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黑澤明
日本大影株式會社制作的1950黑白88分鐘。
原作:芥川龍之介
編劇:橋本忍
黑澤明
攝影:宮川壹雄
藝人:松山鷹誌
作曲:早阪文雄
主要演員:三船敏郎、町子貴、森雅之和誌村喬。
“日本人對日本電影非常挑剔,所以我的電影被壹個外國人送到威尼斯也就不足為奇了。日本木刻也是如此——首先欣賞它的是外國人。我們日本人對自己的事想得太少了。其實羅生門沒那麽好。我不認為它有那麽好。然而,當人們告訴我它被人們接受只是運氣和運氣時,我的回答是他們這麽說是因為這部電影畢竟是日本電影,然後我想:為什麽我們不維護我們的電影?我們怕什麽?”
黑澤明(引自唐納德·裏奇的《黑澤明電影》,伯克利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出版社,1970版,第80頁)。
黑澤明很好地回答了壹些亞洲人對自己電影的壹貫態度。
壹、視角:民族電影
《羅生門》之所以引起我們的興趣,首先是因為它是電影藝術的傑作。此外,它還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正是這部電影向世界介紹了壹整套被稱為日本電影的民族類型(這是由這部電影在1951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大獎而完成的,然後歐美國家陸續購買了它的發行權)。《羅生門》大獲成功後,我們開始看到層出不窮的好看又賞心悅目的日本電影。這增加和豐富了我們的電影體驗。
這壹經歷提出了壹些問題:什麽是種族類型?這個術語的定義如何幫助我們分析某部電影?羅生門有什麽是日本的嗎?
人們常說,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所有工業化國家(以及壹些不是很工業化的國家)都發展了自己的國家電影。有壹點需要明確,那就是電影是1895年發明的,所以對任何民族來說都是新的,沒有傳統。然而,與其他文化表達方式壹樣,在這短暫的歷史發展中,電影仍然反映了人民和民族的準確和特殊特征。日本電影也不例外。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上,日本文化與其他亞洲文化壹樣,與西歐的文化傳統相去甚遠。
然而,從文化角度討論日本電影的特殊性質,恐怕需要壹兩卷,因此本文必須在這方面進行簡化(要了解這壹事實,請參考約瑟夫·l·安德森和唐納德·裏奇撰寫的《日本電影史》,紐約,1961版。以下討論基於這些作品)。
然而,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來看,情況卻大不相同。首先,我們必須研究人的眼睛是如何觀看電影的,這是全人類共有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認為東方人的眼睛與西方人的眼睛不同。因此,必須指出,任何民族文化的特征都必須建立在“看見”這壹* * *規律的基礎上。沒有人有資格談論中國人看電影的欣賞習慣,除非他們知道人類眼睛的* * *本質。“中國人喜歡看有很多對話的電影,而西方人喜歡看有很多視覺動作的電影”、“中國人喜歡慢節奏的電影”和“中國人不喜歡視覺轟炸”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使用的欺騙性錯誤。從“看”電影開始,每個人都喜歡用視覺動作看電影,這是由生活經驗決定的。人們的眼睛喜歡看“運動”,即“變化”,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拍動作片,所以有些人不誠實地說中國人喜歡這個,西方人喜歡那個...但他們拒絕承認。事實上,他們沒有這個能力。畢竟他們根本沒有資格拍電影。
我們在這本教科書中選擇了兩部日本電影,以便讓我們的讀者更多地了解我們的鄰居(他們也是東方人)是如何制作電影的,從而打破以“東方人”為借口的神話。在我國,甚至有人說日本文化完全是從中國傳過來的。然後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接受我們的文化的!
在日本,人們喜歡給電影分類。電影實際上有十多種分類,甚至還有這些類型的子類型。不過最大最受歡迎的還是時代劇,也就是古裝片。從名字上看,《羅生門》屬於這壹類(盡管我們會看到黑澤明並沒有刻意選擇某壹特定流派)。這些電影可以是中世紀或壹百年前的故事。它們通常充滿了壹個又壹個可怕的暴力動作——擊劍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盡管對於劇情和結局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計劃,但這些電影都體現了壹些日本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