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擇匠發生在哪個朝代:南宋。
我國最早的招標故事地
西岸底村隸屬於景寧畬族自治縣大鄉,位於境內壹個十裏平川、雲霧縹緲的高山盆地之中,平均海拔1030米。始建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歷代文人薈萃,人才輩出,廉義文化底蘊深厚,僅明清兩代就走出了4位進士和23位舉人,因此被稱為“桅桿村”(因中舉或中進士就可以在門口樹立桅桿)。村內文物古跡密布,有“寺祠院三觀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釋道三教合流,寺樹橋三古薈萃”的美譽。
新媒體電影《木馬擇匠》講述南宋紹興發生在浙江省景寧縣的中國歷史上第壹次以招標確定工程承建方的故事。
電影劇情
浙南景寧有個大漈村,南宋紹興年間,有個叫梅元屃的十歲孩童為祖父守孝三年,傳為美談。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高宗皇帝趙構降旨敇封梅元屃為“孝童”,賞賜銀兩布帛,並準許梅氏家族建造時思寺,意為時時思念祖先。
梅氏族長梅太公為感謝皇恩浩蕩,更為了弘揚梅元屃的孝道精神,召開家族會議決定籌集資金,準備建造壹座像模像樣的時思寺。
萬事俱備,梅太公卻在建造時思寺主事木匠的人選上犯了愁。因為有皇帝的敇封,大家都不肯放過這個既可以青史留名、又可以發筆大財的好機會。梅太公的親戚朋友,村裏的裏長,縣城裏的縣太爺都想托關系把自己做木匠的親戚朋友安排進去。
主事木匠的技藝水平對於壹座寺廟至關重要,梅太公對那些想靠關系進來的木匠都不放心。日子壹天天過去,梅太公為此事焦灼不安。
梅太公的養女雷山妹出身木匠世家,在壹次閑聊時,她無意中的壹句話點醒了梅太公,從而想出壹個木馬擇匠的好辦法。通過看似簡單的榫卯結合木工工藝的比試,在四十多位參賽者中公平公正的選出了來自山東的木匠陳遇春。
陳遇春師傅采用魯班法精心建造了輝煌的時思寺,如今已經風風雨雨八百多年了,依然屹立如初。大殿五間四進重檐歇山頂結構,極富宋元建築風格,而且屋內沒有鳥窩,沒有蜘蛛網,沒有塵土上梁,沒有壹鉚壹釘,堪稱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跡,據考證這裏是我國最早的招標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