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求以“夢”為主題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

求以“夢”為主題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

巴勃羅·畢加索(1881 ~ 1973)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他是當代西方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畢加索也是壹位多產的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共計近37000件,其中油畫1,885件,素描7089件,版畫20000件,石版畫61件。

畢加索的繪畫和風格在他的壹生中已經改變了幾次。也許是因為對世事無常和家境貧寒的敏感和早熟,畢加索早期的作品充滿了早熟的憂郁,他早期的繪畫近似表現主義的主題。在求學期間,畢加索學習學術技巧和傳統主題,創作了以宗教主題為描寫對象的作品,如《第壹次聖餐》。德加的柔和色彩和羅特列克所追求的上流社會主題也是畢加索早期研究的對象。在《加勒特的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畫作中,總會看到聲光浮動的幻影被羅特萊克操作,有壹種隱隱約約的悲傷。畢加索十四歲時隨父母移居巴塞羅那,見識了當地新的藝術和思想。然而,就在他躍躍欲試的時候,卻遭遇了當時西班牙殖民戰爭的失敗。劇烈的政局變動導致民眾的慘狀,巴塞羅那作為重鎮,首當其沖。也許正是這種興奮和絕望的雙重刺激,讓畢加索潛意識裏孕育了藍色時期的憂郁力量。搬到巴黎的畢加索窮困潦倒,住在壹個陌生而破舊的住所“洗衣船”裏,那裏當時是壹些流浪藝術家的聚集地。也是在這個時候,青春十七歲的奧莉芙在壹個雨天走進了畢加索的生活。於是愛情的滋養和甜蜜軟化了他本來就倔強而壓抑的對生活的心,他筆下沈郁痛苦的藍色開始有了跳躍的情緒。小心翼翼地慢慢燒掉舊的悲傷,此時整個畫風擴大了幸福的溫柔和情感親近的喜悅。在玫瑰紅時期的作品中,雖然人物表情依然冷漠,但已經註重了和諧的美感和微妙的人文關懷。除了色彩的豐富,整體已經脫離了之前藍色時期的無望深淵。拋棄貧窮和疾病這種悲傷而沒有生氣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的興趣、關心和信心。在女人的襯衣裏,壹件若隱若現的薄紗襯衣溫柔地勾勒出董從黑暗中浮現的身體,堅定地延伸著,透露著年輕女性的傲慢與自信。有壹種如鬼魅般流動的細膩淡淡的美感。整體氛圍以柔和細致的方式傳達,讓神秘的身體憐惜著氤氳中的病態美;拼貼藝術形成的主要原因,源於畢加索渴望突破空間的限制,是神來之筆的產物。其實拼貼並不是畢加索首創的,在19世紀的民間工藝中就有,只是畢加索把它帶到了畫面上,脫離了工藝的地位。1913第壹幅拼貼作品《藤椅上的靜物》和《吉他》是拼貼對立體主義最好的詮釋。後來的畫側重於原始藝術,簡化了形象。1915-1920,畫風壹度轉向寫實。1930明顯傾向於超現實主義。二戰期間,畢加索畫了油畫《格爾尼卡》,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城鎮格爾尼卡的狂轟濫炸。這幅畫是畢加索最著名的集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於壹身的抽象畫。其暴力變形、扭曲誇張的筆觸、幾何色塊堆積、抽象造型,表現了痛苦、苦難和動物性,表達了畢加索復雜的情感。後期創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畫和陶藝作品,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畢加索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70年代從事藝術活動。畢加索是整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現代主義畫家。畢加索的作品對現代西方藝術流派影響很大。畢加索是千變萬化的藝術手法的尋求者,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吸收,重新選作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華在於,在各種變奏風格中保持著自己粗獷有力的個性,在各種技法的運用中能達到內在的統壹與和諧。他已經登峰造極,他的作品,無論是陶瓷、版畫還是雕塑,都像是幼稚的遊戲。在他的壹生中,從來沒有壹個具體的老師,沒有壹個具體的孩子,但是沒有壹個活躍在二十世紀的畫家能夠完全繞過畢加索所開辟的道路。1973年,他悄然離去,如願走完了92歲的漫長生涯,度過了壹生。

他是二十世紀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壹。他壹生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創意非凡。代表作有:《阿維尼翁的少女》、《卡斯勒的雕像》、《瓶子、玻璃和小提琴》、《格爾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