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羅炳輝出生於雲南滇東北的彜良。家境的貧寒,羅炳輝只讀過兩年私塾便被迫輟學。而社會的不公,造就了羅炳輝倔強的性格。而改變羅炳輝的命運的,還是11歲那年發生的事。那年,壹個鄉村惡霸從他家門口走過,恰巧被他向外潑的臟水弄濕了衣服,惡霸乘機刁難,少年羅炳輝上前論理,惡霸不由分說,揪住羅炳輝父子大打出手,從此,羅家便與鄉村惡霸結下了仇。次年,壹名惡霸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敲詐羅家,羅炳輝氣 不過,壹紙訴狀將惡霸告上法庭。然而,那是壹個有理無處說的年代,縣衙壹紙判令,判羅家敗訴,血氣方剛的羅炳輝想要伸理,向惡霸討回公道,於是,他萌發了當兵的念頭。
就這樣,他以驚人的毅力,用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裏走到省會昆明,尋求發展。在昆明的那段日子,他先後做過木匠、夥夫、馬夫,壹次偶然的機遇,羅炳輝終於在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部當了兵,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從軍報仇的願望。由於他吃苦耐勞,不久就被提升為三等中土。
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次年,滇軍軍長顧品珍發表通電,逼靖國軍總司令唐繼堯下野,已身為副官的羅炳輝,跟隨唐繼堯來到了香港。此時的羅炳輝對軍閥割據,塗炭百姓的軍人生涯早已厭惡,他開始接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於是,他留下壹封信,悄悄離開了香港。第二年參加了朱培德的討逆軍,前往廣州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鬥。北伐戰爭中,已身為營長的羅炳輝,總是沖鋒在前,愛兵如子,深得官兵的擁護。
1927年,可以說是羅炳輝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年3月,他參加在南昌舉行的被國民黨殺害的贛州總工會領導人成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曾為滇軍高級將領,現已成為中國***產黨人的朱德的講話,羅炳輝第壹次聽到"工農革命"這個新名詞,他多年郁悶的心胸壹下子豁然開朗。朱德語重心長的對他講,工農兵要聯合起來,才能打倒軍閥、土豪劣紳。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種,有飯吃,中國才有希望。這時的羅炳輝才真正看到了光明和前途。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中***中央派滇籍中***黨員趙醒吾到吉安對他做教育爭取工作。
隨後的日子,羅炳輝開始利用靖衛大隊長的特殊身份,在"剿匪"中暗中幫助***產黨人。十多年的血雨腥風,使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中國***產黨才是有希望的黨,只有中國***產黨,才能幫助中國廣大的窮苦百姓脫離苦海,只有中國***產黨,才能將中國引向和平與富強。1929年7月,羅炳輝秘密加入了中國***產黨。這個為尋求真理而走遍天涯的農民兒子,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實現了由三民主義者到***產主義者的偉大轉變。
1929年秋,遵照黨的指示,羅炳輝指揮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隨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之後,他同紅軍將士-道打下萬安,又在富田地區,殲滅前來圍剿的國民黨唐雲山部,轉戰湘贛,指揮戰鬥數百次,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由於羅炳輝卓越的指揮才能,1930年的長汀會議後,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3年,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新生蘇區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連續幾個月的封鎖,使中央蘇區和紅軍吃不上鹽,兵工廠沒有黑色火藥,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這時,紅軍在尤溪繳獲了4000箱炸藥和食鹽。軍委急令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壹部火速將這批物資搶運回蘇區,羅炳輝臨危受命,親自挑擔上路,途中遇上敵軍就打,敵軍壹敗,挑上擔子就走,半個月的時間,紅軍將士每人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走了300多公裏山路,終於將軍需物資安全運回蘇區。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進入西南地區。當時的《雲南民國日報》上刊登消息,提高所謂捉拿中國***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賞格",對羅煩輝的"賞格"由原來在江西中央蘇區的三萬元,猛增到"生擒者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1935年,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渡過金沙江,從西昌進入涼山彜區,由此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賂意圖。在彜區,羅炳輝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與彜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彜族兄弟的信任,彜族兄弟擡來羊肉、牛肉和酒,送給紅軍,在彜區,彜族同胞連稱"紅軍瓦瓦古" (意思是紅軍萬歲)。 沿途有不少彜族同胞積極參加紅軍,就這樣,在彜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彜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告別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壹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鬥,打擊日寇。
1939年5月,隨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羅炳輝根據多年遊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遊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擊、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所謂"梅花樁戰術"。這壹戰術的特點是:壹方面,部隊宿營時按三角形的駐地部署,以分散敵人的火力,減少我方傷亡,還可對敵實施反包圍。另壹方面,壹旦敵人進入梅花樁式陣地,則可從多個側面極大地殺傷敵人。1941年4月,日偽軍掃蕩儀征,羅炳輝在儀征以北12公裏按梅花樁式設伏。15日拂曉,敵人進入設伏圈,羅炳輝指揮部隊,不到30分鐘解決戰鬥。以後,擁有重型裝備的700多人的日軍又在金牛山再 次嘗到了梅花樁式戰法的苦頭。此次戰鬥,新四軍以劣勢裝備斃傷日偽軍500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創造了梅花樁戰法以少勝多的成功範例。
然而,多年艱苦的戰鬥環境,使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狀態。直到第二天神誌清醒時,人們才把這壹喜訊告訴了他。當聽到毛澤東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後壹戰》時,病魔纏身的羅煩輝再壹次振奮了。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於是,羅炳輝抱病,坐著擔架繼續向前進發。
1946年4月,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1946年6月9日,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我軍向盤踞棗莊的敵軍發起進攻,全殲敵軍,解放了棗莊。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日,羅炳輝卻因腦溢血而猝然長逝。棗莊戰役由此成為這位將軍32年軍旅生涯的最後壹仗。
"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陳毅軍長親筆揮豪,痛悼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總司令朱德也為這位當年從雲南走出來的戰友題詞:革命到底死而後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
的確,羅炳輝將軍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他對黨的最後誓言:"我受黨長期的培養和愛護,這次重上前線為黨為人民捐軀,也是完全值得的……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前,我還要再打壹次勝戰,作為我對黨的最後壹次獻禮