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求二戰期間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要詳細的

求二戰期間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要詳細的

2007年10月26日 14:43北京日報投票數: 頂壹下 大 中 小抗戰爆發時,中日力量相差懸殊。日本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經濟力、軍事力、技術力以至組織力,都比日本差得多,中國許多武裝力量甚至是用原始武器,與現代化的日軍作戰。

日本國土面積約為37萬余平方公裏,自然資源非常匱乏,人口約為6000余萬,連同受其控制與奴役的朝鮮、臺灣在內,人口也不足1億。但是日本科學技術水平與生產能力卻比較高,1936年鐵產量為309萬噸,鋼產量為640萬噸。軍火生產水平和能力很高,能制造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戰鬥機、轟炸機、艦載戰機、大口徑火炮、坦克、裝甲戰車等。1937年日本飛機年生產能力已約600架、坦克約200輛,在作戰中可以保障軍火源源補充。

在戰爭初期,日本可以動員使用的軍事力量***約448萬人,其中常備軍約38萬人、陸軍17個師團、海軍艦艇約190萬噸、空軍與海軍飛機***2700余架。當時,日軍用於侵華作戰的師團,每個師團2.2萬余人、馬5800余匹、步騎槍約9500余支、輕重機槍600余挺、火炮108門、坦克24輛。

七七盧溝橋事變前,日本“華北駐屯軍”包括1個步兵旅團及騎兵、炮兵、坦克兵***約6000余人,司令部在天津。日軍主力駐在本土、朝鮮、中國東北各地,處於臨戰狀態,可以通過受其控制的北寧鐵路迅速運抵中國華北,通過海運抵達中國華東沿海各地。

中國戰前人口約4.5億人,超過日本6倍多。但當時鐵的年生產量不足10萬噸、鋼的年生產量不足千噸,僅有很小的軍火工業生產能力,可以生產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徑迫擊炮、小型艇船等較小型武器裝備,根本無法滿足戰爭對武器裝備的需求。大型武器裝備如飛機、火炮、坦克、機動車輛、艦艇等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國購買。

“七七事變”爆發時,掌握全國政權的國民黨政府軍事力量計有陸軍步騎兵191個師、52個旅、海軍艦艇5.9萬余噸、空軍飛機300余架。國民黨政府的總兵力約200多萬人,但內部矛盾很多。政府軍每師編制1萬余人、步騎槍3800余支、輕重機槍300余挺、火炮46門。

2007-10-27 15:25 回復

大唐風雲

9位粉絲

2樓

當年駐守河北省及平、津的是第29軍,軍長宋哲元,非國民黨中央軍嫡系。29軍系馮玉祥舊部,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與蔣介石大戰中原,馮閻兵退後,由張學良收編改番號為第29軍。張學良給了29軍50萬元大洋以後,其余的軍餉、武器皆由自籌。29軍的裝備大都是漢陽造長槍、老毛瑟槍,根本說不上有重武器。西北軍素有尚武之風,掄大刀,耍長矛,又拴上紅纓,每個士兵背在背後很是英武。29軍本無與日軍作戰的充分準備,也無確實的防禦部署與計劃,愛國官兵受華北人民抗日熱情影響,決心與日軍壹戰。

70年前的7月7日夜間,駐北平豐臺的日軍制造了全面侵占中國的“七七事變”,29軍奮起反擊,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附錄

1937年國力對比

日本 中國

鐵產量 309萬噸 不足10萬噸

鋼產量 640萬噸 不足千噸

艦艇 190萬噸 5.9萬余噸

飛機 2700余架 300余架

常備軍 約38萬人 約200萬人

每師團(師)2.2萬人 1萬人

步騎槍 9500余支 3800余支

輕重機槍600余挺 300余挺

火炮 108門 46門

坦克 24輛 零

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我國東北後,便把東北作為基地,企圖向北進攻蘇聯,向南侵占全中國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 九壹八事變時,日本在我國東北的兵力有2萬多人,到了1937年有6個師團,1940年有12個師團,到了1941年8月,日軍在我國東北地區部署的兵力達到近85萬人。並且修建了許多各種不同類型的戰地工事,而修建這些工事的全部費用都由偽滿政府承擔。從1934年—1945年8月此項經費竟然高達4.5億元。日本帝國主義不斷集聚軍事力量,為進壹步侵略全中國做準備。 日本侵占中國的東北,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掠奪東北的各種資源,把東北變成日本的軍事基地和物資後援,進壹步侵占全中國。所以就先從奪取經濟命脈入手。 鐵路是經濟的大動脈。日本人從1906年起就從沙俄手中奪取了若幹條鐵路線,成立了“南滿鐵道股份公司”。九壹八事變後,逐步搶奪中國政府經營的鐵路和中外合資的鐵路。1931年10月10日起,關東軍向“滿鐵”交待“委托經營”。東北鐵路大權全部落到日本人手裏。大連是東北物資進出口的地方,壹直由滿鐵經營。偽滿政府成立後,就把海口運輸和內河運輸的權力全部委托給滿鐵。空中運輸則由“滿洲航空服務公司”壟斷。偽滿政府成立後進占郵政局。1933年開辦了“滿洲電話服務分公司”,壟斷了全部通訊業務。 海關和稅收:東北的海關由設在上海的外國人控制的總稅務司管理,作為庚子賠款和其他外債的抵押。日本與偽滿同上海的總稅務司多次交涉,都被拒絕了。但在大連海關內,關長和稅務司司長都是日本人,職員中70-80%是日本人,偽滿就利用這些人,先是不再把關稅上繳給總稅務司,然後趕走了歐美籍的官員,奪取了大連海關。繼而又奪取了其他海關的鹽稅和專賣權。 銀行:我國東北地區原來就有被稱為“四行號”支撐東北金融的四個金融機構: 東三省官銀號,東北地方政府的官辦銀行,資本2000萬元;邊業銀行,奉系軍閥勢力設立的,資本525萬元;吉林永衡官銀行,省政府的金庫,資本1000萬元;黑龍江省官銀行,資本200萬元。四銀行還在沈陽設立了“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準備庫”,以及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東北的分支機構。 從九壹八事變的第二天,關東軍就派兵占領各銀行,洗劫壹空。搶走東三省官銀號庫存黃金十六萬斤,搶走張學良存在邊業銀行中私有黃金七八千兩和古玩字畫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認,從“四行號”中掠取資金達1.4億元。 1932年7月1日,偽滿中央銀行正式開業,壟斷貨幣發行,集中信貸管理,控制國民經濟,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 日本侵略者在偽滿政府成立後,就開始實行掠奪行動。當他們覺得成效不像當初預想的那樣,就在1937年5月1日由偽滿政府公布了《重要產業統制法》和設立了“滿洲重工業公司”,更大規模的經濟資源掠奪就開始了。 七七事變以後,由於侵略戰爭的需要,偽滿在第壹個“產業五年計劃”中,把許多重要的產品指標,都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如:鋼錠由185萬噸增加到316萬噸,向日本運送112萬噸;生鐵由253萬噸增加到450萬噸,向日本運送152.2萬噸;煤炭由2716萬噸增加到3110萬噸,向日本運送600萬噸;液化煤由80萬噸增加到177萬噸;揮發油由82.6萬噸增加到174萬噸,向日本運送145.3萬噸;鋁由2 萬噸增加到3萬噸,向日本運送1.625萬噸;汽車由4000輛增加到5萬輛;飛機由340架增加到3萬架。 以上計劃的修改,不僅僅是經濟指標的大幅度增加,更是使整個生產計劃成為日本經濟計劃的組成部分,實質上就是軍事掠奪的計劃。 1941年9月,為了支持侵略戰爭,偽滿政府又正式確定了第二次“產業五年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更著重於掠奪戰爭資源。與第壹個計劃相比,第二個計劃首先要確保“供應日本”的物資,特別是鋼鐵和非金屬等。 鞍山和本溪湖是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掠奪鋼鐵資源的兩大據點,而對這兩個地區鋼鐵資源的掠奪,也並不是從日本實施他們的第壹個“產業五年計劃”開始的。 1931年鞍山的生鐵產量是27.6萬多噸,僅次於當時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八幡制鐵所的產量。1933年日本拓務省準許滿鐵把鞍山制鐵所的設備,轉給由滿鐵全額持股的昭和制鋼所,以原來鞍山制鐵所的3座高爐為基礎,擴建煉鋼設備。到了1937年,生鐵的年產能力增加到70萬噸;鋼錠年產能力達58萬噸。到了1943年生鐵產量達130萬噸;鋼生產能力達133萬噸。 1931年本溪湖的生鐵產量是6,5萬多噸,到了1944年生鐵產量為37萬噸。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年產生鐵256萬噸,偽滿年產生鐵約70萬噸,總計是326萬噸;鋼,日本產量是648萬噸,偽滿50萬噸,總計698萬噸。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從我國東北大量掠奪戰爭資源,擴充軍備。 幅員遼闊的東北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蘊藏在13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中。1932年滿鐵地質調查所經過調查,推定全東北煤的埋藏量是48億噸。偽滿後期,滿洲炭礦公司經過調查,推定全東北煤的埋藏量超過200億噸。長期以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就霸占和掠奪東北豐富的煤炭資源。日俄戰爭以後,有些煤礦就被日本人接手,其中最主要的是撫順。日本侵略者用武力占領了撫順後,又對另壹重要的煤礦阜新煤礦(原稱新邱煤礦)進行滲透,竊取了礦權。 九壹八事變前,在我國東北的煤炭生產中,日本經營者的煤礦處於壟斷地位,而撫順煤礦又處於絕對優勢。

2007-10-27 21:26 回復

221.9.6.* 10樓

據統計,撫順煤礦的煤產量,在九壹八事變前就可達七八百萬噸,1929年竟有851.9萬噸,占東北煤炭總產量的69%。如此大產量的煤炭在東北市場上銷售量並不大,而是被輸出和運往關內各地銷售,其中最主要的是運往日本。撫順煤運往日本國內的數量占煤礦總輸出量的50%,能占到日本煤炭進口總量的60—70%。在1929年當年運往日本的煤是188萬多噸。 九—八事變以後,煤炭產量持續增長,1937年達1034萬噸。撫順煤在很早就被日本海軍作為特別規定來使用,日本最大的海軍工廠吳工廠,幾乎全部使用撫順煤。據說,制造大炮和軍艦甲板的用鋼,必須用撫順煤來冶煉,其他的煤都不行。當時,日本的八幡制鐵所,有煉鋼用的煤氣發生爐20多座,如果使用撫順的中塊煤,開動12座就足以夠用,而且煤氣的使用標準穩定。撫順煤被認為是最好的工業煤,日本稱之為“東洋的標準煤”,並且以撫順煤作標準,來判定其他煤的優劣。 在日本的經濟中由於缺乏石油,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準備戰爭和進行戰爭的壹大障礙。同煤炭壹樣,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東北的石油資源,並不是從偽滿時期開始的,只不過到了偽滿時期更加變本加厲罷了。 日本侵略者對我國東北石油資源的掠奪,包括天然石油、頁巖油和人造石油的全面掠奪,其中最有規模效應的是對撫順的頁巖油的掠奪。 撫順煤礦的頁巖油在煤層的頂端,藏量達55億噸,可開采原油3億噸,等於美國當時天然石油藏量的1/5。如果每年消耗重油400萬噸,可以供應75年。所以,日本對撫順的頁巖油資源十分重視。1931年生產的粗油有6.3萬余噸。1935年年產粗油能力至14.5萬噸。1942年,撫順煤礦兩制油廠的設備能力是年產粗油30萬噸。而在1944年實際粗油產量是20.4萬噸。 偽滿時期,東北就有耕地1700多萬公頃,可耕荒地1600多萬公頃,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居民的80%,主要谷物的產量達1870萬噸,農業資源豐富,自然條件良好,是世界聞名的產糧地區。但是,從九壹八事變以後,政治動蕩,局勢不安,天災人禍,農民大量棄農,耕地荒廢。 日本侵略者為了滿足龐大的戰爭需要,不斷加強對糧食的掠奪,企圖將東北變為“大東亞糧谷兵站基地”。強制推行“糧食出荷”政策,對糧食實行強制購銷,強迫農民售糧。他們對農民預付很少的價款,如在1941年時,每100公斤1元,與農民簽訂“出荷”契約,規定最高的“出荷”量。到了秋季,不管收成如何,強迫農民如數交糧。如果有私人買賣糧食,壹但被警察或密探查出,不但糧食沒收,還要嚴加懲處;如果有人隱藏糧食,壹旦查出,“便照情節”處理。 農民生產的糧食幾乎壹半被強迫出荷,剩下的還要留作種子、飼料和交租,真正能夠當作口糧的糧食就沒有多少了,要是再遇上災荒年,農民們只好將口糧、種子和飼料統統交出去,辛苦壹年,仍要忍饑挨餓。1942年7月3日,偽治安部警務特秘發第568號內曾記載有這樣壹段文字:“北安省望奎縣因糧食奇缺,全縣人民都籠罩著灰黯的悲觀情緒……該縣山頭村從五月十日至二十日僅在五戶人家中便有三十多人自殺。” 日偽當局搜刮掠奪來的糧食,“絕對優先地確保軍需和對日供出”。據記載,日本要求偽滿為其供應的糧食量是:1942年220萬噸;1943年250萬噸;1944年270萬噸;1945年300萬噸,逐年增加,再要供應朝鮮和華北。由於所剩的糧食極少,對居民就采取低標準定額“配給”。強制壓低居民的糧食消費,以保證日本帝國主義最大限度地掠奪糧食。 配給糧食的標準定量是很低的,而且逐年下降。對日本人和朝鮮人的配售標準與中國人不同,對中國人配給的糧食數量更低,而且品種次,經常中斷。廣大群眾忍饑挨餓,不僅造成人民健康狀況嚴重下降,疾病和死亡率急劇上升,致使許多居民因不堪忍受饑苦,而自殺身亡。據日本駐佳木斯憲兵隊高508號文件中記載:偽三江省鶴立縣有三百人因無食糧自殺。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侵略戰爭的需要,還強制征集攤派大量的勞工。 據調查,1941年日偽當局就征集使用勞力***計195.3萬人,加上傷病死者,達200萬人以上。日本帝國主義每年征集200萬以上的中國勞工,其中據關東軍的資料記載,1942年軍方所需勞動力約40萬人,其中華北勞工占4萬人。勞工中壹半以上的人是在為戰爭服務的重要產業受奴役。 日偽強制征集勞工的手段是連蒙帶騙,甚至強抓。運送勞工時就把勞工裝上悶罐車,鎖上鐵門,吃飯睡覺都不許出來,有些勞工,等不到下車就死了。曾發生過在某壹車站,有壹悶罐車的勞工,車門上了鎖,被甩在壹個閑道上,兩天的時間都沒人管,等打開車門壹看,已經全部凍餓而死。 勞工到了勞動地點,生活條件極差。睡的是“窩棚”,冬冷夏熱。有的地方平均1平方米要擠4個人。工人們身下鋪著草包,身上蓋著麻袋,頭枕磚頭,踡著腿睡覺。夏天蚊蟲叮咬,冬天經常被凍醒。夥食惡劣,據幸存者回憶,壹天三碗高粱米飯和壹點鹹菜,有時每頓都是稀粥,甚至斷糧。在偽滿後期,廣大工人和貧苦農民,常常以糠榮和橡子面糊口。如此的生活條件,勞動強度卻是非常人所受,平均每天勞動時間是9至10個小時,甚至達11小時。還有最高的能達14個小時,使得大量勞工傷病死亡。壹個日本戰犯供認道:“在我的記憶中,最悲慘的壹件事情,就是1943年在興安嶺築城工程中,四萬名勞工出現了約三千名的死亡。”在勞工比較集中的地方

到處都有埋葬中國勞工屍骨的“萬人坑”。

中國與日本雖然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於海洋專屬經濟區存在重疊,而且有釣魚島的領土爭端,所以發生小規模海上沖突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甚至不排除類似英阿馬島海戰類似規模的戰爭。

這裏就簡單作壹作中日軍事力量的對比,作為參考。

當然,排除了陸軍,因為中國和日本的陸軍真的沒有可比性,相差太懸殊,也幾乎沒有地面沖突的可能。

日本航空自衛隊:

日本主力為196架F-15J,為F-15C/E的日本版,但特別要指出的是,日本F-15J不具備發射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但可以發射日本自知的AAM-4中距空空導彈。

76架日本自行研制的F-2戰鬥機,戰力相當於美制F-16 Block50/52,電子設備相當先進,具有強大的對海攻擊能力。

近百架F-1戰鬥機,是美制F-4“鬼怪”的日本版,屬於老式飛機,戰鬥力不比大陸殲八早期型強多少(殲八後期型可以發射第四代空空導彈)

解放軍空軍:

183架蘇-27/殲-11戰鬥機,其中48架為蘇-27SK,不具備發射R-77的能力,其余為蘇-27SMK

100架蘇-30MKK戰鬥轟炸機,其中76架蘇-30MKK配屬空軍,24架蘇-30MK2配屬海軍航空隊,主要負責對艦攻擊

至2007年初,***裝備100架殲-10A/B型戰鬥機,戰力與F-16C/D相當

同時數量不詳的殲-11B戰鬥機

300多架殲-8戰鬥機

250-350架殲轟-7A戰鬥轟炸機

近千架殲-7戰鬥機

同時預警機方面,日本有4架E-767大型預警機,而中國有4架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和數量不詳的空警-200,數量不詳網友們稱為運八“平衡木”的電子掃描雷達預警機。

當然,中國還有上百架老式但經過現代化改進的轟-6D轟炸機,則是日本沒有的,裝備了遠程反艦導彈後會對敵方艦艇構成巨大威脅。

下圖,“勢均力敵”的武器:

日本F-15J VS 中國殲-11

日本F-2 VS 中國殲-10

中國空警-2000 VS 日本E-767

海軍方面,則是日本占優:

日本有5艘裝備“宙斯盾”系統的大型防空艦艇

同時擁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高波護衛艦5艘,村雨級護衛艦9艘,和“日向”號反潛直升機母艦,大隅級兩棲攻擊艦等等,綜合作戰能力在世界前列。

而中國海軍數量龐大,但先進艦艇並不多。

現代化的驅逐艦:

052C型“中華神盾”只有2艘,且性能不如日本“宙斯盾”艦,051C型防空驅逐艦2艘,052B型通用驅逐艦2艘,俄制“現代”級導彈驅逐艦4艘,052型通用驅逐艦2艘,051B壹艘,總***只有13艘。

現代化的護衛艦為6艘“江衛”,4艘“江衛2”,2艘054型隱型護衛艦,2艘054A型隱型護衛艦。

而潛艇方面,日本擁有16艘先進的常規潛艇,其中“親潮”為先進的AIP型潛艇。

而中國擁有10艘戰力相當於德國209型潛艇的宋級潛艇和2艘更先進的元級潛艇,和數量龐大的“明”級常規潛艇,4艘被稱為“海洋黑洞”的俄制“基洛”級常規潛艇(靜音性能世界最強)。中國常規潛艇質量上不輸於日本,而數量上則遠超過日本。

而潛艇力量上決定性的差距是,中國擁有核潛艇,包括最新的093型攻擊核潛艇和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

談壹談如果開戰的話,軍力對比情況:

空軍方面,日本占不了壹點便宜,因為數量上日本處於絕對劣勢,而質量上中國的先進戰機還是比日本多,而由於中日潛在沖突區域處於東海,離中國更近,所以中國還占有“地利”。

在海軍方面,日本占優勢,但並不意味著海戰日本壹定占優,因為日本海軍的建軍思想是側重於防空和反潛作戰,而非對海攻擊,所以日本“宙斯盾”艦擁有強大的防空能力,卻只有8枚亞音速反艦導彈,而日本“村雨”“高波”擁有強大反潛能力,反艦導彈照樣只是“夠用”而已,不具備飽和攻擊能力。

而中國海軍防空和反潛能力與日本有很大差距,但對海攻擊上卻有明顯優勢,因為中國海軍側重於打擊諸如美國航母等海上目標,所以都配置了強大的對海突擊火力:

日本海軍的反艦導彈主力是每艦裝備8枚美制AGM-84“魚叉”,只能亞音速飛行,且射程僅120千米。

相比之下中國052,052B等驅逐艦,都裝備有16枚反艦導彈,火力密度上占絕對優勢;中國的C-602和C-803反艦導彈分別具有280千米和240千米的射程,後者末段以超音速突防。

同時中國“現代”級導彈驅逐艦裝備的SS-N-22超音速反艦導彈,全程以2.5倍音速飛行,末段蛇形機動避開攔截,攔截時間只有幾十秒,世界上絕大多數艦用防空系統根本來不及反應,即使像“宙斯盾”這類強大的綜合防空系統,也難以攔截如此高速掠海突防的反艦導彈,所以如果東海艦隊4艘“現代”級同時齊射的話,32枚SS-N-22同時突擊是世界任何艦載防空系統都吃不消的。

所以設想中日海戰:

中國集中3大艦隊精銳,那麽中國就擁有051BX16+052X2X16+052BX16=80枚C803,再有32枚SS-N-22和052C的C -602和其余護衛艦的反艦導彈,可以壹次性齊射上百枚反艦導彈,以“飽和攻擊”的形式對日本海軍進行打擊--日本村雨和高波級每艦只有4個火力通道(既同時攔截4個目標),宙斯盾艦在絕對理想環境下可以同時對付12-16個來襲目標,那麽日本壹個護衛艦群頂多能攔截30-40 個目標(假設單發彈100%攔截成功的話),面對這種攻擊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日本海軍則由於“魚叉”導彈射程遠不如中國反艦導彈,且速度慢突防能力弱,極易遭到中國海軍在其射程之外攻擊。

當然,以上假設並沒有算上潛艇和航空兵,日本海自的反潛能力強大,中國潛艇幾乎不能離開艦隊掩護單獨接近,但如果由艦隊提供目標指示,在其反潛範圍之外用潛射導彈進行飽和攻擊的話,壹艘基洛載8枚“俱樂部”潛艦導彈計算,同樣具有巨大的攻擊力。

而這時,如果日本潛艇企圖對中國艦隊進行攻擊的話,由於日本潛艇沒有潛射導彈,只能抵進用魚雷攻擊,雖然中國艦艇反潛能力弱,但面對中國數量龐大的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的包圍下,也是不大可能的。

再加上航空兵的話,蘇-30MK2+飛豹+轟-6D,在其艦空導彈射程外實施飽和攻擊,則可以說百分之百能將其殲滅----------當然,沒有算入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攔截。所以日本要與中國決戰,其海軍是不能脫離空軍單獨行動的,必須要在空軍掩護下,才能保證與中國沖突中占到便宜。

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與日本在面臨海上沖突時,可以說是壹種勢均力敵的形勢,日本空軍對中國沒有任何優勢,而日本海軍雖然實力占優,但由於側重點是反潛和防空,而中國海軍側重點是反艦,所以海戰上日本海軍也占不了優勢,而現代戰爭下,任何壹個軍種不可能脫離其他軍種單獨作戰,如果未來中日沖突,將是整個海空系統的決戰。

但客觀得說,在中國近海的沖突,由於中國艦隊能得到大量空軍的支援,所以沖突中能占到相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