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摘要:青山中學朱興國老師介紹了什麽是觀察能力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關鍵詞:生物教學中培養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之壹。人們經常把觀察稱為通向智慧的大門。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生觀察能力的強弱對學生其他智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壹。壹、什麽是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指運用感官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認識自然、獲取信息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智能活動。觀察能力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都是生物學家通過觀察發現的。例如,荷蘭科學家萊文·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壹滴池塘水,發現了微生物世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通過觀察雜交豌豆後代的性狀發現了遺傳規律,創立了遺傳學。生物學家在觀察生命現象的過程中,通過大腦思維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並形成了理論理論。在長達5年的環球探險中,達爾文積累了豐富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的觀察資料,通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進化論,並撰寫了名著《物種起源》。達爾文在《對我智力的評估》壹文中寫過壹段話:“我有壹種高於常人的能力,我能看到容易被忽視的東西並仔細觀察它們。我在觀察和收集事實方面付出了努力,這真的很難看到。”勤奮的觀察是達爾文成功的原因之壹。生物學是壹門實驗科學,觀察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壹。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必須知道什麽是良好的觀察能力。即:1。能充分有效地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感官,並通過這些感官進行思考。2.觀察是客觀全面的。3.能夠進行定性和定量觀察。例如,種子成分的定性觀察、骨骼成分的比例以及視野中表皮氣孔數量的定量觀察。4.能夠進行動態觀察。例如,觀察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和動物的活動。5.可以選擇合適的觀察對象。6.能發現被觀察物體之間的差異。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以上幾點,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觀察能力。第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只能在觀察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生物教學中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觀察,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在多年的生物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靈活運用以下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通過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生物實驗中,學生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來綜合觀察動植物和人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通過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時,教師應做好以下工作。1.明確觀察的內容和步驟,指出觀察的重點和難點及解決方法。在學生開始觀察前,教師應進行講解,學生預習或打印壹份觀察提綱,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觀察的內容、步驟、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觀察時目標明確、井然有序、突出重點、輕松克服困難,從而達到預期效果。2.掌握與觀察相關的基本技能。僅僅用感官觀察生物現象是不夠的,往往要借助各種觀察工具和技巧。例如,動植物細胞、組織和微生物等壹些微小結構必須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才能看到,觀察時應將標本制成片(或切片)。為了使觀察到的結構清晰,標本應染色。有些標本需要長期觀察,但要制成蠟葉標本或浸泡標本。要觀察動物的內部結構,我們必須首先解剖它們。因此,在觀察之前,學生必須掌握各種觀察工具和技巧的使用,這對學生順利進行觀察和培養其觀察能力非常重要。學習時應使學生了解用具的用途和性能,掌握規範操作和愛護各種觀察工具。3.實驗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是保證觀測順利進行的前提。準備工作應包括:1)準備實驗儀器和選擇實驗材料。2)做好實驗準備。課前教師必須按照實驗要求親自做實驗,了解觀察內容的細節和觀察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正確引導學生。3)精心設計觀察方法和程序。如在“觀察蚯蚓”實驗中,根據觀察內容選擇“觀察—思考—總結”觀察程序的探索性同步觀察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每個觀察內容,都允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觀察和思考,然後由學生閱讀課本或教師談話和講述進行總結。4.我們應該加強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古人雲:“給魚吃壹頓飯,給魚吃解決壹輩子的需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關鍵是教會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也就是1)應該按照壹定的順序來觀察。觀察的順序應根據觀察的對象來確定。壹般來說:先整體,再分割;先外觀,再內飾;先正面,後背面;先是向上,然後向下。2)要把握觀察對象的特點,有重點地進行觀察。每個觀察對象都有許多特征,如果妳觀察壹切,妳可能會眼花繚亂,壹無所獲。觀察時,應指導學生隨時掌握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觀察。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效果顯著。例如,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我們應該重點關註壹些適合水生生物的特征:體型、體色、側線和鰭。此外,還應提醒學生在專註觀察時仔細觀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3)勤於思考。觀察是感性活動和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不僅要用感官和工具“觀察”,而且要用大腦“觀察”,通過思考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以得到正確的結果,並將“直觀觀察”升華為“邏輯觀察”。也就是說,不僅要指導學生驗證課本上的內容,如“他們看到了什麽”和“他們是什麽”,還要多問“為什麽”,使觀察具有探索性。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生態學的角度觀察生物的生活習性、外部形態和行為;需要從結構與生理相容的角度觀察生物體的結構和生理活動;有必要從進化的角度觀察各種生物類群的特征;有必要在個體-細胞-分子水平上觀察生物個體;我們應該在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層次上觀察生物界。4)觀察應記錄在案。教師要教會學生認真記錄觀察現象和結果,並分析觀察成敗的原因。這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態度是非常必要的。(二)通過課外活動和實地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和進行實地觀摩。在課外活動和野外觀察中,學生可以通過收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培育植物、飼養動物、進行雜交實驗、組織培養和生態調查等方式觀察大量感性材料,這不僅大大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興趣、能力和科學的工作方法。特別是野外觀察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熱愛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因此,課外活動和實地考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1。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掛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掛圖是生物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它們和教材中的插圖是根據教材的主要內容或難點繪制的,具有與教材緊密配合、生動形象、可視性強的特點。教學中使用掛圖和插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通過視聽感官和大腦思維的積極協調,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不僅使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教材,而且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判斷和觀察能力。

例如,在“細胞分裂”部分,在用掛圖完成“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後,教師隨後掛上壹幅“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圖片,要求學生比較並觀察兩幅圖片的異同。然後讓學生參照“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圖示,講述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以及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最後老師總結了壹下。這種由學生觀察、講述和總結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非常有效。在教學中使用掛圖和插圖時,為了保證觀察的準確性和課堂效果,需要註意:1)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研究教材和圖表的內容,做到插圖正確、講解嚴謹,正確引導學生觀察。2)教師應具體指導觀察圖形的方法。在要求學生觀察圖紙之前,應解釋清楚圖紙中的符號、結構名稱、截面位置等內容。3)在適當的時候展示圖片,不要太早或太晚,以免分散學生的註意力。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演示實驗是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的直觀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時,學生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獲得對事物和現象的感性認識,為掌握教材打下基礎。在演示實驗中,為了使學生觀察準確,教師應做到:1)演示操作必須規範準確,實驗現象要清晰明了。2)演示前應講清實驗裝置的名稱、結構、性能、原理及註意事項。3)引導學生觀察,引導的方法有邊說邊觀察、先說後觀察、先觀察後討論、總結等。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在觀察過程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在課堂教學中,觀察生物模型和實物標本,以及使用幻燈片、視頻、教學片和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三、要註意的幾個問題無論采用什麽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都要註意以下三點:(1)對觀察感興趣觀察是觀察的親密朋友,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前提之壹。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有趣的生活現象,開展課外活動,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動物園、植物園和博物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經常有成就感,這也表現在生物觀察上。當觀察成功時,他們充滿了興趣;反之,則令人生厭。在觀察中,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使學生觀察成功,以提高他們的觀察興趣。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學生經常因為無法觀察到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所有階段而失去觀察興趣。在分析了學生實驗失敗的諸多原因後,我們在進行實驗時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選擇當年培育的分裂旺盛的新鮮材料進行試驗。其次,在貼膜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材料解離、染色和漂洗的時間、解離液和染料的濃度以及壓片工藝。第三,觀察是學生最難的部分。因為學生只從教材中的插圖(或掛圖)中看到過細胞周期各個時期的模式圖,而這些圖與顯微鏡觀察到的標本圖像有很大不同,所以學生不會認出它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印制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階段的顯微圖片分發給學生,以便他們與教材中的插圖進行比較和識別。然後讓他們觀察洋蔥根尖的永久切片以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影片輕松識別處於有絲分裂不同階段的細胞。此外,傳統的觀察實驗往往是驗證性的,學生只是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預期的觀察。在觀察活動中,關於“以學生為中心”的內容並不多,這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觀察興趣。如果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用探究的方法設置疑惑來引導觀察,讓學生成功解疑釋惑,這將大大增加學生的觀察興趣。(2)用科學的態度觀察。實事求是是正確觀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學素質。教師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時,應註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師應要求學生做觀察記錄,繪制生物圖和描述生物物體,這些必須符合觀察到的真實情況。(3)觀察要有明確目的。觀察是壹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它要求人們能夠快速、正確地從混亂的事物中分辨出所要觀察的對象。觀察活動的這壹特點告訴我們,如果觀察的目的明確,被觀察的對象就會完整而清晰;如果觀察的目的不明確,被觀察對象就會模糊不清,壹無所獲。在教學中,教師經常看到這種情況,即學生喜歡觀察生物,但在觀察時,他們往往只想觀察自己喜歡的對象,而忽略了觀察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經常提醒和引導他們根據觀察的目的進行觀察。總之,作為中學生物教師,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並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壹。參考文獻:1。張迎慶。生物全息術。自然雜誌,1981,第4卷,第4期2。李、孫譯,《生物信息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學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