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大家來介紹幾步國外關於空難的幾步片子

大家來介紹幾步國外關於空難的幾步片子

片 名: Airport 1975

譯 名: 75空難

導 演: ( Jack Smight )

主 演: (查爾頓·赫斯頓 Charlton Heston) (克倫·布萊克 Karen Black) (喬治·肯尼迪 George Kennedy) (葛羅莉亞·史旺遜 Gloria Swanson) ( Efrem Zimbalist Jr.) ( Susan Clark)

上 映: 1974年10月18日

劇情介紹:

傑克.斯米特執導的該片是壹部簡單的災難片續集,講述壹架私人飛機將壹架大客機的駕駛艙撞了壹個大洞,駕駛員非死即傷,只好靠壹名空姐在無線電指揮下繼續駕駛,直至機場用直升機空吊機師救駕,才解除了這場災難。劇情處理散亂,毫無戲劇性,只有撞機後的片段能激起壹點緊張感。

簡體中文名: 鳳凰號

編劇: 愛德華 伯恩斯 (Edward Burns) / 盧卡斯 赫勒 (Lukas Heller) / 斯科特 弗蘭克 (Scott Frank)

導演: John Moore

主演: 丹尼斯·奎德 / 傑奧瓦尼·雷比斯

上映年度: 2004

官方網站: /

制片國家/地區: 美國

又名: 鳳凰於飛 / 荒漠十壯士 / 鳳凰劫

劇情簡介 · · · · · ·

弗蘭克·托恩斯(丹尼斯·奎德飾)是壹名飛機駕駛員,他的工作是負責替壹家美國石油公司運送石油工人以及壹些物資。這壹次,他接到了壹項飛行任務,他要駕駛壹架代號為“鳳凰號”C-119貨機運送壹批石油工人飛到北京,去切斷已經減產或廢棄的石油管道。

於是,弗蘭克·托恩斯駕駛著載滿石油工人飛機,橫穿歐亞兩洲向東方飛去。但當飛機經過蒙古境內時,突然風雲突變,沙漠風暴鋪天蓋地般襲擊過來,飛機嚴重受損,無奈之下,飛機被迫降落在了了無邊際的蒙古戈壁灘上。索幸的是,飛機的迫降沒有造成什麽人員的傷亡,但當人們慶幸僥幸從空難中逃脫之余,發現他們已經陷入了另壹大困境之中。

由於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在飛機迫降時已經被嚴重損壞,人們根本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面對毫無生機的沙漠,飛機上的人們必須設法自救,要不然就只能在茫茫戈壁上等死。此時,壹名乘客(傑奧瓦尼·雷比斯飾)自稱是飛機設計師,他表示可以利用飛機殘骸再制造出壹架簡陋的飛機,並用它逃離險境。於是,大家在弗蘭克的帶領下開始嘗試艱難的自救行動。

可是,事情遠沒有想得那麽簡單。先是組裝飛機時連連出錯,在缺乏工具的情況下,幾位工人險些被飛機殘害砸個半死;與此同時,有人看著支離破碎的殘骸喪失了自信,想煽動大家徒步走出沙漠;石油工人和機師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而最可怕的是,飛機上儲存的水已經越來越少了。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石油工人們與機師辛苦地組裝飛機的時候,周圍的沙漠上突然站滿了壹群手持槍支的強盜,人們不僅要遭遇空難和沙漠之苦,還將面臨著被強盜搶劫殺戮的可怕危機。

空難電影始祖———《國際機場》

追本溯源,改編自阿瑟希利原著暢銷小說的《國際機場》(Airport,1970),是壹切空難電影的始祖。本片采用《大飯店》建立的“全明星電影”結構模式,借著壹宗空難事件將飛機上的組員、乘客以及機場上的安全人員牽引在壹起,***同為壹宗可能發生的飛機撞毀災難而努力,從而制造出令人捏壹把冷汗的緊張氣氛和人們面對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人性眾生相。

由於此片面世於70年代初期,當時的電影特技還未進入電腦化,所以影片采取傳統的戲劇手法來鋪陳故事,著重眾多人物之間的人際關系和人情味。導演喬治薛頓與享利哈塞威的表現雖然只是四平八穩,但是本片的災難題材在當年的好萊塢卻是創新之舉,因而獲得最佳影片等十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公映時更創下45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成為年度最賣座電影亞軍。

七十年代續集拍不停

由於《國際機場》的叫好叫座,因此掀起了70年代的災難片熱潮,海難(《海神號》、《大白鯊》)、火災(《火燒摩天樓》)、地震(《大地震》)等影片陸續出現。始作俑者當然不甘後人,於是出品《國際機場》的環球公司在4年後推出了續集《國際機場1975》(Airport1975)。本片除了上集的救難英雄喬治肯尼迪繼續演出之外,其余的幕前幕後都換上了新組合。不過由傑克史密特導演的這部續集劇情比較松散,機上乘客的角色設計和演員選角亦不算成功,整體成績比不上第壹集,公映時票房也下降至2500萬美元,但它的制片費只有300萬美元而已,因此仍然是壹項劃得來的投資。

三年後推出的第三集《航爆死亡角》(Airport’77),在故事取向上改走壹個新路線———空難不再源於意外,而是因為歹徒劫機;飛機沒有平安降落機場,而是沈到海底,災難的解決是讓機上乘客在停止呼吸之前浮上水面。由傑瑞詹姆森導演的這壹集空難片娛樂性不俗,而且在故事和視覺設計上都比較有看頭,“劫機+空難+海灘”的設計完全符合了續集電影“越拍越大”的制作模式,所以此片雖已第三度出擊,仍然有2600萬美元的不錯票房。

第四集的《驚爆九重天》(TheConcorde-Airport’79)換上協和式客機當主角。此片另壹創新之處是加入國際化的元素來擴大影片的視野,在故事方面描寫飛機後美國華盛頓飛到法國巴黎途中被人刻意攻擊破壞,在演員上則加入不少歐洲明星與美國明星合演,藉以增加這個系列電影在歐洲市場上的吸引力。

八十年代戲謔版滿天飛

由於災難片在70年代的制作過於泛濫,使觀眾開始感到倒胃口,再加上《星際大戰》在電影市場上石破天驚的表現,制作主流轉向了以特技為主的科幻電影。因此,《國際機場》系列電影便在第四集推出後告壹段落,而催生了另壹種新的類型電影———以戲謔賣座電影為主要內容的無厘頭喜劇。第壹部先鋒之作《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ort1980),便是以《國際機場》系列為主要的搞笑對象。

本片描述壹架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巨無霸飛機上,坐著各式各樣有奇怪毛病的乘客。在晚餐時,選擇吃魚的人全部倒了下來,包括正副機長和飛機工程師。乘客中唯壹有飛行經驗的人是在六年前飛過戰鬥機的泰德,加上嚇得半死的空中小姐當副手,壹場空難隨時都會發生。

三名沒有什麽導演經驗的年輕人傑瑞祖克、大衛祖克和吉姆亞伯拉罕,抱著好玩的心態拍攝了這部諷刺空難電影的《空前絕後滿天飛》,竟因風格創新和笑料豐富而大受歡迎,以8000萬美元的票房高踞當年賣座電影的第四位,成績遠勝被它嘲弄的《國際機場》系列。

至於出品本片的派拉蒙公司當然會打鐵趁熱推出續集,可惜這部由肯分克爾曼編導並率領壹群過氣明星主演的《瞞天過海飛飛飛》(Airplanell:theseguel,1982),卻顯然是壹部為了搶錢而拍的狗尾續貂之作。但全片令人在觀賞時味同嚼蠟。

九十年代重現真實事件

除了這兩個系列性的空難電影之外,也有壹些根據真正空難事件拍攝的影片留下壹些值得討論的作品。

在1972年10月13日,壹架載有45名乘客的烏拉圭客機在南美安第斯山墜毀,幸存的16名乘客為了活下去,被迫分食死人的屍體。墨西哥的電影公司在這個空難事件曝光之後,馬上買下克萊布萊爾的報道,並用低成本的搶拍方式完成了這部空難電影。但編導雷尼卡登勒二世把煽情的焦點放在恐怖嘔心的吃人鏡頭上,以至這部名為《求生》的影片在1977年於美國上映時劣評如潮,很多人指責此片利用壹宗人類大悲劇來剝削觀眾的感情。

十多年後,這壹件空難才終於被好萊塢正視,以認真的制作和嚴肅的態度在銀幕上重現這宗空難慘劇的始末,這就是法蘭克馬歇爾導演,伊森霍克等年輕演員主演的《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93)。影片拍出了人類在艱苦環境下掙紮求生存的潛力,以及年輕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精神,是壹部具有正面意義的災難片,娛樂效果也不錯。

此外,最近幾年在國內上映由寇特羅素主演的《747絕地悍將》(ExecutiveDecision,1995),將恐怖分子劫機,霹靂小組潛入客機內互相對抗的空中冒險動作片模式發揮至最高峰,以及由雷李歐塔主演,用較低成本攝制但卻利用劫機者的變態心理制造緊張對峙氣氛的《危機任務》(Turbulence,1996),都是娛樂性不俗的空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