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建立的思維導圖群,過去的壹年,群中堅持畫導圖的人很少,很多朋友因為時間關系,工作壓力,畫導圖很少,很難堅持。我就借新年伊始的機會,分享壹下我為何能夠堅持每天畫,有空就畫,各種場合,工作中,會議中,生活中,處理家庭事務時,我為何都可以用到思維導圖。
圖片上的這位就是大家熟悉的人物——思維導圖發明人托尼·布贊先生,但是對PPT上面的這句話了解的人可能並不多,很少有人去留意托尼·布贊先生的初心:壹方面他自己的學習效率很低,同時經過大量觀察和調查,他發現,在人們心中,從“學習”能聯想到的詞語和快樂都是毫無關系的,只和痛苦有關,所以更別提終生學習和日常學習了,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基本上就不學習了。
思維導圖雖然是高效的學習工具,但是它並不能完全解決興趣的問題,它也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和努力才能習得的技能,面對這種技能,很多朋友也是學著學著就感覺,很枯燥,很無趣,或者覺得也就幾根線條,很簡單,沒有意義。
所以面對思維導圖這樣高效的工具和繪制思維導圖技能,我們也需要懷著很高的熱情,才能在思維導圖之路上走的更遠。於我個人來說,現在我會手繪或者畫軟件版思維導圖,也會刻意畫壹些含金量很高的文章,比如說王小平老師的文章或者書,袁文魁老師的壹些書。這些書壹開始不是很好讀,但是只要開始閱讀,並且持之以恒去讀壹讀,找各種機會去讀去用,就會感受到其中的價值,閱讀體會也會越來越多,再學以致用,收獲就更多了。
然後,我在這些不同學者和老師身上發現了他們之間的***同點。比如在消化《本領恐慌》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發現王小平在樂學章節提到了托尼·布贊先生。如果不仔細看這本書,大家就會覺得,《本領恐慌》是10多年前的書,是王小平20歲的時候寫的,現在她都30多歲了,那這些內容還有價值嗎?實際上,經典書籍是經得起時間考量的。王小平老師也畫過思維導圖,並且發給我看過,從她畫的思維導圖中我獲得了很多啟發,並且明白了,內容才是思維導圖的核心。
這是我的壹些學習探索和嘗試。
面對厭學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像托尼·布贊先生壹樣,去發現問題,並且敢於去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而不是因此不敢嘗試,不敢走出舒適區,永遠都用陳舊的老舊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去工作,總是保持著壹成不變的生活,壹成不變的學習方式,壹成不變的學習圈子。
那麽快樂到底從何而來的呢?實際上,我們只要仔細分析自己過去的歷程,以及周圍身邊人的經歷就會發現,真正的快樂,只可能來自於我們做成壹件事的時候,只可能來自於我們不斷前行,不斷戰勝自己的時候,而不是在我們退縮時,不是在我們不斷逃避的過程中,逃避、退縮和恐懼帶來的其實就是厭倦,就是停滯不前。所以我們需要多多運用德魯克提到的回饋分析法,不斷回想自己的經歷,自己活了這麽長時間,優勢何在?比如家庭生活中,我擅長做菜嗎?我是擅長主內還是主外,是更願意掃地,做飯做菜還是帶孩子,比如在家庭生活的修煉中,我就在不斷的突破舒適區,從最開始喜歡上帶孩子,到後來喜歡上做菜,以及收拾房間。回到學習思維導圖上,我們也可以想想,是從手繪入手,還是從思維訓練開始,還是從演講訓練開始?
學習也是如此。比如上面這張圖片裏面的俱樂部就是我所在的文魁大腦俱樂部,然後我把其中的人物和需求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對應上了。要獲得成就感,我們首先要樹立目標,那麽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就是我們的內在目標。
這個圖表很有意思,壹般我們在心理學中學到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5層次需求,但是經過我調查就發現,馬斯洛在提出5層次需求理論15年之後又提出了第六層次需求,也就是自我超越需求。因為他發現,難道自我實現的需求達到了,就沒有更高層次的需求了嗎?壹旦我們獲得了自我潛能的開發,以及自己的理想實現了以後,我們就不再進壹步去追求了嗎?然後他提出了第6層次需求,也即Z理論,比自我實現更高級的需求就是自我超越的需求。
在上方這張圖中,我將金錢與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對應上了,用錢我們可以解決溫飽問題,買到房子,那麽除了衣食住行,我們還可以把錢用在哪裏呢?如果能夠用在社會的公益事業中,或者用在自我提升培訓中,投資壹些科技創業公司,那麽我們的錢就轉化成了新的社會需求,並因此獲得社會尊重,實現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再高壹點的需求就是社會需求。無論妳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或者學校中,很重要的是發現妳適合的圈子,也就是妳的歸屬在哪裏?比如說,很多人認為文魁大腦俱樂部就是很多人的家,學習的家園。它是壹個新的小社會,小圈子,小氛圍。可能妳平時不可能不敢說的在這個圈子裏就可以說。比如妳在外提愛學習,別人會覺得妳很傻很天真。但是在這,妳提到學習,大家會贊賞和鼓勵妳。這就形成了壹種非常積極良性的循環。所以說,社會需求非常重要,寫作平臺,還有其他壹些學習圈子的意義也在於滿足了壹部分人的社會需求。
還有壹部分人,他們很優秀,他們在文魁大腦俱樂部中壹直都是領頭羊。他們在達成很多目標之後,又尋求超越自己,那麽就會向著馬斯洛的第五層次需求努力。他們會面對全國和全球的觀眾,挑戰全國和全球性的難題,面對各種新的挑戰,才能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甚至超越自我。比如水哥,敢於挑戰自己,通過不斷增加難度來走出舒適圈,面對小度水哥是失敗了,但是他在勇氣上超越了自己,至少對他自己來說,雖敗猶榮。
這幅圖是我提煉的王小平老師的文章《皮克斯6分鐘小動畫“講述”成長的真諦》裏面的關鍵點。這篇文章主要講無為而教,講少死記硬背,多吸納精魂。文章的主角是壹只鷸,鷸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從懵懂無知到好奇探索,模仿高手,戰勝恐懼,成長成功等階段。這部電影由迪斯尼公司拍攝,6分鐘的短片耗時三年制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王小平老師發布的這篇文章。
圖中左側是鷸的眼睛成長變化:好奇、懷疑、驚恐、模仿、發現等,右邊是鷸的心態成長變化:依賴、逃避、恐懼、學習、成就、快樂等。在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我也經歷了這些情感。最開始依賴繪畫基礎和看過的書,感覺有些困難也會恐懼和逃避,也會懷疑學習新方法到底有何意義?用舊的方法很熟練,新方法壹開始用起來也不適應,即便如此,我還是會想方設法去學,突破自己的局限,從中我也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喜悅。
這張PPT是我繪制的學習的微觀歷程。在這個歷程中,信息首先被感官接收,然後進入大腦的邊緣系統,形成大腦回路,最後表現在行為和語言上。這裏我主要談大腦的快樂機制。
接下來我們來看上方這張圖。這張圖中的兩個關鍵詞是:誌趣。誌趣對於學習至關重要,剛才我們講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其實我也是在用馬斯洛的分析為自己樹立壹個誌向。自己要不斷從低級追求走向更高級的追求,不斷努力發展。剛才我們還談到了大腦中的趣味機制,火了很久的羅輯思維的口號也是“有種有趣有料”,如果還是傳統的學習方式,只是看書,而不運用電影,聽講座,或者視頻互動的方式。如果我們無法通過互聯網的新技術和新途徑,提升趣味度,學習效率自然就很低;我們也許會利用互聯網學習,但是如果沒能充分的利用互聯網,充分掌握制造樂趣的原理,並且不重視制造樂趣,還反感壹些很有樂趣的學習方式,比如說看電影,聽演講,畫圖,動手操作等多感官的學習,可以說,學習就真的索然無味了,那麽,我們也很難達到目標。
要獲得學習的樂趣,其實有很多方法,我在這張圖的最下方列了壹些常見方法。比如:
我現在畫思維導圖的主要樂趣就在於學習更多王小平書中的思想,在生活實戰中融會貫通,用理論指導訓練,工作,人生規劃等各方面,雖然她的書並不好讀,但是這幾年在讀她的書過程中,我發現,短期內,讀她的書也許沒有什麽實質性收獲,從七年這個更大的時間範圍來看,我就明顯感覺到,很多原來沒看到的地方,我現在能夠留意到了,這就是堅持的作用,也是運用多種學習方法的作用。
為什麽我能夠現在每天堅持畫思維導圖,並且我發現很多人其實都可以堅持每天畫,有的學生都堅持畫思維導圖壹年多了,這說明他們的學習方式還是很有意思的,不然學習很難真心實意持久。想必大家也看到PPT上面的關鍵詞——全腦學習。傳統的筆記都是線形筆記,它只調動了我們的左半邊大腦,邏輯腦,常見的就是非常努力的死記每壹個詞,好像學習的很全面,但這就抑制了我們的形象思維,因為形象思維具有壹定的模糊性和啟發性,其實我們需要記住的只是關鍵點,然後在實際應用中體會其中奧妙。
形象思維具有什麽特點呢?妳從這張圖的中心圖可以看出,這張圖非常形象,中心圖是色彩豐富的大腦,周圍的線條也是彩色的,還是發散型,潛意識中就讓我們感到思維需要發散。邏輯思維強的朋友更註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發散思維要求我們從多個角度看待壹個問題,不僅深入,而且全面。因此,形象思維可以為我們打開不只新的壹扇窗,這樣在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問題時就能夠想到多種方案,就更能夠組合多種方案,形成最佳方案。
我壹開始學習思維導圖主要是通過和壹位思維導圖老師經常交流的方式,每次和老師交流的過程就像做壹次頭腦風暴,我也會把我看到的書,聽過的話,通過交流輸出,這也是間接地訓練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核心之壹就是思維,所以在演講、寫作、辯論中我也會刻意訓練思維。在寫作之前我會通過思維導圖消化很多書中的內容和思想,這樣有備而來,寫作就成了正式的練兵場,有目的的訓練得到的鍛煉也會大不壹樣。
因此,在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壹旦發現自己有些疲憊和懈怠,就壹定要學習新的技能,尤其是加強琴棋書畫方面的熏陶。當學了新技能再來看原來的技能,就會更容易恍然大悟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觀察身邊,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學習者也是采取這種模式,比如平臺上的鈴鐺子,她雖然是主打簡筆畫,可她其實也畫過思維導圖、POP、條漫、纏繞、彩鉛、圓珠筆、sai軟件等,還在學習書法、授課、寫作、主持等技能,然後她寫的文章,在很多方面講究就比壹般人多很多,受歡迎程度也高很多。所以學習思維導圖壹定要壹專多能,學好壹門技術後,發展與其密切相關的其他技能,然後,疊加這些技能,就能夠產生千變萬化的玩法。
現在來看這張圖,我們剛才講過:全腦學習模式能夠帶來樂趣。還有壹種模式不僅是全腦模式,且更勝全腦模式,那就是科藝和合模式。“科藝和合”概念除了王小平提出過,天才達芬奇也提出過,在達芬奇論述如何成為全能型人物時,他說了四項原則:
這四條原則和“科藝和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具體來說,科藝和合的方法到底是什麽呢?達芬奇做了如下闡述:
接下來這張圖中的人物也是科藝和合的傑出人物,他就是托尼·布贊先生。可以說他不僅是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思維導圖藝術的奠基人,還是壹位對記憶和思維進行了深入研究的學者。很多朋友都買了他寫的《思維導圖》這本書,很多人也會發問他為何要把這麽簡單的思維導圖講的如此復雜,講大腦、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又有何意義?其實這正是托尼·布贊先生的高明之處,可以說,沒有這樣高屋建瓴的設計,也就沒有思維導圖如此紅火的現在。因為思維導圖正是藝術化的科學思考工具!更是科藝和合的代表符號,偉大的工具必然會不斷引領時代,影響更為深遠。
壹旦我們用科學家的眼光去看待思維導圖,認識它如何對人的思維、心靈、大腦產生本質影響,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去發現其他壹些同樣可以產生如此作用的工具和方法,這樣我們就做到了萬變不離其宗。順應規律辦事就會容易很多,也更容易水到渠成。
上面這張圖中我就呈現了壹個利用科藝和合教學的案例,從授課的角度看思維導圖,網易雲平臺上面最火的思維導圖課程瀏覽量達17萬多人,而熱門度排第二的課程也才3萬多人,接著就是9000多人觀看的課程了。進壹步了解,原來這樣的神奇業績並非高不可攀,後面的門道之壹就是這門課程策劃的很到位。詳述如下: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已經習慣了碎片化閱讀,深度和長篇大論的文章只對少部分讀者有價值,大眾更喜歡看直觀,實用性強,短期內見效,不用動腦的文章,那麽相應的課程設計就要符合圖文並茂,緊隨熱點,可操作性強,信息量適度等要求。
這張PPT上展示了四款常用漫畫制作軟件,前三款軟件都是在手機上使用,最後壹款是在電腦上使用。觸漫軟件裏面模板精美,不過大多數還是需要付費;元氣彈軟件主要是給照片插入漫畫表情;鋒繪動漫軟件主打手指繪畫,不用任何其它工具,想什麽時候畫就什麽時候畫;全民漫畫家軟件上手沒前三種快,不過制作完第壹份作品,開了壹個好頭,後面就容易很多了,我們可以在之前的模板上面盡情發揮。
上面這張圖就是我用觸漫軟件制作的,放在課程宣傳中,在朋友圈很受歡迎。
最後送出彩蛋,上面這四本書就是科藝和合型作品的代表,建議仔細閱讀這幾本,不放過書中的蛛絲馬跡,那麽妳的思維導圖內功,未來觀,戰略思維,學習方略等素養將會大不壹樣!
最後,我們來看看怎樣學思維導圖最有趣?是隨便畫畫呢?還是認真設計各種玩法,然後讓更多人因此愛上思維導圖更有趣?想必妳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謝謝!
實際上,這篇文章來自於我的新年思維導圖講座,課後大家提出了下面兩個問題:
1、學習導圖,是應該先看書,還是應該先自己畫?
答:邊看邊畫托尼布贊的《思維導圖》吧。還要多和學友交流,多對照書中的標準導圖作品,多體會。
2、想要提升導圖的藝術感,應該怎麽做?
答:多看經典電影,就是對心靈的熏陶。畫不出沒事,借用軟件的力量,也能制造壹定藝術感。導圖沒必要人人都藝術,可以在其他領域藝術點,比如畫簡筆漫畫故事。藝術的提升也是如此,多看藝術家之路,從點滴興趣開始,樹立遠大目標,壹步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