦鎮、坪地鎮、藍田鎮、甕洞鎮、高娘鎮、石洞鎮、源口鎮、墾初鎮、白石鎮、社學鄉、杜馬鄉、竹溪鄉、帝湖鄉、朱琳鄉、江東鄉。天柱縣行政區劃天柱縣——歷史名人王天培王天培:

王天培(1888 -1927),男,原名王,號,貴州天祝營員。他的父親大營是清朝“綠營”的指揮官。王天培年輕時學過五經。清末廢除科舉,後入天柱縣官小學,後入桂陽陸軍小學。1909年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任宣傳工作者。1912進入保定軍校深造。1914畢業後回到貴州,先後擔任貴州陸軍見習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

詳見王天培、楊長淮:

楊長淮,筆名胡適,貴州天祝人,1938。1963畢業於貴州大學美術系,師從宋、孟廣濤、等貴州老壹輩畫家。工作後在貴州省美術家協會長期從事山水畫創作和藝術組織工作。作品以貴州山川風光為主,代表作有《壹江春來》、《醉玉滿春》、《侗鄉雲》。

詳見楊長淮。

吳少洲:

吳少洲吳少洲(1902 -1966)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副軍長兼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生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二月,天柱縣翁東鎮柯寨村人。

詳見吳少洲和蔣:

姜(1833 -1862)是侗族農民起義軍的首領。道光十三年(1833),端陽出生在天柱縣東邦鎮苦溪寨的壹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痛恨邪惡,有俠義之勇。在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過程中,他英勇善戰,沖鋒在前,震懾敵人。道光二十年(1840),其父姜老冒被地主胡興發勾結縣令潘下獄,死於獄中。

見:蔣天柱縣——文化概況天柱縣屬於北方侗語區,生長在這裏的北方侗、苗人壹直繼承著重教興學的傳統,所以文化、教育都比較發達,素有“文化縣”之稱。在歷史文化古跡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建築是黔北湘東地區的家族祠堂。這些祠堂主要分布在清水河下遊的天祝縣。天竺家族祠堂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建築典型,歷史悠久,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其中,源口烏石將軍廟和白石師洋祖廟建築規模宏偉,壁上雕刻繪畫精美;位於地下室的三門塘劉氏宗祠更是異彩紛呈,成為民族文化的壹個謎。清水河下遊的祠堂,充滿了神奇的色彩,成為天祝壹道亮麗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風景。天祝縣有17座祠堂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柱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三門塘民族文化村、源口吳宗祠、王天培將軍故居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祝民族民俗文化豐富多彩。“侗族人民會唱歌”,侗族民歌歷史悠久。無論節假日、豐收、婚喪、宗教儀式,都要用歌聲來慶祝。侗族民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北方地區的民歌有山歌、打山歌、河邊歌、善行歌、婚禮歌等。在山裏玩、追歌場是侗族青年男女娛樂和建立婚姻家庭的主要方式。竹林中的阿婆坳、平芒、三門塘,至今仍保持著追趕歌壇的傳統。它的場面非常熱鬧,真像壹個“歌的海洋”

天柱縣文化單位以縣文化廣電局為行政管理部門。系統下屬單位有:文化館、文工團、圖書館、文物管理所、電影公司、新華書店、文化廣電稽查隊、廣播電視臺。投資400多萬元的縣宣傳文化中心正在建設中。所有鄉鎮都有文化服務中心。天柱縣有187個村級文藝(腰鼓)隊。天祝縣城鄉群眾性文化活動頻繁開展。呈現出異常火爆的場面。2002年4月,天柱縣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進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