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查理,壹個工人,在工廠打工,瘋了,進了精神病院,這壹切都與當時經濟危機帶來的生存危機息息相關。在艱苦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戀,場面溫馨感人,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影片結尾是常見的“黎明”,代表了好萊塢的通用模式,被中國早期電影奉為經典。這部電影是卓別林最後壹部無聲電影。他感受到了世界經濟危機給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決定用電影的形象語言吶喊。1935,電影已經進入了聲音時代,但是卓別林認為使用搞笑誇張的肢體語言遠勝於對話,所以只給電影加了配樂和壹點聲音就上映了。影片中苦澀而尖銳的諷刺揭露了勞動者受資本家壓迫,榨幹自己最後的血汗,導致國際資本勢力反撲的嚴酷現實。卓別林以其高超的表現力向世界展示了壹幅代表數百萬失業者苦難的生活畫像。
電影《摩登時代》描述了人與機器的沖突。背景是當時美國工業因為改用機器而大規模解雇工人所引發的失業浪潮,而主人公夏爾洛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代表:他在不斷加速的傳送帶式生產線上精神錯亂,被巨大的機器齒輪夾住,不斷被故障的進食機打在悲傷而驚恐的臉上。這些圖像都反映了機器時代帶來的恐懼和打擊。最後,夏爾洛失業了,他加入了求職的洪流;即使是無意中領導了示威運動的人,但最終,還是改變不了他可憐的命運。唯壹不用擔心生活的最好地方就是監獄,所以為了進監獄,夏爾洛主動替別人頂罪。然而事與願違,他進不了監獄,卻每雲都有壹線希望得到了他幫助的女孩的愛。
雖然現實生活很艱難,但我們應該帶著希望生活。然而,在影片的最後,夏爾洛示意女孩改變嚴肅的表情,帶著極大的期待和喜悅,期待和他壹起尋找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