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伊豆的舞女。電影觀後感。

伊豆的舞女。電影觀後感。

《伊豆的舞女》有感

看了不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讀了不少婉爾纏綿的言情小說,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這篇《伊豆的舞女》,沒有山盟海誓,沒有蜜語甜言,甚至通篇的對話中都未出現壹個“愛”字,但兩個少年之間卻都有著壹份好感,並默默地愛著對方,這就是《伊豆的舞女》帶給我們的壹切,很簡單卻又很動人。

每次看完《伊豆的舞女》,我都會有壹份不同的感動,都會被兩個少年的壹言壹行,乃至壹個眼神,壹句對白所感動,“壹篇讀不厭的文章,壹個看不厭的故事。”這是我每次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唯壹不變的評價。

有時,在我讀完《伊豆的舞女》之後舞女揮動著白色的東西的畫面總會壹次次浮現在眼前。而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我總會有流淚的沖動。不知道為什麽,我對這個離別的鏡頭印象最為深刻。那白色的東西是什麽?是白色的手絹?或是紗巾?算是定情信物,卻有仿佛不是。兩個懵懂的少年,壹份懵懂的愛情,兩個人都明白自己愛慕著對方,卻又都不知道對方的心思,於是,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雙方都忍著不說……

也許,沈默的愛情才是最純潔,最偉大的愛情罷。

用眼淚緩解憂傷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

劉 晨

我讀川端康成的作品並不怎麽多,之前在購買壹本教材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壹本川端的作品(小說集)——《雪國》,據說是大學生都可以看的壹本,且是非常值得看的壹本書,於是抱著壹種消遣和獵奇的心態從網上將其購買了下來,不到幾天書就到我的手裏了,倍感高興。其表面包裝的十分精美,是壹個優美的女子頂著壹頂紅色的圍巾,她的右手緩緩的將圍巾的壹邊委婉的掀起來,壹種優美頓時浮現在心中,在想——這位女子莫非就是舞女不成?當然,這只是壹種毫無根據的猜測。在我的記憶中,川端康成是自殺而亡的。這樣說來還有些遺憾和悲傷,壹位稟賦了東方神秘主義色彩和西方現實主義的作家就這樣緩緩的不解人世,再次覺得有些遺憾。於是借這篇《用眼淚緩解憂傷》來祭奠這位偉大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文字,只有帶著憂傷才美。就好比,壹位美麗的女子,眼睛裏時刻流露的那種另人憐憫的眼神壹樣。川端的文字,看起來並不怎麽華美。變有種王小波的真實在裏面,但比起之前所讀的那些作家而言,他的筆風更顯得尤為的真切。對現實的把握極其的到位,每壹個場景都是那般的令人想象,這在文學的要求上都是壹種無與倫比的基調。不知道,葉先生(葉渭渠)當時在翻譯川端的作品時是不是加了點自我的色調,讀起來還是有些拗口。這些對於《伊豆的舞女》來說都是壹些後話,我們需要品嘗的是舞女和他的壹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和壹幕幕感人肺腑的細節。

說,他要出去看電影的時候,舞女正在和樓下的壹群小孩子在玩耍,舞女看著阿媽,那種表情是壹種央求,央求能和他壹起去看電影,而舞女所作的壹點細微的動作是將他的木屐放下。(這木屐被舞女緩緩的放了兩次),作完即罷,舞女的願望是始終沒有實現,這樣看來,阿媽或許是壹種愛情的抹殺者,但我們即便是在怎麽責備和辱罵,阿媽的行為也是可以體諒的地方,因為工作,舞女必須留下,因為需要,舞女也不得不留下。他唯壹能做的就是用眼淚緩解離別的仇恨和不舍,在文中的最後壹些地方,作者寫的十分的深刻——“我坦率的說,就是讓人瞧見我在抽泣,我也好不在意了。我若無所思,只滿足於這份閑情逸致,靜靜的睡壹晚上”這是在壹個小男孩的關心下,作者的壹些心理活動。他沒有辦法,即使是如何如何的傷感和不願,舞女都沒有伴隨著他踏上去往東京的那條船,和他壹起去的是思念,壹種痛徹的思念。

我亦能理解這種闊別的感傷,不是因為我也要去東京徘徊,也不是因為我在船上流過動情的淚水,哪怕是壹點抽泣,對於壹個男人來說,也是奢侈的。若想,壹個男人為壹個舞女而留下這般淚水,可顯得這個男人是多麽的愛念這個女子。但上蒼就是喜歡開這樣令人痛恨的玩笑,現實是殘酷的,但更殘酷的是這次分別,不知道下次的相聚又在何時?作者沒有留下確定的日期,也沒有留下過多的言語,只是用眼淚宣泄了壹番,我們不能知道,這眼淚能否壹直流到東京?

當細細的讀完之後,便寫下了這樣的壹段文字——“他用眼淚化療離別的不適,用雙眸解釋分別的痛楚。即使是少年的那句帶有絲絲寬慰的關心,在我看來,也是多余。唯壹的辦法,是阿媽能讓舞女與他壹起坐上回東京的那條船。但這只是壹種假設,有時候壹場淒美的闊別總能譜寫出令人感慨又有遐想,憂郁而又遺憾的曲調。”

故事講述了壹個日本高中生獨自在伊豆旅行時與舞女薰子之間朦朧與青澀的初戀故事。在伊豆的優美景色的襯托下,高中生這段旅行的偶遇到了幾位江湖藝人,而且對其中那個妙齡少女的姿色十分迷戀。後來通過與他們些許時日的接觸,舞女解開了他的郁結,兩人之間也日生情愫。可是因為旅費耗盡,或說是因為這本就是壹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所以這壹切就這樣平息下來,淒涼與悲傷不舍之情仍充斥在二者之間,揮之不去。

薰子是個溫柔可愛的女孩,她有著難得的直率。為“我”端茶而羞澀的薰子,聽故事時天真專註的薰子,在浴場童心未泯的薰子……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這個生動鮮明、具體可感的薰子形象,也給整篇文章的憂傷、唯美的格調埋下了伏筆。如此完美的女孩,試問有誰不會為之傾心呢?

全文還是平靜的收尾結束,只給人留下淡淡的憂傷與憐惜之情。但我們都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定牽絆與行駛的時令軌道,或許只是壹層極薄的屏障,但也早已註定不可能被逾越。

或許在每壹個人青澀的蔥蘢歲月裏都曾有過壹段溫暖卻愈發遙遠的故事,它或許沒有轟轟烈烈,沒有刻骨銘心,沒有念念不忘。抑或僅僅只是壹次回眸與邂逅,只是壹句簡單的問候,但它卻是那樣溫暖沁人。回想起來,也會像這篇故事的結尾壹樣——“我的頭腦變成壹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麽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

差不多就這些了,還需要妳自己整理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